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視點丨新娘腳不沾地獨坐5小時,不合時宜陋俗早該退場

作者: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30

什麼叫合而不合

近日,江西贛州的一場婚禮現場引發網友爭議。一位新娘在婚禮當天,按照當地“習俗”,在一個簸箕上跪坐了5個小時。根據拍攝者的描述,新婚夫婦要到測算好的“良辰”才能拜堂,在此之前新娘不能穿鞋,腳也不能捱到地面,因此就出現了這場漫長的等待。而關於這種習俗是為了“磨一磨新娘的性子”的說法,更讓人心情複雜。

雖說“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但隨著時代發展,不少婚俗已不再符合當今觀念,理應予以摒棄。單純就體驗感來看,5個小時的獨坐,無論從生理體力上、精神狀態上,對於新娘而言都是不小的消耗。而從象徵意義出發,雖然“擇吉”——即選擇良辰吉日舉辦儀式,是傳統的婚禮流程,但具體環節的設定,總要以給予美好祝福、烘托歡樂氛圍為主要目的。反觀所謂的“磨性子”,更像是無意義的為難和隱藏的規訓,這也與本該象徵著百年好合、美滿幸福的婚禮寓意格格不入,也難怪引發人們的不適。

“婚俗”還是“陋習”,區別究竟在哪裡?婚俗的演變,根本上反映了主流婚戀觀隨時代的變化。而婚戀觀的形成,不僅基於複雜的社會歷史因素,還內含著當代青年對婚戀價值、情感需求、婚姻本質、兩性關係等諸多層面的價值判斷。自古以來,婚俗大都服務於民間樸素情感的表達,傳遞人們“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祝願。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髮展,人們對親密關係的心理需求層次也不斷提高,對相濡以沫的陪伴、靈魂深處的契合、攜手同行的奮鬥的嚮往,也成就了婚禮在新時代的核心主題。

當今,不管是傳統婚禮,還是草坪婚禮、旅行婚禮等新形式,儀式的根本價值所在,是讓愛人和雙方父母共同慶祝嶄新生活的開始,表達對彼此能夠相知相愛相守的珍視與深情。唯此,各式婚俗才能被視為積極向上的文化,得到遵守與傳承。若本末倒置,甚至讓新婚燕爾成為被陳規陋習、落後觀念擺弄的工具人,那便可稱之為“陋習”,理應在歷史舞臺上謝幕。

近年來,移風易俗,革除婚俗陋習一直在路上。隨著《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等系列檔案的出臺,各地對天價彩禮、低俗婚鬧、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傳統陋習的專項整治卓有成效。對落後婚俗的摒棄,不僅守護了人們的切身利益,更推動著落後婚戀觀念的不斷革新。讓婚俗迴歸表達愛意的本心,讓婚姻成為相知相守的長詩,人生便多了一份摯愛與陪伴,生命便多了一份溫情與熱度。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