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從“勇悍狂俠”到“仁義之主”,宋江形象是如何變化的?

作者:由 自說文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0-02

黃文燁是梁山好漢嗎

從“勇悍狂俠”到“仁義之主”,宋江形象是如何變化的?

作為《水滸傳》第一男主角,數百年來,宋江其實一直備受爭議。單就形象而言,讀者對宋江便有兩極化的評價。

有人認為,宋江為人兇悍,性格狠毒。因為宋江曾與花榮設計,攻打青州,殺死無數男子婦人,目的就是逼秦明上山落草;另外,宋江為了讓恩人朱仝上山,還與晁蓋、吳用設計,讓李逵斧劈四歲小衙內,下手實在狠毒;盧俊義和燕青被逼上梁山,雖說主要是因為李固和梁中書,但宋江也難辭其咎。

也有人認為,宋江為人仁義,性格和善。比如,宋江一出場,作者就說他仗義疏財,扶危濟困,喜歡接濟天下好漢,他也因此得了“及時雨”的綽號;揭陽鎮上,他看到薛永賣藝,出手就打賞五兩銀子;三打祝家莊,宋江聽從石秀建議,所有人家賜糧米一石;招安之後,宋江也多次賑濟百姓。

這種集狠毒與仁義於一身的性格,在黃文炳事件中最明顯。

從“勇悍狂俠”到“仁義之主”,宋江形象是如何變化的?

央視水滸黃文炳形象

宋江曾醉酒寫詩,詩中有“敢笑黃巢不丈夫”之句。黃文炳看到後,誣陷宋江有反意,且慫恿蔡九知府殺宋江,希望藉此得以升遷。宋江得救之後,遂殺了黃文炳全家四五十人,但同時又保住了其哥哥——大善人黃文燁及其家人。對前者是宋江之狠,對後者是宋江之仁。

狠毒又仁義,宋江怎麼會如此人格分裂?這究竟是為什麼?其實,這倒不是因為宋江對不同人有不同的面孔,也不是他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其根本在於,宋江的形象不是一人塑造,而是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演變,才最終定型。

歷史上的宋江

在北宋後期,的確有一位叫宋江的人,是水滸中宋江的原型人物之一。只不過,歷史上的宋江,雖然搞過起義活動,鬧過不少動靜,但比起方臘,其規模較小,沒有建立政權,也沒有駐軍大本營。嚴格來說,歷史上的宋江只能算是小打小鬧,所以關於他的史料很少。

儘管如此,後人還是能透過這些資料,看出宋江的為人。

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宋史》

侯蒙給皇帝上書時,認為宋江能帶著三十六人(應該是三十六位頭領),橫行齊魏一帶,數萬官兵都無法與之抗衡,這說明宋江肯定有過人之處。儘管這話可能是侯蒙的誇張,但也能反應出宋江之勇。

從“勇悍狂俠”到“仁義之主”,宋江形象是如何變化的?

央視水滸宋徽宗形象

類似的評價,不止一例。比如《宋史》中還提到過“

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

”以及“

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

”;南宋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序言中,說“

少時壯其人

”;《得一錄》中,更是稱宋江“

橫行天下

”。

後來的陳泰在《江南曲序》中更是說“

宋(江)之為人,勇悍狂俠

”。陳泰生活在元朝,距宋不遠,對宋江的評價又是“童年時聞長老言”,所說不會有假。

這些都能說明,歷史上的宋江的確驍勇剽悍。作為大頭領,他有上陣殺敵的本事,也有一定的統軍能力,否則他不可能憑藉少許部下,輾轉多地,橫行無阻,更不會讓數萬官兵不敢其鋒。

由此可知,歷史上的宋江,跟仁義沾還不上邊。

話本里的宋江

宋江起義,發生在北宋末年,儘管規模很小,但是影響很大。從南宋起,先是有李嵩、龔開等名家為之作畫、寫贊,傳及民間後,則出現了關於宋江的話本小說《大宋宣和遺事》。

話本,即當時說話人(即說書人)記錄人物故事的底稿。與歷史文獻比,話本不真實,有誇張、虛構的人物、情節和故事;與小說相比,話本又較為粗糙,很多地方往往只有梗概,沒有詳細內容。

在《大宋宣和遺事》中,宋江“勇悍狂俠”的形象依然有表現。

從“勇悍狂俠”到“仁義之主”,宋江形象是如何變化的?

央視水滸閻婆惜形象

比如宋江跟一個女娼閻婆惜的關係較好,晁蓋送他的金釵,他直接就給閻婆惜了。後來,閻婆惜又和吳偉好上了,兩人纏綿的時候碰巧被宋江看見。宋江本來就很生氣,又喝了點酒,於是一怒之下,他殺了吳偉和閻婆惜。

殺了兩人之後,宋江不改勇悍本色,提筆寫了四句詩:殺了閻婆惜,寰中顯姓名。要捉凶身者,梁山濼上尋。殺人還留姓名,足見宋江之狂。

而上了梁山,他們還是會殺人放火,侵略州縣。

是時筵會已散,各人統率強人,略州劍縣,放火殺人,攻奪淮陽、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餘縣;劫掠子女玉帛,擄掠甚眾。——《大宋宣和遺事》

如果說劫掠州縣,只為糧食物資,或許還情有可原,那麼,劫掠子女無論如何不能原諒,這完全是強盜行徑了。這些足以說明,宋江勇悍的特點還有所保留。

不過,這時期的宋江不是隻有勇悍、狠毒,他同時還很義氣,甚至可以說忠義。

從“勇悍狂俠”到“仁義之主”,宋江形象是如何變化的?

央視水滸劉唐、晁蓋形象

比如,晁蓋、吳用、劉唐、秦明、燕青和三阮八人,劫取生辰綱之後即將被官府抓捕,就是宋江為他們通風報信,而後晁蓋等人才邀約楊志,共上太行山樑山泊。當宋江上梁山後,他又帶著這些部下,接受招安,平定方臘,“廣行忠義,滅奸邪”。宋江本人結局也不錯,最後官封節度使。

雜劇中的宋江

元雜劇中,宋江的形象也是這般,介於強盜和忠義之間。

比如《梁山泊李逵負荊》中,第二折裡,宋江吟詩“

旗幟無非人血染,燈油盡是腦漿熬

”。這兩句血腥恐怖,完全不輸《西遊記》中獅駝嶺的描述。《黑旋風雙獻功》中,宋江也說“

風高敢放連天火,月黑捉刀去殺人

”。

另外,元雜劇中,宋江曾自誇“

強劫機謀廣、潛偷膽力全

”,看起來桀驁不馴,完全就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強盜頭子。

這些都能說明,宋江勇悍、兇狠。

不過,雜劇中,在宋江的統帥下,梁山已經有了口號,杏黃旗上寫著“替天行道救生民”。雜劇還提到好漢們“

佔山寨與對抗官府,舉義旗為百姓除害

”。宋江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從“勇悍狂俠”到“仁義之主”,宋江形象是如何變化的?

央視水滸魯智深、林沖和宋江

比如雜劇《魯智深喜黃花峪》中,蔡衙內調戲、欺辱劉慶甫妻子,楊雄救了其夫妻二人後,蔡衙內再次搶走劉慶甫妻子。劉慶甫無奈,只得上梁山求救,宋江於是派李逵和魯智深下山。後來,李逵救出李慶甫妻,蔡衙內躲避時碰到魯智深,被魯智深擒上梁山殺死。

劉慶甫的故事說明,當時宋江等梁山好漢能夠替天行道,且口碑不錯,否則劉慶甫也不會向宋江求救了。

總體而言,雜劇中宋江雖然仍狂悍、兇狠,但仁義事蹟漸多,其性格形象較之話本又有改善。

水滸中的宋江

從歷史到話本再到雜劇,可以發現宋江逐漸“洗白”了,不再是純粹勇悍狠毒之人,他做好事越來越多,身上的閃光點越來越亮。這種表現,在《水滸傳》中,達到巔峰。

水滸中的宋江,前期有過罪,有過惡,但為了削弱宋江狠毒的特點,拔高其仁義的形象,作者做了很多改變。

比如,按《大宋宣和遺事》而言,宋江和閻婆惜就是嫖客與妓女的關係,他殺閻婆惜和吳偉,也是爭風吃醋之故。到了水滸中,閻婆惜不是女娼,宋江曾幫助她家,娶她也是迫於無奈。後來,閻婆惜勾搭張文遠,宋江也不管不問。直到晁蓋的書信被發現,宋江才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了閻婆惜。這麼一改,讀者就能看到閻婆惜之惡和宋江之善了。

從“勇悍狂俠”到“仁義之主”,宋江形象是如何變化的?

央視水滸花榮形象

還有,為了逼秦明上山,花榮定下毒計,活捉秦明,假扮秦明殺害青州百姓。事後,秦明妻子被殺,宋江又出面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把花榮妹子許配給秦明,這才平息秦明的怒氣。如此一來,宋江就不是主要負責人,且落了好名聲。但實際上,他完全可以阻止花榮這麼做。

即使宋江真有罪惡,比如寫“反詩”,與晁蓋、吳用定計殺了小衙內,打算洗盪祝家莊,逼徐寧等人上梁山等,作者也有大前提為之洗脫——好漢本是天星下界,魔性未除,故而作惡。

另外,宋江的綽號“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作者對他的設定“仗義疏財”“扶危濟困”,以及救助閻婆惜母女,對薛永、李逵等人出手闊綽,賑濟百姓等,也是其“仁義君子”的表現。

當然,由於宋江有歷史上宋江的影子,而他又要領導一群好漢替天行道,光靠仁義不夠,必須有手段,加上水滸成書時間長,一些事情已經定型,所以宋江兇狠的一面不能徹底消除掉。作者能做的,就是在拔高宋江形象的同時,儘可能掩飾宋江的兇狠。

作者為什麼要拔高宋江形象?

寫到這裡,可能很多讀者不禁要問:為什麼作者要拔高宋江形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水滸成書過程長,從北宋到明中後期(通常認為,水滸成書於嘉靖時期),宋江的形象一直處於改善的過程,作者是根據史料及話本雜劇等編輯、再創作,他無法改變大方向,所以只能繼續這種創作趨勢。

一方面,水滸這部書是要反應世道之亂,官府的不作為以及奸臣當道,只有把宋江設為正面形象,才能與貪官奸臣做出對比,否則只會讓讀者看到宋江之惡,而不是世道太亂和姦臣作惡。

從“勇悍狂俠”到“仁義之主”,宋江形象是如何變化的?

央視水滸李固形象

比如盧俊義被逼上梁山,看起來是梁山問題,但本質上是李固、賈氏和梁中書有害人之心,吳用那首詩,頂多只是一個引子;包括秦明上梁山,也在於奸臣慕容彥達,因為慕容只是知府,無權殺秦明妻子,秦明乃青州指揮司都統制,高階武將,慕容只是仗著姐姐是貴妃而已;還有李應,宋江認為,只要他在梁山呆過,回去就不清白了——官府不會信他。如果朝廷英明,官府公正,則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還有就是宋江的形象,在傳播演變過程中,糅合了鐘相、楊么、岳飛甚至劉備等人的形象,後二者治軍嚴明,為人正派,有君子之風,這也是宋江形象逐漸“偉光正”的原因。

一言以蔽之:從歷史到小說,宋江的形象逐漸在拔高,這既是成書過程的需要,也是小說主題的需要。

參考資料:《水滸傳》《宋史》《宋江三十六人贊》《得一錄》《大宋宣和遺事》《黑旋風雙獻功》《梁山泊李逵負荊》《魯智深喜賞黃花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