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寶玉的婚事真的不看門第嗎?

作者:由 文匯報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0-01

寶玉婚事在哪裡辦

寶玉的婚事真的不看門第嗎?

有人問:在第二十八回對於元春賜禮的事賈母裝聾作啞。第二十九回賈家到清虛觀看戲,張道士談到寶玉的婚事的時候,說有個女孩非常聰明、有智慧,家境也比較殷實,根基比較厚,許配給寶玉比較好,賈母說不管根基,只要她模樣長得好就行了。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其實也是學界很多人討論的一個話題。我們先說前面傳的禮物。元春從宮中賞賜的禮物,寶玉和寶釵是同等的,別人跟他們都不一樣。這個故事作者絕對不是隨便寫的,因為劇中人也很尷尬,不是隨便寫了一下劇中人也無感的那種。在劇中,連寶玉也覺得很奇怪,他笑道:“這是怎麼個原故?怎麼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樣,倒是寶姐姐的同我一樣。別是傳錯了罷?”從這幾句話就知道,以前他的和林黛玉的是一樣的。因為元妃肯定不是那一年忽然想起來要賞賜,以前從來不賞賜。即便元妃想不起來,宮裡的小太監、小丫鬟肯定也會記著這個事,所以寶玉才懷疑是傳錯了。襲人說:“昨兒拿出來,都是一份一份的寫著籤子,怎麼就錯了!”有的探佚學者認為“別是傳錯了吧”這句話,就像寶玉說的“太太被金剛、菩薩支使糊塗了”的話一樣,是一個讖語。元妃到底中意誰,說到這裡就複雜了,我們把它稍微掰開一點。

賈寶玉到底娶姐姐還是娶妹妹這個話題,有發言權的人是王夫人,甚至賈政都不在其列,因為賈政雖然有發言權,但是一般來說古代的男人是外向的,而家裡的事一般都是女性來管。而且,賈政不太願意管這件事,因為小說裡面寫過幾次,提到賈寶玉的婚姻大事,賈政都不太願意討論。從兩個方面來講,王夫人都應該選薛寶釵,一是她跟薛寶釵的關係在那兒放著,二是她更喜歡薛寶釵那樣的人,她也更需要一個薛寶釵那樣的人,因為王熙鳳她可能未必願意再用,後面到了七十多回,我們看到她已經開始想要架空王熙鳳。另外她恰恰又不喜歡林黛玉,我們從各個邏輯都能感受得到,尤其是透過她對晴雯的說法可以看出來。因為脂批裡面說得很清楚,晴雯是林黛玉的影子,就是照著林黛玉去寫的,王夫人不喜歡晴雯明顯是不喜歡林黛玉的一個影射,而且她自己還不小心把真話說出來了。前文我們在“寶玉的婚事由誰做主?”一節中提到過,那個話說得很難聽,可能隱藏在她心中很久了。兩個因素疊加,她肯定還是想選擇薛寶釵。

這個事情按理已經沒什麼可說的了,但是問題的複雜就在於王夫人頭上還有一個老太太。這個老太太不能直接起作用,但不能直接起作用不代表她沒有作用,這是兩個概念。這有點兒像一個單位的主要領導,下面有個細節的事他不管,這個細節是由主管部門去管,領導不去直接提出意見,他要直接提出意見也算是

越權,因為應該先讓主管部門去做,實在做不了再彙報給他,他再插手。但是如果領導對這個事情很在意,他能不能提出意見呢?當然可以,就看領導的策略如何了,他可以用複雜的方式去影響這個事情的判斷和走向。賈母能不能聰明地施加這樣的影響力呢?

這個問題非常複雜,賈母可以透過賈政去施加影響,也可以透過王夫人,當然還可以透過元妃。透過元妃去施加更合適,因為對於整個中國古代的政治格局和文化格局來講,掌握一個家庭最高權力的當然是父母,但問題是一個國家是一個大家,由國家的上層釋出的命令一定會突破下層的命令,這也是很多才子佳人小說在結尾總是要由皇帝下旨完婚的原因,所以元妃在這個事情上一定有她巨大的影響力。書的前半部分反覆地潤色過元妃的影響力,那後來到底是王夫人給元妃施加了更大的影響力,還是賈母施加了更大的影響力,我們不知道,因為後四十回我們看不到了。但是根據前面的推測,應該是賈母施加了影響,所以元妃應該是從宮中賜旨,這是很多探佚學者專門寫文章討論過的。元妃賜旨讓林黛玉和賈寶玉完婚,這道旨意如果真的傳出來,賈府是不能違抗的,因為元妃的旨意不是賈政和王夫人女兒的建議而是妃子的旨意,他們之間這種等級差別非常大,從元妃省親的時候賈政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來。但是,要是元妃的旨意得到執行,《紅樓夢》就沒有我們所說的悲劇了,木石前盟就成功了,所以很多紅學家推測這個旨意在傳輸的過程中傳錯了,前面寶玉說過“別是傳錯了吧?”是

一個讖語。因為傳錯本身是很難發生的事情,作者不能在關鍵的情節裡面就用一個傳錯來表示,所以前面要做鋪墊,要告訴讀者傳錯是有可能的。吃錯藥也是這樣,需要在前面鋪墊有吃錯藥的可能,後面才會用吃錯藥來給一個重要的主人公安排命運。所以,端午賜禮這個情節可能有它複雜的用意,一方面在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裡面去挑事,本來寶黛的發展這段時間還行,還沒怎麼吵架,結果這個事情一出來立刻就吵架了。賈寶玉心裡總覺得林黛玉肯定會多想,林黛玉覺得她本來沒多想寶玉偏要認為她多想,那就證明他認為她小氣。男性和女性的這種爭論不只是在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其實直到現在每個男性和女性之間都會發生,通常男性會怕女性多心然後小心翼翼,女性就覺得自己本來不多心,他偏偏想她多心,那就說明他對她不放心,那她就要生氣,好像是被男性逼著生氣了。男性如果不認為她多心,她會覺得他根本不考慮她的感受。男性和女性想問題的出發點不一樣,所以總會導致很多的問題,在《紅樓夢》裡就成為這麼一個局面,有這個功能,但更多的是一種讖語的功能。

寶玉的婚事真的不看門第嗎?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第二十九回關於清虛觀的事,張道士說要介紹一個女孩子,然後賈母就說了一席話。試想,如果你是賈母,你怎麼辦?你去把王夫人找來說“我更喜歡我外孫女”嗎?這是非常不合適的,因為這樣顯然是以勢位壓服別人,可能會適得其反,而且賈母也不可能永遠控制這樁婚事,因為即便林黛玉嫁給賈寶玉,她婚後的幸福還是要取決於王夫人。賈母也不會這麼傻,她這麼一大把年紀,在這麼一個複雜的宗族裡生活這麼久,一定會善於施加影響力,這就是一例。王熙鳳曾打趣黛玉“喝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那個話一定是她感受到了賈母的影響力。賈母在這裡也是這樣,她就是要告訴王夫人,告訴賈政,她的選擇是誰。她說家底不管,窮富什麼都不管,這個都是照著林黛玉說的,“只要模樣兒好”,他們這種人家還在意家底嗎,有錢沒錢無所謂。大家想一想,賈府會娶一個沒錢沒地位的人嗎?按一般的邏輯是不會。我們受現在的婚姻觀影響太深,沒有注意到,中國古代婚姻一定是社會關係的結合。別說古代了,我們現在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只不過會用感情作為一箇中介,不會像古代一樣把感情完全拋開。但是即便如此,婚姻的根本元素依然還是社會地位。我們看電影,經常看到一個公主遇到一個乞丐,然後就喜歡上了乞丐,不顧一切地去結婚,然後二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至白頭,那是童話。一個公主和一個乞丐永遠不可能有愛情,不是說她看不起乞丐,不是說乞丐沒有錢所以她不喜歡他,而是他們根本就沒辦法對話,他們的三觀就不同,談任何問題都會吵起來。感情是要有基礎的,你和喜歡的人在一起說話,總是在印證自己,那個時候你的感情才會越來越強烈。要是總是在反對自己,怎麼可能維持感情呢?你要印證自己是對的。為什麼每個人都這麼需要異性對自己的情感?因為我們首先需要異性肯定我們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愛情的本質就在這裡,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兩個談戀愛的人,女性忽然說三觀不同要分手,男性就覺得活著沒意思了。我們事外的人都會覺得這個人的選擇太激烈了,太過分了,為什麼不明白“天涯何處無芳草”呢?但是那個人就是轉不過這個彎來,就是因為他把自己對自己生命的評價全都寄託在這個女性身上。她喜歡他,他的生命就有價值;她不喜歡他,他的生命就沒有價值。所以,可以想象,一個公主和一個乞丐怎麼可能互相去承認對方生命的價值呢?我們之所以喜歡另一個人,更多的意義上在於自己虛擬的這個人的形象,他確定了我們的生命的價值。

在這個邏輯上,我們再回來看賈母這些話就有意思了。賈母這個話是故意說的,因為這不符合一般的慣例。她是在向人宣告,因為這個話說完之後,別人再去做決定的時候,再去推動這個事情的時候,就要顧慮到作為賈府老祖宗的她,她是有態度的、有傾向的,不能隨便忤逆她的傾向。這個傾向明確地指向林黛玉,因為她說不要根基,林黛玉現在什麼根基都沒有;她是個孤女,第三回叫“林黛玉拋父進京都”,這是脂硯齋本的回目,程本的回目叫“榮國府收養林黛玉”,“收養”兩個字非常刺目、扎心,但是是真的。因為林黛玉現在一個親戚都沒有,一分錢都沒有,如果賈府對她好,那她就是小姐;賈府對她不好,她立刻就變成孤女,什麼都沒有。所以後來林黛玉做過一個夢,我們前面也提過,大家仔細體察一下,那個夢其實很悲涼。林黛玉所賴以憑據的,一是賈寶玉對她的感情,二是賈母對她的親情,所以在夢裡賈寶玉不理她之後,她就哭訴給賈母,賈母卻很冷漠,不管她,讓她找別人哭去。那時候黛玉的所有憑據都沒有了,因為她在這裡“唯二”的依憑,這兩個人都拋棄她了,你可以想象那個夢林黛玉做得是多麼悽惶。把這些聯絡在一起考慮,就會知道對張道士的一番話是賈母一個非常聰明的暗示,她在後面還有很多暗示,包括後面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借寶黛二人吵架把它說出來了。

寶玉的婚事真的不看門第嗎?

作者:李小龍

編輯:張禎希

*本文摘自東方出版社《紅樓夢問思錄》

*圖文2010版電視劇《紅樓夢》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