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老會計理解的稻盛和夫先生的會計7原則

作者:由 財經美東風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9-30

如何理解量出為入的原則

稻盛先生提出的會計七原則,是透過數字管理企業保障企業的健全性並在健全性的基礎上提高企業的高收益。這七個原則是根據稻盛哲學的核心思想“作為人,何謂正確”產生的。

老會計理解的稻盛和夫先生的會計7原則

第一個原則 以現金為基礎的經營原則。

這個原則的提出是因為,現在的會計制度為了健全地反應企業的資產,把不能反應企業經營效率的專案也列入到資產中,存在應收、預付、存貨等中間形式,這些中間形式混在企業的資產之中,所以會導致會計報表對資金動向的不清楚,所以在執行稻盛和夫先生提出的企業經營管理“銷售最大化,費用最小化”的管理理念時,容易出現偏差。

現代會計產生於中世紀的義大利,當時義大利地中海的商船都是以現金進行交易,從事貿易的商船在口岸採購商品,然後銷往世界各地,在此期間,伙食費等各種費用都從銷售收入中支出,等再次回來的時候,剩下的錢就由船長和水手瓜分。這樣經營的情況就清清楚楚,以現金為基礎的經營原則,就是採用這種直接的方式來記錄經營結果的方式,它能夠做到基本沒有誤差的反應經營成果。

老會計理解的稻盛和夫先生的會計7原則

第二個原則 一 一對應的原則

任何一項業務必須有票據、錢、物對應。每筆收入的錢要精確到明細科目一一對應,而每筆支出的錢也要求一一對應到具體的事項之中。

比如,一家公司要收到5000萬元應收款中的1000萬元。根據一一對應的原則要明確地區分這5000萬元貨款是由什麼構成的,這1000萬元是5000萬元中的那些貨物的貨款。

企業在銷售額不變的情況下,每個月的利潤總會有起伏,就證明收入和費用沒有做到一一對應。有些企業老闆著急用錢,從財務拿走10萬,這10萬元就在賬上形成了其他應收款,由於是老闆借款,財務也不會去催促報銷這樣就會在賬上形成長期的掛賬,不僅給老闆帶來個人所得稅的風險也會因為時間太長了,老闆自己都忘記了是什麼事情用的錢,這樣就會把這筆費用的支出籠統的進入了管理費用,失去了費用的分析功能,會影響以後的預算編制。

老會計理解的稻盛和夫先生的會計7原則

第三個原則 雙重確認原則

雙重確認原則就是會計出納工作中制單與複核工作的抽象概念。這項原則主要是為了避免人由於種種原因,而產生工作中的錯誤。這項原則不是對員工不信任或者是惡意的揣測,而是出自“無論如何也要守護心愛的員工”的善念,是“避免員工誤入歧途的系統。在規則上避免漏洞的出現,就減少了員工主管犯錯的機會,這是對員工的一個基本的保護。

老會計理解的稻盛和夫先生的會計7原則

第四個原則 玻璃般透明經營的原則

公司的業務都能夠讓人明瞭地看到,禁止出現公司混同。玻璃般透明是讓企業領導者和管理層率先垂範、光明正大,心地光明,這樣公司的領導就會有油然而生的勇氣,經營也會變得輕鬆。公司的一分錢都用於公司的事務中,而沒有被自己私用,這是玻璃般透明的經營原則的註解。

第五個原則是肌肉堅實的經營原則

這項原則說明的資產要有質量,資產要有效率。例如應收賬款,要讓賬款都能夠收得回來,比如存貨要庫存合理不存在贅肉。企業的經營者要時刻關注資產的質量。筋肉堅實的第二個方面,是固定費用的增加,例如固定資產的投資要能夠儘量地減少,基層的管理人員一定也要儘量的少,材料的庫存也要儘量的少,最好是即用即買。固定資產的添置則也是要先有了訂單再去添置裝置,而不是一開始就把一切都準備好,這樣往往會在無意中讓沒有用處的資產增加。

第六個原則 完美主義原則

完美主義原則其實就是流程化。比如在一艘大船上,即使有熟練的機械師在護理發動機,保證航行的動力,但是如果掌舵的船長沒有發現前面有冰山及時地躲避,也會導致船隻沉沒。而流程正是把船在航行過程中能夠出現的錯誤透過以往的資料總結,制定出可以預先防範錯誤的行為。比如規定船長,每隔一段時間必須站上船頭去全方位地瞭望一次。這個流程就是為了防止上面說的沉沒事故的發生。這裡的完美主義,應該指的是謹防萬一的意思。

第七個原則 提高核算效益的原則

核算效益原則最重要的是核算意識,也就是讓每個員工知道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在企業的利潤表中能夠改變什麼。這是阿米巴思想的精髓。比如說一個員工先開發了一個客戶,能夠獲得1000萬的收入,那麼透過阿米巴的經營模式能夠讓這名員工瞭解這1000萬元在企業的利潤表中增加了什麼,而一個員工如果招待了一位客戶花去了1000元,那麼如果具有核算意識,這名員工也應該知道了,這1000元在企業的利潤表中那個數字增加了。

因此為了能夠讓企業的每一個員工都具有核算意識,阿米巴採用分部門核算制度,對員工而言數字也變得簡單易懂,因為每位員工對自己的本部門的工作都應該是非常的熟悉的,透過這種把企業的利潤表化成小塊的方式,讓全員參與經營變成可能,讓全員具備核算意識變成可能。

作為一名從業近20年的會計,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工廠裡面做財務工作,從最開始的汽車製造企業到現在的建築建材類企業,每個企業都在尋找稻盛先生提出的”收入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方法,其實稻盛先生的會計7原則無疑已經給經營者提出了非常明確的方法,甚至已經把具體實施的過程都講了。但是我卻發現很少有企業把上面的7條原則當作經營的一項根本,就連重要工作可能都算不上,所以在我們的土壤上很少出現百年的企業主要是企業的經營文化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