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丹青不知老將至——李恢弘論張杲花鳥畫藝術

作者:由 大寫意藝術沙龍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2-13

丹青不知老將至運用了什麼修辭手

丹青不知老將至——李恢弘論張杲花鳥畫藝術

張杲先生囑咐我為其即將付梓出版的個人畫冊寫幾句話,令我很是惶恐。一來對擁有傳奇色彩的畫壇驕子張杲先生的個案研究尚屬膚淺,深恐託付不效;二來對“張氏花鳥畫”美學文字的鑽研,究竟只是管中窺豹,難以概括出其至善至美的全貌和要妙。所以一直磨蹭到今天才開始動筆。

丹青不知老將至——李恢弘論張杲花鳥畫藝術

張杲是當代畫壇的一個傳奇。他驚世駭俗的經歷和飽受爭議的作品,使其成為美術圈一再被熱議的焦點。他早年曾長期追隨後來被稱為“長安畫派”主要創始人的石魯先生學畫,一直到石魯先生含恨逝世為止。後又入中央美院齊白石得意弟子李苦禪門下攻讀研究生。張杲晩年被好友江文湛謔號老呆子。在漫長而曲折的風雨丹青路上,他以其對藝術呆子般的虔誠與迷狂,探尋中國畫的歷史淵源和文化與哲學的支撐,研習西方繪畫的光色構圖和明暗比率,深味石魯先生的言傳身教與真知灼見,更對晚晴大畫家任伯年和現代大師潘天壽的傳世真跡多所浸淫。

丹青不知老將至——李恢弘論張杲花鳥畫藝術

可謂師出名門而雜糅百家,兼之長期隱居深山潛心修煉,終於成就了其橫空出世而為畫壇所側目的現代花鳥畫藝術形式。我多次聽聞張杲在石魯先生晚年“壟斷了石魯”,石魯如何以瘋言瘋語在病榻上課其愛徒,與其共話丹青大夢,至今仍是個謎。但是毫無疑問:張杲目睹了石魯創作過程諸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他的心靈飽受石魯美學思想的薰陶,他的耳朵受過石魯的訓練,他的手受過石魯的指點。石魯以點石成金之術開啟了他不同尋常的丹青之門,為他揭開了繆斯神秘的面紗。這是他的造化,也是他的幸運。

丹青不知老將至——李恢弘論張杲花鳥畫藝術

張杲以縱橫的才情翱翔在傳統繪畫與現代水墨之上,將中國畫的意境神韻與西方繪畫的視覺張力相結合,以晶瑩剔透的彩墨技法整體展示了中國花鳥畫所特有的音韻美、線條美和裝飾美。其意象斑斕眩惑,與其心性互為印證,凸顯出一派恍兮惚兮的魔幻況味和莊周夢蝶般的迷離之境。他的作品常常寓明於暗,以墨襯色。暗不厭其濃深,明不厭其奪目。

丹青不知老將至——李恢弘論張杲花鳥畫藝術

群芳因濃墨而盡呈嬌姿,樹石因麗質而愈現沉雄。於赤赭青綠的多元表現中苛求統一,在朱紫黃白的鮮明對峙中蘊涵典雅。其畫面主線橫貫,嚴守法度而能別出心裁;激烈單純卻又萬般圓通和諧。痛快淋漓地揮毫運筆構成其戛戛獨造的強烈的形式感,與睥睨當代的灑然出塵的審美原創性。整體的豔而不俗,麗而不妖,一目瞭然而自通其幽雅:一派高致精微的靈動鮮活與華彩噴薄的詩意氣象,建構起其繪畫所特有的馳魂奪魄的迷人景觀。

丹青不知老將至——李恢弘論張杲花鳥畫藝術

張杲對傳統中國畫發展最突出的貢獻,是其充滿個性與原創性的罕有的文字圖式。他不象傳統花鳥畫家那樣在一種模式裡半世為牡丹荷花立傳,一生為梅竹松菊招魂,而是把眼光和畫筆更多地投向最普遍與永恆的存在——爛漫的山野花卉。他突破了中國畫被定義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圭臬,以純粹的中國畫材質開啟了自己“一目瞭然”而又絕豔紛呈的花鳥畫創新文字。“創新”對於張杲不是掛在嘴上的修辭,而是其繪畫本身一以貫之的特質。

丹青不知老將至——李恢弘論張杲花鳥畫藝術

其色彩運用豐富、複雜而微妙變幻,其畫面春深似海卻能讓人豁然開朗,沒有過多黑白灰式的闇弱荒寂和傳統文人畫的蕭散幽怨。其絢麗多姿的文字訴求帶有強烈的叛逆性、實驗性與前瞻性,被認為是本土文化廢墟上萌櫱與滋長的後現代型“畫種”,而這恰恰構成了二十一世紀中國畫脈系伸延的新座標與可能的方向,也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畫從殘陽落照中步入世界的可能的形態。

丹青不知老將至——李恢弘論張杲花鳥畫藝術

張杲對傳統中國畫發展的第二大貢獻,是其貫通了東西方的審美經驗。他在東西方難以調和的審美距離之間找到了其隱秘的交叉點,並以其回春妙手植入自己的繪畫,讓西方觀眾也能對中國畫的美感及其濃郁的中國意境“一目瞭然”,從而完成其超越種族與文化背景的審美過程。這是張杲繪畫在美學層面了不起的奉獻,雖然至今飽受爭議,但卻引起了西方觀眾、收藏家和新聞媒體的熱情追捧。張杲自1995年始,先後四次應邀赴英國及歐美八國辦展講學均獲得成功。英國BBC曾兩次對其進行專訪與報道。其作品在審美層面的現代性與世界性得到了進一步佐證。

丹青不知老將至——李恢弘論張杲花鳥畫藝術

2011年張杲被列入“長安精神——中國畫名家作品展”16位參展畫家之一,其代表作品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地巡迴展出,受到了學術界、收藏界以及國內觀眾的廣泛肯定。一位評論家總結道:“‘張杲現象’是當代中國花鳥畫走向世界的一面鏡子,其高視闊步的審美原創性和超越凡塵的繪畫品質,使其創作日益成為海內外主流美術圈所關注的熱點……”

品讀張杲的花鳥畫,一種迷花戀花的深度忘我,一脈醉花吟花的酒神情懷,迷霧般氤氳紙上。其繪畫不僅呈現了原始、自由和未被汙染的野花的萬千魅惑,詮釋了青春、自由、美感、消逝、記憶等永恆母題,而且彷彿漫溢位襲人的花香與畫境外的隱隱鳥鳴,令觀者駐足流連,歎為觀止。

年逾七旬的張杲目前依然隱居深山,遠離紫陌紅塵,與野花啼鳥相伴,在單純與寧靜中獨守丹青,彷彿已修煉得不食人間煙火。這令我記起杜甫《丹青引》中的詩句:“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我想這也許正是張杲所以黙認老呆子的謔號,以及老呆子所以成為張杲的緣由。祈盼張杲的藝術更加臻於化境,讓老呆子的傳奇得以續寫。

李恢弘2011年12月9日寫於長安罔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