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他沿路乞討,別人給他一碗飯,他卻不吃,只因為

作者:由 芽白辣椒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15

古書左傳怎樣講信用

齊國饑荒嚴重,黔敖在路旁發放食物,救濟齊國的饑民。在這些饑民中,有一個人用衣袖蒙著臉,穿著麻鞋,他有氣無力,跌跌撞撞地往前走著。黔敖左手端著吃食,右手端著湯,對他說:

“喂,來吃吧!”那個人揚起眉毛,抬起眼睛看著他說:“我就是因為不接受這種帶有侮辱性的吃食,才變成這個樣子。”黔敖心裡很後悔,他追上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後餓死了。曾子後來說:“唉,不應該這樣啊!黔敖無禮呼喚時,當然應該拒絕,但他道歉後,就可以吃了。”

他沿路乞討,別人給他一碗飯,他卻不吃,只因為

古今多少事,都付雕樑

這是《禮記

檀弓下》裡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屢屢出現在中學生語文文言文試卷裡,從這則故事裡,同學們得到的最直觀的道理是做人要有骨氣。那麼骨氣是什麼?

骨氣是指剛強不屈的人格及操守。

骨氣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質。

皖南事變後,葉挺將軍被抓,他被囚禁了五年。這五年裡,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始終不為所動。並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囚歌》:

為人進出的門緊閉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人的身軀怎麼能從狗洞裡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

”這是葉挺將軍以及多少仁人志士的心聲!他們是大丈夫,是有骨氣的人。他們經受住了考驗,保衛了其他同志的安危,保全了自己的人格!在那個炮火連天的時代,無數的英雄烈士用自己的錚錚鐵骨,捍衛著我們的民族,保護著這片土地的人們。這,就是骨氣!

他沿路乞討,別人給他一碗飯,他卻不吃,只因為

綠水環繞,青瓦白牆

孟子說: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故事中,黔敖語言粗魯不敬。

因此,這個人不接受是可以理解的。

站在黔敖的立場上,饑民人數眾多,需要一個一個地分發食物,他不是聖人,哪裡會有那麼好的精力個個以禮相待,儘管他語言粗魯,讓人難以接受,但在行為上,他一手端著食物,一手端著湯,沒有讓人覺得不舒服。比起那些,把食物扔在地上,甚至去踩上兩腳的行為,黔敖的修養要好得多。

他沿路乞討,別人給他一碗飯,他卻不吃,只因為

過去的都是歷史,只剩遺蹟

大丈夫不拘小節,過度自尊,就成了矯情。

故事裡的

這個人用袖子蒙面,想來是覺得很羞愧,他也許出生不錯,衣食無憂,一場饑荒讓他變得一無所有,淪為難民,他一定也受過很好的教育,自尊水平很高,聽到黔敖的吆喝,他接受不了這樣的待遇,他的自尊心在黔敖那不禮貌的一句話裡,被碾得粉碎,他認定黔敖是一個很傲慢無禮,木無塵下的人。因此,當黔敖追上他,給他道歉時,他那點可憐的自尊讓他放不下面子和身段,即使自己已經奄奄一息,他也絕不接受食物。最終捨本逐末,一命嗚呼。

能屈能伸方為大丈夫本色。

韓信當年落魄時,被街上的屠夫欺負,那屠夫看他揹著劍,每天在街上晃悠,就想要欺負他,他在街上攔住韓信,出言羞辱他:

“你每天仗劍而行,想來膽量不小,你敢殺了我嗎?如果你不敢殺我,那就從我胯下鑽過去。”說罷,那屠夫就叉開腿站在路中間,很多人都圍在旁邊看熱鬧,韓信面色青白,他思考了一會,從屠夫的胯下鑽了過去。後來韓信追隨劉邦,立下大功,封侯拜相,一時風光無限,他找到當年欺負他的屠夫,別人都以為他要報復,韓信不但沒有報復,反倒提拔屠夫當了官,他說:“如果沒有他的侮辱,就不會激發我的鬥志,也就沒有我的今天。”

他沿路乞討,別人給他一碗飯,他卻不吃,只因為

韓信

這才是大丈夫,能屈能升,看得通透。故事中的飢者如果能不被自己的自尊束縛,那他至少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只要生命還在,鬥志猶存,一切都有可能。

骨氣不是面子,不是自尊,是一股浩然正氣,凜然不可侵犯,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的大無畏精神。有骨氣的人,絕不會背叛自己的國家和內心的信念。

生而為人,我們要有骨氣!居安思危,在和平年底裡,我們更應該要培育和養成這樣的氣節,讓這種高尚的品格深深地植根於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的血脈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