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歷朝歷代選妃記:秀女的素質,決定後宮的位置

作者:由 鈕鈷祿熹妃說歷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0-12

後宮嬪妃是什麼意思

歷朝歷代選妃記:秀女的素質,決定後宮的位置

“選秀”

這個詞是在清朝才出現的,但選民間女子充實皇帝后宮的做法其實很早就有。有史料記載最早在漢朝,當時選秀不叫“秀女”,叫

“家人子”

“家人子”就是平民美女的意思。在漢朝,每年八月,朝廷就會派出官員,在洛陽的郊區搜尋“良家女”。

“良家女”

是有硬性要求的:

年齡要在13-20歲,長了一副“合法相”

,長得窮兇極惡地帶回去怕嚇到皇上,而且要

“姿色端麗”

。這麼看,漢朝皇帝還是比清朝的要幸福一點,能選到一些好看的姑娘。

第一輪是

“海選”

,選完之後,把這些美女用車運回去,送到後宮,再進行一輪

“決賽”

透過

“決賽”

成功晉級,進入漢朝後宮的姑娘們,被劃分為十四個等級,比清朝複雜得多,名稱也多。

具體分為:皇后、昭儀、婕妤、娙娥、容華、充依、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

等等。都是漢朝皇帝不同等級的嬪妃稱呼,當然,地位各不相同。

在所有的等級裡,

皇后最尊貴;第二等級的“昭儀”地位相當於朝中的丞相;最末等的沒什麼地位,但是朝廷給發糧食,每天發一斗二升糧食,日子過得也挺滋潤

漢朝最著名的“選秀選手”是位列“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她是平民“家人子”出身,

被選入漢元帝的後宮。可能皇帝當時公務繁忙,沒有時間挨個兒召見,就找了宮廷畫師,交代說:

朕最近沒空看這些民間女子,你給畫成美女圖吧,這樣方便我挑選!

歷朝歷代選妃記:秀女的素質,決定後宮的位置

宮廷畫師名叫

毛延壽

,非常貪財,誰給他小恩小惠,他便給誰畫得好看點。宮中的女子都拼命賄賂畫師,讓毛延壽給畫得瘦一點、身材窈窕一點。這其中只有王昭君沒給畫師好處。因為她很自信,覺得反正自己長得好看,不接這個茬。結果把人家毛延壽得罪了,毛延壽尋思著這個人不懂事,

人家長得歪瓜裂棗的都花錢了,你長這麼漂亮還不花錢,那你就別想得到皇上的寵幸了了。

所以王昭君的畫像就被畫得特別醜,漢元帝一看就不喜歡。怎麼長成這樣兒?又黑又醜,歪嘴斜眼的。於是畫像就被氣憤地扔在了一邊。

王昭君也因此沒有透過“選秀”的“決賽”,

雖然作為

“家人子”

被留在宮中,但是隻能當使喚宮女。等了好多年,皇帝從來沒召幸過她。

宮廷生活非常寂寞,王昭君不想一輩子荒廢在深宮之中,正好這時匈奴呼韓邪單于向漢朝稱臣歸附,並向漢元帝自請為婿,漢元帝決定挑選一個才貌雙全的宮女充作公主嫁給呼韓邪,紅粉和番,促進兩國友好往來。王昭君聽說此事,便請求出塞。

昭君自願申請出塞,皇帝就好奇了:

誰啊?竟然自願出塞!我要召來見見!

王昭君入宮多年,第一次面見君王竟是出塞之時,當下便梳妝打扮,前來覲見君王。正如後來詩人寫的

“自矜嬌豔色,不顧丹青人。那知粉繪能相負,卻使容華翻誤身”。

漢元帝一見到王昭君就傻眼了,自己的後宮裡一直住著這麼一位沉魚落雁的美人,哪裡是畫像上的醜女啊!

漢元帝后悔得要命,但是和親的訊息已經傳出去了,君無戲言,不能反悔了,只能硬著頭皮讓王昭君出塞。

後來,憤怒的漢元帝下令把當初私自受賄的畫師毛延壽給殺了。

“昭君出塞”

的故事就這樣千古流傳了下來,成了一件美談。

王昭君到匈奴後,被封為

“寧胡閼氏”

(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

到了唐朝的時候,皇帝也從民間採選美女。開元年間,唐玄宗為了充實後宮,特地設立了一個官職,叫

“花鳥使”

。花鳥使們表面上的任務是選

“良家女”

嫁給皇上和皇子們,實際上,只要女子長相美豔,無論門第,不分貴賤,都有可能被強行選入宮中。

唐玄宗確實是不挑,一個宗旨:

只要長得好看的,我都要!

在這種環境下,甚至有青樓女子和有夫之婦被擄掠入宮,這在歷朝歷代是絕無僅有的。她們中很少有人有機會為嬪為妃,大多數只能成為婢女,終身困於深宮。

由於這位皇帝太不挑剔,

開元、天寶年間,宮女人數竟達到4萬之多!

歷朝歷代選妃記:秀女的素質,決定後宮的位置

這樣的選秀制度,皇帝選得是挺爽,百姓們卻非常痛苦。白居易就寫了首詩:

醉酣直入卿士家,閨闈不得偷回避。

良人顧妾心死別,小女呼爺血垂淚。

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宮作宮婢。

意思是說:

喝醉酒的花鳥使非常霸道,大搖大擺闖入百姓家中,登堂入室,挑選美女。進了哪家哪戶,家中的女眷都不許躲避,造成許多妻離子散、生離死別的慘劇。這些女子進入宮裡,命運一樣很悲慘,一輩子為人奴僕,真是不幸!可見唐朝的“選秀”實際上是很殘酷的。

唐朝後宮的位份大致是這麼分配的:

第一等級:皇后,1位;

第二等級:夫人,4位:分別稱作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是正一品;

第三等級:嬪,9位,這個位份的人就多了,比如武則天的“昭儀”之位,就屬於“嬪”的一種;

第四等級:世婦,27位,才人、美人、婕妤都屬於這一等級;

第五等級:御妻,81位。

所有等級的嬪妃總共122位!

由於後宮佳麗太多,唐朝採用了《春秋傳》上制定的後宮嬪妃侍寢輪班表。孔子修訂的《春秋》中說:月亮象徵女性,月亮圓缺的規律象徵著後宮侍寢的規律。

具體來說,

81位御妻、27位世婦、9位嬪,各個等級裡每9人中選出一人。從月初新月開始,地位最低的御妻先來,然後世婦,再然後嬪,這個等級的妃子就佔用了皇帝13個晚上,第14個晚上,選一位夫人伺候,最後月圓之夜,皇后侍寢。下半個月,地位由高到低,再來一遍。

這個規矩遭到了唐朝皇帝們的強烈抗議,他們紛紛表示:月亮和後宮侍寢的那一套完全是胡說八道!

的確,要是真這麼執行,一方面皇帝可能很快就累死了,另一方面週而復始,皇上覺得還有啥樂趣可言?

於是,為了挑選後宮中誰來侍寢,大唐皇帝們展現出了驚人的創造力,有擲骰子的,有射箭的,無所不用!用擲骰子來決定侍寢人選的皇帝是唐玄宗,他

讓宮嬪一起擲骰子,誰擲贏了,誰就侍寢。說起來唐玄宗算是比較會玩的,選妃的法子不止一種,有次他讓妃子們頭戴鮮花,站在御花園中,蝴蝶停在誰的頭上,誰就當夜侍寢。

不過,當天生麗質的楊貴妃出現了以後,唐玄宗

“遂不復此戲也”

。遊戲再好玩也比不過真愛啊!

歷朝歷代選妃記:秀女的素質,決定後宮的位置

用射箭來決定侍寢人選的是

唐敬宗李湛

,他更會玩,發明了一個遊戲叫

“風流箭”

,怎麼玩呢?首先製作紙箭,裡面包裹著龍涎香。龍涎香是抹香鯨的分泌物,是未消化的魷魚、章魚的喙骨,在腸道內與分泌物混合結成固體後被吐出的產物。經陽光、空氣和海水長年洗滌後會變硬、褪色並散發濃郁香氣,極為難得。自古以來,龍涎香就作為高階的香料使用,它的價格昂貴,差不多與黃金等價。

李湛拿著箭,把妃子們都喊來,讓她們站得遠遠的,給皇帝當靶子。李湛一箭射過去,被射中的妃子便會異香撲鼻,跟中了彩票一樣興高采烈,因為這代表她今晚能得到皇帝的寵幸。

也許是玩得太野了,

唐敬宗李湛十六歲當皇帝,十九歲就去世了

。可見,酒色之於人,就如小兒貪刀刃之蜜啊!

歷朝歷代選妃記:秀女的素質,決定後宮的位置

明朝選妃也很有意思。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過祖訓,他說:我研究了一下,歷朝歷代皇后都出身貴族,所以免不了外戚干政。我們大明不一樣!選皇后,只許選平民!

這條祖訓令出如山,之後明朝皇帝便不能隨便娶貴族小姐。他們的後宮幾乎都是民間選拔出來的女子。這對平民女子來說是好訊息,透過選秀就能

“逆風翻盤”

,飛上枝頭變鳳凰!

但是想在明朝選秀成功很不容易,規矩太多了,層層淘汰。據史書記載,

天啟年間選民間女,以備後宮,第一輪召集了13至19歲的少女5000人。這5000人按年齡長幼排好,太監一邊巡視,一邊彙報:這個個兒太高了,這個太矮了,這個胖了,這個瘦了……原文上說:“皆扶出,遣回1000人。”

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第一輪就慘遭淘汰了。

剩下4000人進入複賽。

開始第二輪篩選,太監們開始檢查,看看耳朵怎麼樣,一大一小可不行;眼睛太小了不成,太大了也不行,怕把皇上嚇著;看看嘴,齜牙看看整不整齊;看看鼻子,鼻子歪斜可不行;得看看頭髮,頭髮得油亮還得光澤好。還得看面板,一臉麻子不可以,肩膀、後背也得看,長痘的、長雀斑的都不可以,彎腰駝背踮腳的都不行,反正有任何一處不合格都不得入選。

這一輪篩選,又淘汰1000人。

第三輪,太監搬個凳子一坐:

你們一個個上來,報年齡籍貫!參選女子就一個個高聲喊“我叫某某,來自某地”。這一輪挑選的標準是聲音,聲音雄厚的、難聽的、沙啞的、口吃的,都不得入選,這一輪再淘汰1000人。

第四輪,太監們拿尺子測量女子的手足,然後命令:

“走兩步!”以觀察女子步態是否端莊優雅,這一輪,手腳太長、太短的,以及舉止不優雅的都不得入選,這一輪還要淘汰1000人。

最後剩下1000人,千辛萬苦進入決賽圈。

她們被帶入宮中密室,由老宮女們仔細檢查,把衣服脫了,從上到下再檢查一遍。

反正最後只留300人,她們將在宮中集中生活一個月,考察期過後,由宮娥評委團評價哪些聰明、哪些忠厚。最後,只有50人能夠進入明朝皇帝的後宮。

歷朝歷代選妃記:秀女的素質,決定後宮的位置

這個套路跟電視節目選秀太像了,現在選秀節目也是弄一批選手,學習一個月,導師評價一下,分個AB班,其實這一套早在明朝就玩過了。

明朝選妃,對性格要求也很嚴格,尤其是選皇后,一定要選溫柔寬厚的。說白了就是為了選個老實人,不鬧騰,免得外戚干政,長得還不能太漂亮,否則禍國殃民!

但是選妃子的時候,傾向於給皇帝選相貌出眾的、聰明伶俐的,甚至有點才藝的。這樣的篩選標準導致大明皇后們很慘——

妃子們太招皇帝喜歡了,皇后一點地位也沒有,名為後宮之主,實際上處處被妃子欺負,即使忍氣吞聲,也有很多皇后無故被廢,大明皇后們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悽慘的一群皇后了。

妃子們卻正好相反,有句話說: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這就是明朝寵妃的真實寫照。最囂張的

“後宮之霸”是明神宗萬曆皇帝的鄭貴妃。

萬曆皇帝登基的時候年紀很小,娶的皇后、嬪妃都是太后安排好的。明神宗對後宮絲毫沒有興趣,太后和首輔張居正很著急:

這孩子怎麼回事?怎麼對後宮毫無興趣呢?

一著急就容易走極端,張居正在民間選了9個模樣端正的少女,讓萬曆皇帝一天之內娶了9個老婆,其中就有後來寵冠後宮的鄭貴妃。

鄭貴妃聰明伶俐,而且懂詩文、愛看書。文藝少女很符合少年天子的口味,

萬曆對她寵愛得不行,在位期間30年不問朝政,完全沉浸在鄭貴妃的溫柔鄉里。

鄭貴妃性格很獨特,一般的妃子對皇帝都是百依百順,她沒有,她沒事就拿皇帝開玩笑,還經常調笑譏諷萬曆皇帝,萬曆皇帝非但不生氣,反而覺得這位貴妃真性情,和外面那些討好我的妃子不一樣!所以,在選秀中能不能脫穎而出,不僅要看相貌還要看個性,鄭貴妃就是以個性取勝的典型案例。

歷朝歷代選妃記:秀女的素質,決定後宮的位置

但是皇帝對鄭貴妃再寵愛,也不能將其封為皇后,為什麼呢?因為皇上年輕的時候,曾經一時興起,寵幸過一位宮女,這位宮女運氣好,懷孕了,太后大喜。當時在宮裡皇帝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詳細記錄在《內起居注》上,太后拿來一查:

“某日某月,皇上跟某宮女眉來眼去”,這跟懷孕的日子正好對上了!我能抱孫子啦!

萬曆皇帝本來不承認,覺得跟宮女廝混有失身份,結果《內起居注》記載得明明白白,想賴也賴不掉。便封了宮女為恭妃,生的兒子為皇長子。

鄭貴妃很快也有了自己的兒子,這一下鄭貴妃開始鬧騰了,非要皇帝封自己的兒子當太子。萬曆皇帝滿口答應“好好好”,結果剛跟大臣提出這個想法,就遭到他們的反對,皇帝對此毫無辦法。

鄭貴妃想:

皇上不給我兒子做主,我就自己上吧。於是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爆發了明朝史上最嚴重的宮廷案件——梃擊案。

當時,一男子手持木棍襲擊太子寢宮,幸虧被及時制伏,才沒有釀成大禍。事後,歹徒招供說:宮裡太監讓我走到這座宮殿,見人就打,事成之後不但給我賞金還能接應我出宮。

審訊的官員經過反覆審理,案情牽涉鄭貴妃,但未進一步追查。此案是否受鄭貴妃指使,沒有定論。

為了鞏固皇族的統治地位,明朝的選秀制度規定,皇后要選老實的,結果造成了嚴重的“妃強後弱”。

皇后的身份,非同小可,她是太子的親媽啊!皇后一弱,太子必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萬曆朝的太子,後來的

明光宗泰昌帝

,從小就因為自己的母親不受寵愛而缺衣少食,既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也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愛。童年時代,自己的皇帝老子天天跟大臣鬧著要廢黜自己;稍微大點,還要提防鄭貴妃的謀殺,成天心驚膽戰,在這樣的陰影下成長起來的太子,別說成為千古明君了,指望他當個正常皇帝都是奢望。

果然,

泰昌帝剛一登基,鄭貴妃便送給他八位美女,皇帝日日尋歡作樂,很快臥病不起,只當了二十九天皇帝便去世了。

泰昌帝在摧殘中長大,自己養的兒子也不行,養出一個愛好木工的天啟帝。天啟帝文化水平很低,對處理國事更是全無興趣,每天埋頭做木工,國家大事都交給大太監魏忠賢處理。天啟帝無子,駕崩後,將皇帝的寶座傳給了自己的弟弟朱由檢,即後來的崇禎皇帝。

明朝後宮,依照慣例,要處處懸掛紅燈籠,皇帝選定夜裡待在哪位妃子的寢宮,便把紅燈摘下,焚燒異香。

一次,崇禎皇帝行走於紅燈高懸的深宮之中,忽而風起,異香撲鼻。皇帝問道:

“此何物也?”宮人答:“聖駕臨幸之所,例焚此香。”

崇禎皇帝嘆了口氣:

“此皇考、皇兄所以促其天年也!”

什麼意思呢?崇禎皇帝嘆了口氣,說:這就是我爸爸和我哥哥活不長的原因啊!

從此禁用此香。

到了清朝,入關之前,努爾哈赤並沒有設立后妃制度。這時妻妾沒有名號,稱“福晉”,“繼福晉”或“格格”。努爾哈赤的16個妻子都叫“福晉”。到了皇太極,就開始有後妃之別,建立了五宮:中宮清寧宮、東宮關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次西宮永福宮。

歷朝歷代選妃記:秀女的素質,決定後宮的位置

清朝後宮嬪妃的位份大致分為:

皇后1人(可分宮女10人)年例:銀1000兩

皇貴妃1人(可分宮女8人)年例:銀800兩

貴妃2人(可分宮女8人)年例:銀600兩

妃4人(可分宮女6人)年例:銀300兩

嬪6人(可分宮女6人)年例:銀200兩

貴人(可分宮女4人)年例:銀100兩

常在(可分宮女3人)年例:銀50兩

答應(可分宮女2人)年例:銀30兩

在清朝,宮妃們過生日時都會得到禮物。

如皇后的生日,皇帝會“恩賜金90兩、銀900兩、上用緞紗等45匹、蟒緞9匹、緞9匹、寧綢9匹、宮綢9匹、紗9匹、春綢9匹、綾9匹”。

清宮選秀分兩種:

小選每年一次,參選範圍是內務府包衣,選出來的人就是宮女,內廷服務人員;大選每三年一次,參選範圍是八旗正身旗人,選出來的女人除了充掖後宮,大部分是給皇子皇孫栓婚,給親王、郡王之子指婚。

八旗秀女的挑選年齡是14~16歲。

如果上一次選秀生病了沒能參加,這次超齡了,也不能因此逃避。八旗女子,沒有參加過選秀的,都不能私自婚嫁。參加了又沒選上的,才有權利自主婚嫁。

歷朝歷代選妃記:秀女的素質,決定後宮的位置

挑選的前一天以前排車隊,先滿蒙,後漢軍。黃昏發車,午夜到故宮後門神武門外等著開門,第二天進去參選,然後按順序坐車各回各家。

挑選時是五人為一組,由太監帶進去,立而不跪。每個人都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某官之女,隸屬某旗。選中的叫留牌子,淘汰叫撂牌子。

選秀女主要來自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由戶部篩選的,這些女孩來自八旗秀女,

這些女子基本上都是滿族人或者是蒙族人,還有極少數是有功勳的漢人女兒,這些女孩的家裡官職和社會地位都要比一般人高一些,當她們進宮以後起點也會比一般女子高一些,將來的晉升機會也很大,這些女孩子是三年選一次。

第二部分包衣三旗秀女,這是由內務府負責的。

這些女孩子的家庭就比較普通,是官職很一般的家庭的女兒,被選上以後一般都是成為了宮女,只而且在皇宮裡必須呆10年以上,直到她們25歲以後才可以出宮。不過也有極少數被皇帝看上,一步步成為後宮妃子的一員。

一入宮門深似海,無論是宮女還是嬪妃,一旦入了宮就與自己的父母兄弟,至親族人,利益捆綁在了一起,是生是死都不是自己能決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