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朱熹的詩挺有哲理的,看這三首七絕,簡單卻意味深長

作者:由 自覺與覺他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2-08

逆耳的逆意思是什麼

朱熹

(1130—1200)是我國曆史上重要的文化名人,宋代人,著名的理學家,對經學、史學、文學等均有不小貢獻,主要著作《四書章句集註》、《詩經傳》、《周易本義》、《楚辭集註》等,雖是對古書的註解,但有他的獨到之處。像孔子說的“

述而不作

”,其實在“述”的過程中不自覺就“作”了。

朱熹的詩挺有哲理的,看這三首七絕,簡單卻意味深長

後人編有《晦庵先生朱文公集》、《朱子語類》等,晦庵是朱熹的號,他的諡號為文,世稱

朱文公

,也有稱朱夫子,可見其地位。他不是以詩詞聞名,但

詩詞對古代文人知識分子來說,似乎是他們的基本功

,興之所至,也會用詩來抒發。朱熹的詩一般富有理趣,一起來欣賞他三首小詩,都是七言絕句,很簡單卻意味深長。

第一首: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的詩挺有哲理的,看這三首七絕,簡單卻意味深長

一般人對這首詩應不陌生。該詩表面的意思是寫春景的,春天散步至“

泗水濱

”,發現煥然一新的無邊春光,到處都是春天的元素資訊,很容易感受到春風的真面目。

其實就按一首寫景的詩理解也是極好的,不過說它是有更深層意思的人,理由也充足。當時是南宋,詩裡的“泗水濱”這個地方在金人的統治區,朱熹應該沒有在那裡“尋芳”。更關鍵的一點是這個“泗水”在山東境內,

流經孔子的家鄉曲阜,

泗水濱”為孔子當年的講學傳道之地。

朱熹的詩挺有哲理的,看這三首七絕,簡單卻意味深長

所以有人解釋說,尋芳泗水濱是指探索追尋儒家經典,

若達到舉一反三、一通百通的境界,就會覺悟到到處都是春天般的美好景象。

有個典故成語叫“

如坐春風

”,比喻和品德高尚有學識的人相處並受其薰陶。這首詩裡的“識得東風面”,可指是深切地領會到了儒家文化和孔子的精神思想。

朱熹的詩挺有哲理的,看這三首七絕,簡單卻意味深長

當然以上只是一種說法,未必作者就是此意。即便不是這種扯到儒家的解釋,單論這首詩的字面意思,尤其最後一句“

萬紫千紅總是春

”,它本身就具有哲理。可表示一種包容的心態看待各種事,不那麼斤斤計較糾結,多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第二首: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的詩挺有哲理的,看這三首七絕,簡單卻意味深長

記得這首詩應該是有選進語文教材,非常流暢的一首詩。由題目可知是作者看書學習時的一點感觸,哲理意味比較明顯。字面意思同樣是寫景物,一片清澈如鏡子的池塘。“一鑑開”,像一面開啟的鏡子。如許,如此、這樣。

這片小池塘為什麼能保持如此清澈呢?“為有源頭活水來”。因為不斷有新的活水流進來。作者可能在說明,

一個人只有不間斷的學習,汲取新的知識,頭腦才不會渾濁,不會退步、枯竭老化,

才能像這片池塘一樣保持清澈,清醒。這首小詩語言清新,形象鮮明,道理淺顯易懂,值得我們體會。

朱熹的詩挺有哲理的,看這三首七絕,簡單卻意味深長

第三首:勸學詩偶成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很明顯是跟學習有關的,也有珍惜時間之意。學習這件事是如此,年紀越小,學東西越容易越快,而且有的是時間,這時間不用來學習用來做什麼呢。

年紀越大,所要面對的事情越多,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學新的東西。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都是此意。

朱熹的詩挺有哲理的,看這三首七絕,簡單卻意味深長

池塘春草夢

”是一個典故,《南史-謝方明傳》,這位謝方明的兒子

惠連

,才十歲就能詩會文的,他的同族兄弟

謝靈運

經常誇獎他。說:

每有篇章,對惠連輒得佳話。

謝靈運有次寫詩,一天也沒有靈感,寫不出來,做夢夢到這位惠連,醒來就寫出一句“池塘生春草”,感覺很妙,他說:

此語神功,非吾語也。

朱熹的詩挺有哲理的,看這三首七絕,簡單卻意味深長

這句是謝靈運《登池上樓》中詩句: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這兩句被稱讚為寫春意的千古名句,這裡朱熹活用這個典故,再次表達時光易逝,美好的青春年華可能如同一場夢,所以要加倍珍惜。

這三首詩比較美的句子:“

萬紫千紅總是春”、“天光雲影共徘徊”、“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以上就是朱熹三首有哲理意味的小詩,都是比較通俗的字眼,很容易背誦下來,記在心中,薰陶一下,說不定在某個時候能有所用。

朱熹的詩挺有哲理的,看這三首七絕,簡單卻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