首頁 > 文學

為什麼說真正殺死西楚霸王項羽的是接他過江的烏江亭長?

作者:由 沉醉知識無邊遨遊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9-30

烏江亭長艤船待的長怎麼讀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一首《夏日絕句》歌頌了西楚霸王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的英雄氣概,這也是大多數人持有的態度。“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杜牧一首《題烏江亭》認為如果項羽渡江,在江東整頓旗鼓,再與劉邦爭奪天下,那麼鹿死誰手還不可說。

為什麼說真正殺死西楚霸王項羽的是接他過江的烏江亭長?

西楚霸王

那項羽到底想不想退守江東吶?我們先來看一下項羽敗退的路線圖,自從固陵戰敗後,項羽一路退到垓下,垓下突圍後又逃往東南,一路逃至烏江邊上。這麼看項羽不是沒有打算退守江東,敗退的路線都是朝著烏江的方向,這是有計劃的。但是到了烏江邊上為什麼又不願渡江了吶?

《史記·項羽本紀》對於項羽到達烏江邊上的情形描述得很清楚: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喜知公長者。善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

這段流傳千年的文字,至今讀來還令熱血沸騰,扼腕嘆息。從第一句“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看,項羽是打算過江從頭來過的,但是當項羽來到烏江看到的是一舟一槳一亭長,這對於心高氣傲的西楚霸王來說不外乎是一個打擊,讓他本來就搖搖欲墜的自信心轟然倒塌,之後就是心灰意冷,失去了重頭再來的信心。試想一下,如果來接項羽的是一支大軍,那麼項羽還會選擇自殺嗎?我想不會的,這支大軍會給他再戰的信心。但是來接他的只是孤零零的一個小亭長,而他的對手劉邦開始就是一個小亭長,這個小亭長最終將他逼到了此種境地,這對於項羽來說無異於無言的諷刺和嘲諷。

為什麼說真正殺死西楚霸王項羽的是接他過江的烏江亭長?

劉邦

另一方面,就算項羽渡過了烏江,也不會有大的作為,因為這時候江東已在劉邦的掌控之中。楚漢戰爭一開始的時候,東越人已經佔有今天的湖南、江西、福建以及浙江南部、湖北東南,並且不是楚國的附庸,劉邦攻打項羽的時候,東越人是幫助劉邦的,江南廣大地區早已不是當年項羽起兵時候的局面了,已經成為劉家天下。此時項羽手中已無多少軍隊了,要在江南重新打下一塊地盤是十分困難的事情了,我想作為西楚霸王的項羽肯定心知肚明。但他之前有意過江,是困獸猶鬥之舉,他心裡還有一線希望,希望江東父老沒有忘記他這個項王,會一如既往的支援他,輔佐他。

為什麼說真正殺死西楚霸王項羽的是接他過江的烏江亭長?

自刎烏江

但來到烏江邊上的項羽,沒有看到希望,只看到了一舟一槳一亭長,他放棄了,不想掙扎了。“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這明顯是勸慰項羽的話,在此時項羽聽來無異於諷刺和嘲笑。渡江是死,不渡江也是死,還不如選擇死的悲壯一點、慷慨一點,大丈夫一點。烏江亭長本是好心一片,奈何他卻成了壓死西楚霸王的最後一根稻草,這也是他不可能想到的事情。哀莫大於心死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