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古代犯人流放千里之外,為何不趁機逃跑?跑不掉還是不敢跑?

作者:由 扒拉文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0-25

武松和李逵打虎誰厲害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皇帝是國家的統治者,皇權至上,國家的一切事務都由皇帝說了算。為了加強皇權強化自己的絕對權利和地位,皇帝設立了許多刑法用來懲罰犯錯誤的不服管教的人民。

其中有一項刑法叫做流放,就是把有罪的人驅逐到邊遠的地區,讓他們去一些貧瘠荒涼的地區生活。

現在很多人對此提出疑問,古代時沒有先進的偵察技術,那麼被流放的人為什麼不趁機逃跑呢,我們一起來分析瞭解一下。

古代犯人流放千里之外,為何不趁機逃跑?跑不掉還是不敢跑?

酷刑之下根本不敢跑

從封建社會開始刑罰就誕生了,他們創制了五種刑罰,根據犯人所犯罪行的嚴重程度施行。

先秦以前的五種刑罰分別是墨、劓、剕、宮、大辟,這五種刑法主要是對犯人肉體上的懲罰,透過這些酷刑讓犯人銘記這種教訓,不敢再犯罪。

隨著封建王朝的頻繁更迭和政權的變動,對於這五種傷害人的肉體、摧殘人的尊嚴和精神的酷刑爭議越來越大。漢朝初期文景帝劉恆廢除了嚴酷的肉體刑法,到唐朝時期建立了新的五刑,分別是笞、杖、徒、流、死。

流刑指的就是流放,也就是把犯人遣送其他地方勞動的刑罰。

流刑根據所犯罪行的輕重分為三個等級,輕則流放二千里,重則流放二千五百里,重則流放三千里,流放期滿後,犯人就可以回到戶籍所在地。

古代犯人流放千里之外,為何不趁機逃跑?跑不掉還是不敢跑?

古代的刑罰有一項連坐制度,就是一個人犯錯全家都會被牽連。如果犯人逃跑,朝廷會直接去犯人的家鄉將他的家人抓起來。

自己逃跑不一定能逃跑成功還會連累家人風險太大。

而且犯人逃跑失敗被抓回來會被殺頭,本來是流放,幾年之後還能回到家鄉,但是逃跑被抓直接就沒命了。倘若自己僥倖逃脫了,朝廷也會在各地張貼通緝告示,在天羅地網的搜查中最後可能還是一個死。

在流放過程中,如果家裡有錢有關係可以和押送的官差搞好關係,讓官差好好照顧自己,這樣過得也不會太差。

古代犯人流放千里之外,為何不趁機逃跑?跑不掉還是不敢跑?

雖然是為了懲罰犯人才將他們流放的,但是流放過程中會給犯人發放吃食,以免犯人在途中被餓死,如果逃跑中在沒有吃沒有喝的情況下,很快就會被活活餓死。

在這種情況下犯人們都不敢跑,如果不跑幾年後依舊是一個自由人,而且運氣好的話還能遇到朝廷大赦天下,直接就沒罪了。

古代犯人流放千里之外,為何不趁機逃跑?跑不掉還是不敢跑?

想跑也跑不掉

哪怕真有人想跑也是跑不掉的。為什麼呢?首先,古代的資訊傳播很慢,傳遞情報基本都是透過信鴿和書信。很多時候在官兵到來之前犯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被抓,沒辦法提前跑。

其次,在流放過程中,為了方便管理和押送犯人,官差們會給犯人戴上沉重的枷鎖和手銬腳鏈,犯人們還會連線在一起,就像一個個的珠子穿在繩子上一樣,在這些東西的桎梏之下,犯人們走路都走不快,又怎麼可能跑的了呢。

而且身邊有官差看著,官差們都身強體壯又帶著兵器,根本打不過。除了沉重的枷鎖外,被流放的犯人臉上都有清晰明顯的烙印,這也顯示了他們的犯人身份。

不管跑到哪裡看到他臉上的烙印都知道他是罪犯,只要有人向官府報告立即就會有官兵來抓他們。

古代犯人流放千里之外,為何不趁機逃跑?跑不掉還是不敢跑?

再次,古代交通並不發達,基本上只能走官道,但是官道上每隔一段就會設定一個關卡,會有官兵看守排查,如果沒有通關文書是沒辦法透過的,如果冒險走小道可能還沒走幾步就被野獸吃掉了。

古代的城池之間也是相對獨立的,城門口會有官兵排查證件,如果發現犯人逃跑守城的官兵就會收到通緝令,一旦看到立即逮捕。

最後,古代的戶籍制度管理十分嚴格,根據戶籍分配房屋和土地,僥倖避過道路官兵和城門官兵逃到一座城池,沒有戶籍。

因為是罪犯之身還不能去官府辦理戶籍,這樣就無法獲得房屋和土地,也就沒有了生存的必備條件,可能會被餓死,可也能在排查戶籍時被排查出來。

古代犯人流放千里之外,為何不趁機逃跑?跑不掉還是不敢跑?

不想跑

古人對自己的名聲十分看重,雖然自己犯了罪成了犯人,但是刑期結束後自己依舊是一條好漢,但是如果逃跑成了逃犯,那自己一輩子都會揹著逃犯的名聲被人所恥笑。

眾所周知的小說《水滸傳》中的打虎英雄武松,在得知哥哥被潘金蓮和西門慶毒死後,立即去官府報官,希望官府能夠懲治潘金蓮和西門慶以告慰哥哥的在天之靈,沒想到官府的官員早已被富商西門慶賄賂並不受理此案。

在這種情況下,武松為了給死去的哥哥報仇才將潘金蓮和西門慶殺死。

在殺人之後武松也沒有逃跑,自己去官府自首,當時審判的府尹佩服武松是個有情有義的人,而且殺人後還能主動來官府自首,所以將武松從輕判決,流放孟州。

古代犯人流放千里之外,為何不趁機逃跑?跑不掉還是不敢跑?

在流放途中看守的官差中了孫二孃的圈套被迷暈。

官差都被迷暈了這可是大好的時機,如果武松想逃跑他完全可以逃得了,但是他並沒有,反而制服了孫二孃,救了兩個官差。

如果不是後來蔣門神和張團練等人多次暗算,想要取武松的性命,武松也不會為了保命奮起反抗,最終武松在鴛鴦樓大開殺戒,殺人後他還在牆上寫下自己的名字,並不隱瞞。

武松有多次逃跑的機會,但是他都沒有逃,如果不是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要武松的命,武松會老老實實的服刑,刑滿釋放後依舊是一個堂堂正正的自由人。但是性命受到威脅武松不得已才反抗,最終被迫走上梁山落草為寇。

古代犯人流放千里之外,為何不趁機逃跑?跑不掉還是不敢跑?

總結

古代時雖然沒有先進的偵察技術和追蹤技術,但是有嚴酷的刑罰和嚴格的管理制度。在這種情況下,犯人們根本不敢冒險逃跑,而且他們也逃不了。

況且古人對於名譽十分看重,雖然一時犯了罪成了犯人,但是刑滿後依舊是自由人,不會做出逃跑這種損傷名譽的事情。

參考文獻:《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