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為何百姓卻歡呼雀躍?魯迅的話一針見血

作者:由 花開無田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2-24

六君子分別是什麼

前言:

戊戌變法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獨特的變法,這個變法刺激了許多進步人士的神經,尤其是以譚嗣同為首的戊戌六君子在明明可以逃走之時,卻甘願選擇以流血的行為來警醒世人的行為所帶來的標榜作用,令後來許多革命者都紛紛效法。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為何百姓卻歡呼雀躍?魯迅的話一針見血

不過,這場聲勢浩大的變法最終還是被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攪黃,而主導戊戌變法的維新派人中也僅有康有為、梁啟超兩人出逃成功。至於大清王朝也在歷史的轉圜中逐漸喪失了最後的契機,被滅亡也就不奇怪了。而時至今日,再讀譚嗣同的絕命詩,一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仍令人振聾發聵。

然而與今日不同,在彼時譚嗣同等人選擇慷慨赴死之時,在北京菜市口刑場有的卻是圍觀人群的歡呼。沒錯,在進步人士與今人看來這樁悲壯無比的犧牲卻成為了當時圍觀群眾口中的笑談。

戊戌六君子的犧牲又為何會令許多百姓開心,難道是變法觸及了百姓利益嗎?對於這一點,魯迅先生的點評當可謂是一針見血。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為何百姓卻歡呼雀躍?魯迅的話一針見血

戊戌變法的內容

作為被《馬關條約》直接刺激而引發的變法,戊戌變法從軍事、經濟、教育等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為何百姓卻歡呼雀躍?魯迅的話一針見血

教育作為強國利器,康有為等人認為當前清朝的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於是提出將目前的八股文考試廢除,增加醫學、礦物等更具有科學含量和實用技能的課程。

簡單來說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由朝廷帶頭鼓勵各地不同學校的創立,同時也要加上與外界的交流,最好定期派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先進知識,富強自己國家。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為何百姓卻歡呼雀躍?魯迅的話一針見血

在政治層面上,戊戌變法主張裁掉多餘的官員,就連各個不必要的機構也要一同取消。同時建議光緒多吸取不同的意見,並專門設立用於改革的機構。

在思想層面上,戊戌變法提倡清政府推廣科學,摒棄封建迷信思想,將用於祭祀和祈福的祠堂等地改為學堂。

除此之外,當時清政府的軍事和經濟都較西方列強有著不小的差距,維新人士認為想要縮減這種差距必須改變現有體制和思想,將商人地位提升,並鼓勵各種形式的經商,一次提高畫質朝的經濟實力。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為何百姓卻歡呼雀躍?魯迅的話一針見血

至於軍事實力則要從軍隊入手,將傳統的射箭改為槍炮,學習西洋的軍事訓練方法,設立專門計程車兵學堂。

以上這些是在戊戌變法這一百多天來已經施行的措施,還有許多沒來得及發表的新政如改國號等。總而言之,戊戌變法就是一場提倡從各個方面學習先進經驗的改革。

那麼問題來了,一直以獨斷專權出現在大家面前的慈禧太后知道這場改革嗎?答案是肯定的,慈禧太后不僅知道這場改革,而且同意了這次戊戌變法的大部分內容,不然這次變法也不能持續一百多天。

慈禧太后批准的變法

《馬關條約》簽訂後,即將參加會試的康有為等人聯名寫了一封萬言書,內容無外乎就是呼籲光緒皇帝變法強國,不要受到帝國的壓迫,要勇於反抗。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為何百姓卻歡呼雀躍?魯迅的話一針見血

雖然這封萬言書並沒有按時送到皇族皇帝面前,在這過程中卻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康有為等人的名字被許多官員熟知,其中就包括他的主考官。

在知道康有為等人要參加會試後,朝中許多反對者想借著這次考試將其排除在清朝官員之外。沒想到面對試卷時康有為一改往日的慷慨激昂,選擇中正平和的方式作答,使得主考官並沒有認出康有為的試卷。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為何百姓卻歡呼雀躍?魯迅的話一針見血

這次考試康有為中了進士,併成為了一名官員,進去了清朝的權利機構。

當時的光緒雖然已經親政,但大大小小的事情還是需要慈禧的批准。當光緒與康有為打算進行戊戌變法後,光緒就將這個訊息告訴了慈禧太后。

據《清宮檔案》記載,慈禧太后對於這場變法不僅沒有反對,反而是十分支援,對於變法的內容更是加以讚揚,認為這次的變法遠比之前的經歷的變法更有可取性。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為何百姓卻歡呼雀躍?魯迅的話一針見血

在慈禧太后的支援下,戊戌變法前期進行得很順利,對於可能會出現的反對形式,慈禧和光緒皇帝都預料到了,也都做好了心理準備。

隨著變法的進行,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心態都發生了變化。光緒皇帝的手段越來越激烈,引起了許多保守派大臣的不滿。慈禧也因為大臣們的反對改變了態度,從之前的支援到懷疑、反對。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為何百姓卻歡呼雀躍?魯迅的話一針見血

在禮部尚書懷塔布被革職後,慈禧太后對戊戌變法已經失去了耐心,話裡話外都流露出對這次變法的不滿。而光緒帝以及維新派在試圖尋找盟友時的選擇也徹底斷送了這次變法。在光緒帝、維新派希冀袁世凱相助之時,久經仕宦的袁世凱在分析了雙方力量對比之後,很容易便有了抉擇。

在袁世凱告密之後,慈禧太后軟禁了光緒皇帝,自己重新垂簾聽政。

對於之前主張變法的康有為等維新派人,慈禧太后直接下令逮捕,並在菜市口問斬。岌岌可危的形勢之下,康有為和梁啟超二人逃到了日本過起了亡命天涯的生活,而本有時間與機會逃亡的譚嗣同等人則想用自己的犧牲來喚醒百姓,選擇了留下。

不過,事與願違。就在1898年9月28日譚嗣同等人被處決的北京菜市口,圍觀的群眾面對即將受刑的譚嗣同等人有的不是惋惜而是歡呼雀躍。

這一刻,想來譚嗣同等人的內心定然會如潮湧一般。百姓為何會拍手稱快?

百姓叫好原因及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從上面提到的戊戌變法內容中看,這次變法對百姓的影響不大,按理說即便百姓不支援但也不應該抱有這麼大敵意才對,可為何會對戊戌六公子的犧牲如此冷漠呢?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為何百姓卻歡呼雀躍?魯迅的話一針見血

其實當時的大部分百姓都沒上過學,自然也就學習不到先進的思想,所以他們大部分人都保留著幾千來統治者宣揚的忠君思想。在他們看來,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才是國家的主人,這些變法的人都是竊國賊,本來就應該殺掉。

這樣一來百姓們漠視譚嗣同等人的付出也就有情可原了。

除了百姓文化程度不高以外,變法沒有爭取百姓的支援最終造成了百姓對戊戌六公子的冷漠,更造成了變法的最終失敗。

而對於這種群眾與先進知識分子之間的態度反差,魯迅先生在其文集《集外集拾遺補編》中的《寸鐵》 文中的一句話道出了本質。

先覺的人,歷來總被陰險的小人,昏庸的群眾迫壓排擠傾陷放逐殺戮。——魯迅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為何百姓卻歡呼雀躍?魯迅的話一針見血

事實上,戊戌變法的主要物件仍是少數貴族和讀書人,在當時的社會中屬於少數群體。這場針對少數群體的改革將百姓排除在外的同時,也更得罪了既得利益者——清朝的貴族人士。

當矛盾發展到頂峰後,沒有了百姓的支援,加上強大的反對派,失敗自然也就成為了必然。

總結: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但同時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之中敢以身發光的英雄,也更值得我們尊敬!

這一點又恰如魯迅先生在《熱風》中所說的那般“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至於我們也更要以先賢們為榜樣,不斷地學習成為那束照亮世間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