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足三里與這些穴位配伍,效果不容小覷

作者:由 三和養正本草生活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2-29

醫師和醫士相配嗎

所謂配穴,就是利用某穴與他穴的治療特點相配伍,相互佐使而形成某種獨特的治療功效,就像藥物的配伍應用一樣,分君藥和臣藥,君臣相配,可以使療效更加顯著。

足三里 三陰交

足三里有昇陽益胃之功效,三陰交有滋陰健脾之功用。

兩穴陰陽相配,是治療脾胃虛寒、氣血虧薄的重要方法,是治療虛損類疾病不可缺少的用穴。

臨床上也見到胃強脾弱、陽亢陰虧的患者,治療時,在補陰的同時,也一定要清導,也就是補三陰交,瀉足三里,才能取得療效。

還有陽虛氣乏、風溫客邪成痺、腿腳麻木疼痛等病證,那就一方面用足三里來振陽氣,一方面用三陰交來和陰血,相互配合可以起到舒經理痺的作用,其功效也是非常明顯的。

足三里與這些穴位配伍,效果不容小覷

足三里: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際

足三里 陽陵泉

陽陵泉為膽經之關鍵,足三里為胃腑之樞紐。兩穴相配,瀉陽陵泉可以用來肅清清淨之府,平肝火的橫竄上逆之勢,輸導膽汁入胃,用木疏土,從而完成膽為中精之府的功能。再瀉足三里可以用來導胃中的濁氣,宣通胃陽,以取得清陽得升,濁陰得降的效果。

凡是木土不和之病,如中消停痰、吞酸口苦、洩瀉嘔吐等病證,應用此法(瀉陽陵泉、足三里)自然可以煙消瓦解,飲食也因此而通暢調和。

而且陽陵泉為筋之會穴,有很好的舒筋利節、搜風祛溼效果;足三里也有通暢活血、滲溼散寒的功能,兩穴相配還可以治療諸痺、膝痛、筋攣、歷節、痿躄、腳氣等病證,這未嘗不是針法的妙用。

足三里與這些穴位配伍,效果不容小覷

陽陵泉:在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中

足三里 中脘

中脘、足三里相配卻可以專門調理胃腑,併兼治腹中的一切疾病。

以中脘為君,是因為中脘是六腑之會穴,也是胃之募穴;以足三里為臣,可以輔助中脘安胃。

如果辨證屬於胃中虛寒、飲食不下、脹痛積聚、或停痰蓄飲病證,治法則應補中脘,以壯胃氣、散寒邪,瀉足三里,以引胃氣下行、降濁導滯,並輔助中脘以改善胃的水谷運化功能。

如果胃腑燥化太過,出現消谷引飲、嘔吐反胃病證,治療時則中脘可酌用瀉法。

至於霍亂疾病,總是由於憂愁之時,飲食不節,暑溼汙穢,擾亂中宮,以致清濁不分,陰陽混淆,上吐下瀉,腹中疼痛,而揮霍變亂。治療霍亂需要先刺出惡血,以祛除暑穢邪氣,然後補中脘以升清陽,瀉三里以降濁,中氣調暢,陰陽續接,霍亂即愈。

還有胃病而兼有他症的,處方治療必須進行穴位加減。如下元虛寒,則補氣海;上焦鬱熱,則瀉通谷;髒氣衰微,則補章門;腸中停滯,則瀉天樞,或加上脘,或去足三里等。

足三里與這些穴位配伍,效果不容小覷

中脘: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上

足三里 合谷

合谷、足三里二穴皆屬於陽明經,一個在手陽明大腸經,一個在足陽明胃經,上下相應。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能升能降,能宣能通;足三里為土中真土,用補法可以益氣升清,用瀉法可以通陽降濁,

兩穴相互配合,可以腸胃並調

如果是清腸下陷,胃氣虛弱,納谷不暢病證,則補足三里,以輔助合谷升下陷之陽,使胃氣升則飲食自進。

如果是溼熱壅塞,濁滯中宮,或者因宿食停滯,出現腹脹、噫噦病證,則瀉足三里,引合谷之氣下行以導濁降逆,這樣腸胃調和而氣機通暢。

以前的賢能醫士在調理腸胃時,通常以宣通腸胃為胃腑之法,針灸臨床治療確實也是這樣。

足三里與這些穴位配伍,效果不容小覷

合谷:在手背,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足三里(二穴)

五臟六腑,都依靠胃氣的營養。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故胃氣為後天之本,水穀之海,主消納。只有胃氣盛,飲食才能通暢,營養才能週轉,否則臟腑失養,精氣不斷衰竭。胃屬戊土,足三里屬合土,故足三里為土中真土,胃的樞紐,後天精華的本源。誠如先人所言“諸病皆治”,這是因為胃為五臟六腑之海。

我用足三里來壯人身的元陽,補臟腑的虧損。凡是寒氣積聚的癥瘕,都可以取足三里來溫化寒積。

因溼邪侵襲而引起瀰漫腫脹,也可以取足三里以燥溼消腫。

足三里的升清降濁之功和導痰行滯之力,並不遜色於補中益氣、昇陽等方。

足三里 勞宮

勞宮屬手厥陰心包經,性清善降,可以調理勞役氣滯,疏散七情鬱結,尤其善於清理胸膈之熱,引導上焦之火下行,與足三里相互配合,可以大瀉心胃之火,挫其上逆之勢。

凡是結胸、痞滿、嘔吐、乾噦、噫氣、吞酸、煩倦、嗜臥等病證,治療立竿見影,針灸大夫不要不重視其療效。

足三里與這些穴位配伍,效果不容小覷

勞宮:在掌區,橫平第3掌指關節近端,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