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破解堯舜禹禪讓真相(4-1)

作者:由 市間野老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13

堯舜禪讓是神話故事嗎?

破解堯舜禹禪讓真相(4-1)

堯、舜、禹禪讓是兩千多年來中國文化人特別是儒家的共識,然而他們禪讓的種種細節以及禪讓制到底是否存在也一直以來受到質疑(

綜合多部古籍盤點下堯舜禹禪讓的疑點細節

從古今中外數千年的歷史看“禪讓制”的不可能

)。

這裡首先要說明的有三點:

第一,五帝包括堯、舜、禹等甚至三皇都是確實存在的,只不過是未必是指某個具體的人,五帝的故事一定有,只不過未必完全如史籍記載的那樣(

我為什麼認為三皇五帝是確實存在的

)。

第二,最初沒有嫡長子繼承製,對於一個家族來說,每個成年男性(甚至女性)都有繼承族長的權利,但是一定是靠實力競爭。

隨著時代的發展,兄終弟及、父死子繼的同一家族內部上下代、同代之間的直系傳承才確立下來(

繼承權的發展:天啦擼,古代長子可能會處死!而且妾的地位真低!

)。

第三,當時中國已經形成了廣域政權,一般俗稱為中原部落聯盟,盟主像家族最初的繼承製那樣很多人都有機會,但是家族上下代傳承的繼承製會影響盟主的心態。同時聯盟又分成了三個派系,這樣聯盟盟主的競爭就異常複雜了(

五帝更迭實為聯盟三大派系政治鬥爭

)。

好了,基於以上三點,我們透過社會發展規律、人類本性再結合古籍記載來詳細分析下禪讓制,這有可能與大家以往的認知不同。

人的本性是競爭。《左傳》就說:凡有血氣,皆有爭心。

強者思維的核心就是競爭。資源包括物質、權力等總是有限的,而人的慾望是無限,必定會帶來資源的稀缺與慾望的不滿足之間的矛盾。弱者祈求天神眷顧自己,而強者卻主動去爭取。

就像小說《遙遠的救世主》講的那樣:強者文化早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競爭是一種平衡術。誰的勢力大且能夠讓眾多政治派系達到一種相對平衡狀態,誰自然當政掌權

,也會成為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然而勢力有消長,情況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平衡也會被打破,然後又出現另一位大政治家繼續推動形成再一次的平衡。

對於當政者或者強勢的一方來說,不論對內還是對外,都會有三手準備,一是拉攏一是打擊一是分化瓦解:即便是派系外的人,如果有用、可用,或者具有勢力可以為我所用,或者雖是邊緣人物卻可以為自己增加擁戴率,或者人畜無害與之親近可以獲得好風評,也會拉攏、提拔;即便是自己派系的人,如果沒實力、沒用或者不聽話,也會疏遠或者甚至殘酷打擊;當然嫡系一定要放到重要崗位;下面的人管他是自己派系還是別人派系只要勢力大可能會威脅到自己就會設法削弱,且會挑動兩強相爭,或者借刀殺人;如果有機會消滅一個敵人,或許會毫不留情;也有可能扶持一個勢力,讓他去與另一個棘手的勢力抗衡;威逼利誘,等等。

對於不當政又意圖參加競爭的或當弱勢一方迎戰強敵時,也不外乎打擊、拉攏和分化瓦解:對內搞好團結,對敵搞好破壞,拉幫結派,暗地裡使絆子,散佈小道訊息引起恐慌等,當然最重要的是壯大自身實力,唯有勢力變強才有足夠的話語權。

由於五帝既可能是部落也可能是人或者其中某個專人,所以當時的實際情況已經不可詳細得知了,也沒有任何人可以還原史實,不過我們仍然可以依據派系鬥爭的現實做一些合理推測,並以之破解禪讓的真相!

如果把五帝看成是部落紛爭,那就是不同部落透過拉攏同盟、戰略爭搶盟主爭霸的過程。堯、舜、禹禪讓制或許就是三方角逐的結果,可能是一個部落取代一個部落,也可能是部落之間互相妥協。

如果五帝及禹都只是個人的專稱,禪讓制就是不同部落首領競爭聯盟首領的過程,可能是依靠權謀,也可能是不得已的妥協,不過一場充滿算計、殺伐、血腥的宮鬥劇而已。

(1)黃帝衰微

黃帝利用武力一統

實現空前的中原大聯盟

後,如何進行有效治理?黃帝事必躬親,政由一出?不可能的,即便周朝時還達不到那種水平,直到皇權社會建立起來才出現朝廷一言而四方俯首的集權政治。臣服代理人,讓代理人替自己管控,就像當前美國的

“長臂管轄”,是最可能、最有效率、最適用的辦法

,同時也會借宗教力量凝聚向心力。

當然黃帝也有自己的嫡系,那就是他本身的氏族。即便黃帝正強盛時都未必能控制全域性,雖然如果勢力削弱或實力衰退,只要他本氏族的向心力還在依然可能是聯盟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仍會在聯盟中失勢。

不過可以想象,一家獨大的局面不會永遠保持。黃帝武統之後,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政權,聯盟中依然保留了多股勢力。黃帝統治後期其派系勢力逐漸沒落,或者那個以武力強大統一中原的黃帝死後,其後代未必都很了不起能繼續統一聯盟,產生新任首領時就會出現風波,聯盟就會面臨破裂的風險。

總之,隨著黃帝勢力的大幅消減,肯定又會進入紛爭狀態。

(2)少昊與顓頊的較量

黃帝政權衰微時,東方部落正值昌盛,帝摯少昊氏(玄囂)捷足先

登成為盟主,由於他繼黃帝后而顯明,或者也曾藉助黃帝名聲,被認為是黃帝之子。

少昊族崇日,其中一任或為帝俊,

醉心於研究天文,發明或發現十天干、一年可分為十二個月等,他也可能用這個新發現分別給自己的部族命名,這或是帝俊生十日、十二月故事的來源。然而他卻因此或者

疏於對部族的管理

,就像南唐的詩詞皇帝、宋朝的書畫皇帝、明代的木匠皇帝,自然做不好領導;或者當上盟主後,後代們開始驕傲了,畢竟每個朝代的後期都是不肖子孫;或者將過多精力放到了文化藝術技術方面而疏忽了武備,這是

血的教訓,大凡一個文化昌盛、經濟繁榮卻武備鬆弛的國家,對蠻族來說一定是一鍋鮮美的肉湯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於首領醉心天文而天文與宗教、巫鬼關係密切,下面便盛行巫風,社會發生變革,或許就是

“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的那一時期。因此,其他派系見首領內亂,紛紛爭權,有顓頊族和炎帝派系的共工等。

最終韜光養晦、埋頭髮展的顓頊族逐漸強大,取代少昊氏、擊敗共工

成為盟主,並扶持傀儡以及派駐大將主管東方。

要麼少昊正強時顓頊族曾主動與少昊請求結盟,要麼臣服了少昊,要麼作為人質被派到少昊族,或者少昊衰敗後,新任少昊可能是一個年輕人,顓頊曾去征服少昊族。如果是前者可能就是所謂

“少昊孺顓頊,於此棄其琴瑟”“少昊孺顓頊於此,棄其琴瑟”及“顓頊生十年而佐少昊”,如果是後者則可能是“少昊孺,顓頊於此棄其琴瑟”。

顓頊壓倒少昊之後會幹什麼?肯定是改造他們的意識,讓他們忠於自己。他可能吸取少昊失敗的教訓,特別是總結了黃帝利用宗教統治的經驗,以神權配合君權,所以稱

“顓頊能修之(黃帝)”,這便是祝融族黎和他拉攏的東夷傀儡首領重所謂的“絕地天通”。顓頊也因此成為整個聯盟炙手可熱的大巫,便建設宗教中心——玄宮,並因此而得名“顓頊”。由於祝融族輔佐顓頊絕地天通,因此成為聯盟中舉足輕重的大諸侯。

(3)帝摯或為帝嚳,當是繼少昊之後的東夷首領

然而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少昊族畢竟實力強大,且徹底敗服一個部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顓頊只能改造部分東夷,還有許多東夷聯盟部族不服,且盟主們都希望搶佔權力,繼而實現代際相傳,所以失去盟主之位後並不甘心,

依然要爭盟主。少昊族某一任盟主

又推翻了顓頊,這一族或為帝嚳族,可能為了團結部落,沿用了早前強大的少昊名字以

為名。這在歷史上也經常出現,比如劉備建立借漢名義建立王朝(後被稱作蜀漢或蜀),五代十國時期劉知遠建立的王朝也沿襲為(後)漢。

甚至顓頊族的權力是被分開攫取的,東夷透過武力奪得君權,而神權卻被高辛氏奪取了。

4

)帝嚳又稱高辛氏或因兩者聯合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炎帝派系強大起來,希望競爭老大之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從不氣餒的共工和新興盛起來的堯族。

面對新勢力的崛起,

東夷派系有不少支族起兵勤王(帝嚳

),或者趁機等爭奪王位。

其中有一個善於造箭、射箭的部落首領名羿,成為

帝嚳

最得力的助手,幫助他搭理天下,或是《山海經》所謂

“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

然而,東夷派系面臨兩大難題:(

1)

自顓頊以來就實力強大的炎帝派系祝融族及其支族共工令人忌憚,又擔心與同為炎帝派系的堯緊密聯合,勢頭無法阻擋;(

2

他們只奪取君權沒有奪得神權,統治效果並不好。

所以東夷要做的是設法削弱炎帝派系的勢力,取代高辛氏或者奪取神權。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對帝嚳有利的大事

——共工與高辛氏搶神權也就是爭教主(

淮南子原道訓》昔共工

……與高辛爭為帝),嚳想到了一個一石二鳥的計謀:命祝融族去解決共工。

祝融於公是聯盟的大諸侯,要服從聯盟的命令,於私與共工同出一族。如果祝融服從命令進攻共工,這是炎帝派系自相殘殺;如果祝融徇私的話,他會懲處祝融。所以不論祝融滅不滅共工,總能設法削弱炎帝派系的實力。同時解決或聲稱解決共工,都是幫助高辛氏解圍,如果解決共工那高辛氏就淪為他的附庸,如果解決不了就可以與高辛氏聯合。所以不論能否解決共工,嚳總能把控宗教,又將神權和世俗君權合一,如顓頊那樣。

祝融果然只是象徵性的擺開進攻姿勢,卻沒有下狠手(殺之而不盡),但也使炎帝派系受損。帝嚳又趁機以不聽號令為由殺了他,任用其弟吳回作為傀儡。同時控制或者講和了宗教主,兩者聯手,帝嚳也成為首屈一指的大巫並佔據玄宮,這或許是帝嚳被認為是顓頊的接班人,且與高辛氏名號混淆的原因。

(未完待續)

破解堯舜禹禪讓真相(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