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夏季酷熱後,冬季會極寒?張人禾院士解釋“北極變暖放大效應”

作者: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0-05

進的解釋是什麼

今年夏季,上海、湖北、四川等國內多地出現熱浪,讓公眾對全球氣候變暖有了“切身感受”。這一全球趨勢也增加了極寒、洪澇、乾旱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酷熱與極寒、洪澇與乾旱是完全相反的天氣氣候事件,怎麼都由全球氣候變暖引起?昨天舉行的上海自然博物館“綠螺講堂”(院士專家講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副校長張人禾為觀眾講解了其中關聯。他指出,“北極變暖放大效應”是加劇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極端天氣的重要原因。

全球氣候變暖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所產生的一種長期現象,導致全球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作為氣候動力學專家,張人禾院士在演講中介紹,相比於1850—1900年地球的平均溫度,目前全球表面溫度升高了約1。1攝氏度,這是自大約12。5萬年前最後一個冰河時期以來從未有過的升溫水平。

這個“12。5萬年之最”現象是什麼造成的?如今,國際科學界公認,工業革命以來的溫室氣體排放活動是主要原因。人類焚燒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溫室氣體。這些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會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產生溫室效應。

夏季酷熱後,冬季會極寒?張人禾院士解釋“北極變暖放大效應”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了很多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而且事件發生頻率呈上升趨勢。在極端高溫方面,2020年6月,北極圈內一個小鎮的氣溫飆升至38攝氏度;今年4月,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最高氣溫達到43—46攝氏度;今年6月,歐洲多地氣溫超過40攝氏度,讓很多家裡不裝空調的歐洲人叫苦不迭。而在極端低溫方面,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華南共發生8次冬季極端低溫災害,其中5次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去年冬季,美國東部出現極寒天氣,導致電力系統一度崩潰。

北半球的極端高溫和極端低溫為何頻發?張人禾表示,“北極變暖的放大效應”是一個重要原因。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的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導致部分海冰融化。海冰對太陽光的反射率很高,部分海冰融化後,這個地區接收的太陽輻射量就上升了,讓氣溫進一步升高,導致更多的海冰融化……如此“惡性迴圈”,使北極的變暖趨勢難以遏制,對全球氣候變暖以及海平面上升產生了重要影響。

夏季酷熱後,冬季會極寒?張人禾院士解釋“北極變暖放大效應”

除了這種正向的放大效應,北極變暖還具有負向的放大效應,使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極寒事件增多。對此張人禾解釋,北半球中緯度有一條西風帶,西風急流越強,南北梯度就越弱。北極偏冷時,東西向的西風急流強勁,導致北極的冷空氣難以南下;北極偏暖時,西風急流變弱,產生一種波動性,讓北極的冷空氣更容易南下,影響北半球的中緯度地區。這樣一來,在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冬季,極寒事件就增多了。

夏季酷熱後,冬季會極寒?張人禾院士解釋“北極變暖放大效應”

洪澇與乾旱這兩種完全相反的極端天氣事件,也都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很多地區的氣溫上升後,蒸發量變大導致大氣含水量增加,從而更易引發強降雨與河流泛濫。而對一些乾旱地區來說,氣溫上升後,蒸發量變大,但當地的氣候條件不易出現降雨,所以進一步加劇了這些地區的乾旱程度。

全球氣候變暖有沒有讓南極的冰川融化?對於公眾的提問,張人禾說,南極的冰川近年來不僅沒有減少,反而總體上呈上升趨勢。全球科學家已對此做了很多研究,但莫衷一是,這個“反常的好訊息”至今仍是一個謎團。“在海陸分佈、大氣環境等方面,南北極差異很大,這應該是南極冰川不減反增的原因,具體原因還有待科學界的深入研究。”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影片”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影片新聞熱線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