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當宮廷遇到民間,當市井遇到山水,宋人是如何面對空間的轉換?

作者:由 秦思君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02

淮安重午怎麼讀

都市詞雖然是宋詞題材內容之一,但細緻分來,都市詞描寫的內容也十分豐富,按照題材內容再次進行劃分,可分為都市風貌、民俗風情與飲宴遊冶三類,並且這些都市詞與都市地理空間聯絡緊密,甚至以都市地理空間作為寫作基礎,因此地理空間的變化,對都市詞的影響十分明顯且強烈,以下將按照都市詞題材內容的不同逐一分析地理空間的變化對其產生的影響。

另外,據粗略統計,兩宋都市詞中所涉及的都市有三十多個,主要以不同都市地理空間之間的對比來進行分析,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對比,就選擇兩宋都城及成都、蘇州、揚州等一些典型都市為例。

當宮廷遇到民間,當市井遇到山水,宋人是如何面對空間的轉換?

地理空間的轉換對兩宋都市詞的影響

一 地理空間轉換對兩宋都市詞主題內容的影響

1 都市風貌類:市井煙火與都市山水

都市風貌類的都市詞,多是以都市物質空間內的元素為描寫物件,如街坊巷陌、酒樓茶肆、都市山水景觀等。如果將人們日常所生活的市井空間和被人為都市化的都市山水空間相比,又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尤其是在不同的都市空間內,這種差異表現的更加明顯,比如說地處中原的汴京和地處南方水鄉的杭州(臨安)。

汴京地處黃河沖積平原上,又位於黃淮平原與華北平原的交接之處,地形較為平坦,一覽無遺,因地處黃河下游,並不像一般的北部城市少水,汴京水資源十分豐富,前文中已經提及僅汴京城內就有 4 條河道。而汴京的經濟早在唐代就較為“殷盛”,北宋的建立結束了唐末五代的戰亂局面,定都汴京之後,統治者積極鼓勵經濟發展,都市的發展十分迅速。

2 民俗風情類:不同的地域民俗節序時令

民俗是人們約定俗成的一些習慣和行為,百里異習,千里易俗,民俗本就帶有地域性。不同的地域風俗在某種程度上雖多相同,比如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等,但由於地理空間環境的變化,會產生一些差異,如端午節競舟的習俗,南方水鄉常見,但是在水少陸多的北方卻很難見到,以下以端午節為例做分析。

端午節,又稱重五節、端陽節、浴蘭節,自漢朝之後逐漸形成,直至今日仍有此節。試比較汴京、杭州與荊楚的端午節習俗。

處於中北部的汴京雖是京師,在吃食和節日物品上稍具特色,但卻沒有太多的活動,僅限於以百索、艾草飾門戶,相互飲宴。

而南方的杭州和荊楚地區端午節風俗就相對更豐富多彩,既有采艾草、採藥、焚香,還有鬥百草、飲菖蒲酒、競渡、以綵線係臂等習俗,尤其是競渡,少見於北方歷史文獻記錄。這種習俗地域性差異在都市詞中也有體現,試以揚無咎的《齊天樂(端午)》與吳文英的《澡蘭香(淮安重午)》兩詞為例。

當宮廷遇到民間,當市井遇到山水,宋人是如何面對空間的轉換?

二 地理空間轉換對都市詞審美風格的影響

1、南與北:清麗柔婉與恢宏壯麗

我國地形複雜多樣,自然環境多變化,地理空間環境的差異會影響生活於此的人們的性格、氣質及文學創作風格。

縱觀兩宋都市詞的地域審美風格,與魏徵和謝元淮的論斷基本吻合,因南北地理空間環境的變化、詞在南北地理空間內的發展情況等因素的影響,北部都市詞與南部都詞明顯呈現出恢宏壯麗與清麗柔婉兩種不相同的審美風格。

從人文地理環境空間來看,北方雖經常遭遇戰亂,但在北宋時期卻較為穩定。穩定的社會環境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發展基礎,尤其是汴京,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經濟中心,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繁榮,都市的發展十分迅速,青樓林立,建築華美。

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北方文化的發展,文人彙集、作品頗多,又加之北方本來文化傳統悠久、文化氛圍濃厚,尤其是濟南、琅琊等齊魯之地,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這些外部環境為北方都市詞風格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以及華麗的風格。

2 宮廷與民間:華貴莊嚴與繁華俚俗

都市地理空間中又有宮廷空間和市井空間的細化,這兩種地理空間因為用途的不同以及所使用的階級層次不同而造成都市詞對此的描寫不相同,進而都市詞中所呈現的風格也不相同,綜合來看,以宮廷空間為主要描寫內容的都市詞多呈現出華貴莊嚴的風格傾向,而以市井民間為主要描寫物件的都市詞則表現出繁華喧囂的風格特徵。

市井生活空間中本來就帶有俚俗的特性,而以此為描寫物件的都市詞不可避免的帶有繁華俚俗的風格特徵,其主要體現在對市民文化的借鑑、都市詞用語的俚俗性及意象鋪排的繁華性。

首先是對市民文化的接受、借鑑與表現。都市市井生活空間中的酒樓茶肆、青樓歌館及其他商鋪等所服務的物件涉及各個階層,但大部分還是普通市民,若所有的唱詞都是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那麼一方面受眾就比較小眾,就不能全民皆賞,另一方面取材也會受限,無法完全體現出都市生活的面貌。

當宮廷遇到民間,當市井遇到山水,宋人是如何面對空間的轉換?

兩宋都市詞的地理空間價值延伸

兩宋都市詞中透過地理意象及審美情感的描寫,在一定程度上是將外化的地理環境內化為具有人格化的空間情感承載載體。而都市詞中所展現的都市地理空間中的實際物質及所發生的各種活動是對人們實際生活的描寫,在一定程度上構建了一組都市座標,對宋代都市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現。

一 地理環境由外化內的人格化

地理環境是一種實際存在的不以人為意志所轉移的客觀實際,中國古代先民自商周時期就已經開始有意識的記載各地的地形地貌、氣候水文、植物土壤等資訊,在不斷深化對地理環境認識的基礎上,人們開始將自己的內在情感透過比喻、擬人等形式寄託在地理環境中,這主要表現在對故土懷闕情懷的抒發上和對理想希望的寄託上。

1、故土懷闕情結的抒發

都市地理環境中人為參與因素較自然地理環境更多,都市內的街坊巷陌、酒樓茶肆、青樓歌館等都是人造建築,但是這些建築除了服務作用之外,它們是客觀存在的實體,是不包含任何個人化情感的。都市詞中對這類事物的描寫,在展現都市繁華風貌之外,還包含著詞人豐富的情感,最顯著的就是故土及懷闕情結的抒發。

故土是一個極具地域性的概念。“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就是很好的表現,“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故鄉既指作家的出生和成長之地,也指他們的靈魂安頓之所,具有生命之源與生命歸宿的雙重象徵意義”。

那麼對於故土這種具有地域性卻又抽象的概念都市詞人是如何把握的呢?他們多數是透過對故土的街坊巷陌、青樓歌館等特定場景的具體化描寫來表達他們的情感,周邦彥就是很好的引證。

2 、理想和希望的寄託

都市,尤其是都城,對於天下學子來說,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都市,還是自己個人理想和政治抱負實現的夢想之地,是他們政治追求的最高地。

宋代,科舉制度尤為興盛,透過科舉的方式入仕已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從各地匯聚到都市中的學子中不乏以詞作著名的詞人。另者,宋代,詞所載的社會內容增多,不再侷限於聊佐清歡的作用,詞人逐漸習慣於將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寫入詞中,都市詞中對地理環境的書寫,在某種程度上,是詞人理想和希望的寄託,柳永的都市詞就頗具代表意義。

柳永,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幼時隨父柳宜輾轉汴京、沂州、濮州、全州、揚州等地,後來又隨叔叔一起回到了老家崇安。

柳永自十七、八歲開始領悟作詞章法時,便有《巫山一段雲》詞寫自己家鄉的風貌,李調元贊其“有飄飄凌雲之意”就足以說明柳永善於將自己的理想希望寄託於描寫地理環境及家鄉風貌的詞作中。

當宮廷遇到民間,當市井遇到山水,宋人是如何面對空間的轉換?

二 對宋代都市空間特色的突顯

兩宋都市詞最為顯著的意義就是對於兩宋都市空間內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環境等整體特色的突顯。兩宋都市詞內容十分豐富,幾乎將龐雜浩大的都市物質空間元素都納入了詞中,在得到宋代政治、經濟、文化等的助益過程中,又反之對宋代都市進行了或細緻的鋪排描摹,或整體式的描述概括,為我們展現一幅幅繁榮興盛的都市風景圖。

1、經濟及文化發展情況的體現

首先是對經濟發展情況的概括及體現。都市詞在描寫都市風貌時所折射出來的宋代經濟發展的區域不平衡性比較強。宋代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大都市比較多,《元豐九域志》中有對宋代都市的詳細描述。

據有關學者的統計,宋代大型都市不少於四十個,像都城汴京、成都、杭州等地都是當時著名的都市,尤其是兩宋都城汴京和臨安,在當時甚至聞名世界。京東路、京西路、淮南路、兩浙路等也有不少像揚州、蘇州等經濟發展比較好的都市,但是河東路、陝西路等較少有經濟繁榮的都市。

當宮廷遇到民間,當市井遇到山水,宋人是如何面對空間的轉換?

2 社會環境的展現

都市詞在描寫都市風貌時對都市地域社會環境進行了很好的呈現。首先對社會心理的表現。社會心理指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人們所具有的思維方式、心理追求等。

都市相對於廣大的農村地域來說,較為封閉,更易形成普遍性的社會心理。而都市中的人員構成主要包含士、工、商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人群的社會階層不同,習俗、文化氛圍不同,社會心理本應多元分化,但是在宋代商業極為發達的特殊時期,他們的社會心理又具有趨同性。

宋代各階層的界限不像其他朝代那麼分明,工商階層的社會地位也較前代有了較大的提高,整個社會在心理上普遍追求繁華熱鬧。

描繪建築的宏偉壯闊等詞句可以發現,這些詞人在描寫都市繁華的過程中,有時帶有誇飾的成分,這種手法一方面是由於文學創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詞人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在社會心理上也趨於對繁華的追尋。

其次是對社會道德倫理的表現。中國傳統儒家思想提倡雅正平和,但宋代社會商品經濟發展,坊市界限被打破,娛樂活動增加,社會生活多樣化,社會倫理道德的規則也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如“等貴賤”思想的廣泛接受。

當宮廷遇到民間,當市井遇到山水,宋人是如何面對空間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