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揭秘孔子的三句預言,如今都一一應驗了

作者:由 潛學潛說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17

能與君子什麼不與小人

聖學經典的特色:有其通俗簡單的一面,人人能懂,才能傳遍市井裡巷,以眾人之力傳承千年。也有其背後隱藏的內涵,是言外之意,是聖道心懷。這後者,才是聖人真正想傳達的內容。

由後人弟子編纂的《論語》,表面上看起來,簡單通俗,不欺童叟。而背後,孔子的所憂、所慮,又能為何人道哉?

揭秘孔子的三句預言,如今都一一應驗了

論語首章三句言,孔子的聖道時空觀。為的是,擔心後世聖道失傳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二十篇,最為重點的是“首章三句言”。

用白話文翻譯的形式,這三句話簡單易懂。也就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從學習態度、交朋友、君子學三方面解釋的譯本。

揭秘孔子的三句預言,如今都一一應驗了

這種通俗易懂的解讀方式基礎上,必須要了解一個觀念。

兩千多年到今天,時代、社會習俗、群情觀念、文字語法等都有所改變,所以,以今天的心境,去解讀昨天的經典,不能稱之為完全正確,因為不夠全面。

而打破時間、空間、觀念、文字語法阻礙,解讀經典背後之意,就需要透過易經裡說的——

取象方式

無論一切怎麼變,“天地人”基本象不會變。天道運轉不息,大地如如不動,人性還是吃喝拉撒,愛與被愛,純淨的人心,還是那顆與聖人無別的心。

儒學源頭為《易》,孔子透過躬身實踐,透過觀天法地所取得的智慧,今天,仍在“天地人”的象裡。

從象的角度來看,通俗地解讀論語,還是挖掘背後的深層含義,都不為錯,都是經典文字所表達的眾象。這篇文章重點揭秘,孔子背後的深層含義。

揭秘孔子的三句預言,如今都一一應驗了

【三句言,三個象】

1、 孔子說了三個象:自己、朋友、其他人。三個象的共象,就是共性的“人”;

2、 古人的學,是“學道”的意思,不是今天的學習技能,技能在聖人眼裡,叫作“雕蟲小技”、“雜活”;

3、 學道,需要建立三種態度:

(1) 天道在心,不即不離,“時習之”是對自己,貴在同天同德;

(2) 與朋友志同道合,共具道心,沒有你我距離感,“有朋自遠方來”是對朋友,貴在與友同心;

(3) 別人不懂得“中庸大道”,我也不生氣,畢竟各有天命,“不慍”是對陌生人,貴在與人和氣。

【三句言正解】

天道在我心,運轉周而不息,猶如時刻溫習,打破時間觀;

朋友千里之外,從遠方來學道,志同道合更相樂,打破空間感;

天道不隨人的意志而改變,不因他人的誤解導致“道有所損”,

打破人我之間的芥蒂、分別心!

揭秘孔子的三句預言,如今都一一應驗了

三句言,聖人留待後世的三個“預言”

由此,我們可以斷定,從象的角度來解讀,這三句話,更是孔子留給後代的三個預言,和警示。

打破時間觀,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因為今昔的時代相隔,就懷疑聖人之道,把聖人之道扔了。

孔子對人類的善忘,很是瞭解。

揭秘孔子的三句預言,如今都一一應驗了

打破空間感,孔子想告訴我們的是,哪怕外邦的朋友,來到中國學習文明之道,我們也要歡迎。聖道沒有國界之分,是人類的共同資產。

孔子擔心的是,未來的世界,因為時空與文化的不同,可能會有對抗、戰爭、分裂。

揭秘孔子的三句預言,如今都一一應驗了

打破人我之間的芥蒂,強調的是人人平等,皆可擁有聖人之道,透過修行和學習,能夠達到聖人的境界。孔子他老人家揭示出,有別於西方的“優勝劣汰進化論”,告訴我們,

人的進化,不是向前,而是精神向上

。這才是未來正確的出路!何其宏大的宇宙人生觀!

揭秘孔子的三句預言,如今都一一應驗了

不幸的是,孔子的三大預言,今天一一應驗

針對孔子的聖道時間觀,人們說:中國傳統文化,已經不適用於今天的潮流。

由於兩千年封建社會,極其錯誤地拿儒學當作統治工具,在一代代傳承中,把樸素原味的聖學忘得一乾二淨。由於近代西方文化的衝擊,我們覺得家門之外的東西好,對國學產生懷疑,進而摒棄。

揭秘孔子的三句預言,如今都一一應驗了

針對孔子的聖道空間觀,歐美為世界營造了一個“非此即彼”的對抗環境。

今天,外國充滿對抗性,在全球激烈的競爭中,非要拼出個你壞我好,你錯我對,你低我高。歐美更是把這種對抗性,升級到了大國之爭,以各種手段壓制中華崛起之勢。

曾經,異邦人向中華文明“取經”,我們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表示歡迎。今天,中庸之道,更是解決不可協調的對抗的“唯一良藥”。

揭秘孔子的三句預言,如今都一一應驗了

針對孔子“人我不要有芥蒂”的大道觀,人性的退化,給出了反擊!

資本時代的崛起,19世紀一些西方哲學家,如黑格爾等開始粉飾資本、粉飾優等民族主義。這些所謂學者,大聲喊著:資本與競爭,是世界的最高理性。

偉大的哲學導師馬克思,揭秘了其險惡用心。馬克思用一生的精力,研究全球政治經濟,目的在於,迴歸人性。

馬克思是人類首位揭示了“資本之感性”的智者。

資本具有貪戀性,需要不斷地佔據資源,擴大資本市場,沒有止境。進而帶來了對抗、爭鬥、不可調和、敢為財富冒險等行為。如此種種,不是感情衝動,又是什麼!

中華傳統文化裡的聖道,才是理性之光!中庸文化才是“彼此對抗”之上的更高解決智慧。包容、理解,共存,更是對“天有好生之德”的尊重。

揭秘孔子的三句預言,如今都一一應驗了

是時候,讓“理性之光”重現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