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名校長工作室:校長成長“尖兵排”

作者:由 中國教育報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3

兩美之合是什麼意思

名校長工作室:校長成長“尖兵排”

■聚焦名校長工作室(上)

【編者按】

名校長工作室作為校長培養的新平臺和載體,近年來從全國層面到各地都在進行嘗試,積累了經驗的同時,也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本刊推出“聚焦名校長工作室”系列,分上下兩篇,探討名校長工作室的功能價值及其實現路徑。本期刊發上篇,關注名校長工作室模式在培養教育家型校長上獨特的價值和作用。

長期以來,我國的名校長隊伍建設採取教育行政統籌管理、師範院校和專業機構參與的模式,透過相關基地和專家團隊培養,形成了一定規模,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但因為種種主客觀因素制約,校長培養和培訓一直沒有形成包括專業院系、專業課程、專業教師在內的專業培養體系。因此,有人說,儘管我國中小學校長有專業標準,卻未有專業培養。但事實是,在校長成長的過程中,從來也沒有缺少過教育行政和專門機構的培訓與培養。問題出在哪?

在我看來,第一,從培訓整體上來看,從國家層面到省、市、縣(區)各級各類培訓,沒有十分嚴格的界限,按照相關檔案中設定的校長髮展的四個階段——合格校長、骨幹校長、卓越校長、教育家型校長,各階段校長究竟由誰來培養和培訓,各級培訓機構沒有明確分工。教育部從2015年啟動教育家型校長培養工程,但幾乎同時,全國不少省市縣也在做著類似工程。第二,從培訓課程上來看,時間地點,培訓者、專家及其團隊,內容和形式,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各行其是的多,科學規範的少。雖然這是一種探索,可以促進百花齊放,但存在課程的非專業性問題。第三,從培訓內容上來看,偏重理論,不是否定理論對於實踐的指導作用,相反,對名校長而言理論的指導更為重要。問題是,將教育實踐者作為研究者和理論專家來培養,有悖培養的初衷。例如,要求教育實踐者在數年時間裡做單一、務虛的課題研究,或者每每集中,安排連篇累牘的理論報告,完全是傳統培養教育博士的模式,其常見的結果可能會導致一些校長思維理性和實踐自信的喪失。

處在社會轉型倒逼教育轉型這一特殊時期的優秀校長,最需要探尋教育價值,追求教育正道,修煉理性人格,培養經驗質感,昇華情懷和境界,凝練個性和思想。究竟用什麼方式和路徑實現上述功能與價值?最近十年,筆者以管理和研究者的身份、以專家和首席專家的身份,全程參與兩屆教育部名校長領航工程,參與江蘇和全國多地教育家型校長培養工程。在此過程中,筆者越來越感受到,與傳統的班級教學、專家講座、典範觀摩、論文寫作等培養相比,名校長工作室在培養教育家型校長方面存有獨特優勢、價值和魅力,很有成效。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可以先從傳統的木匠行當說起。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木匠行當裡很少看到師傅專門拿出時間給徒弟上課、教學、輔導,可數年之後,大多數徒弟都會圓滿出師,開始獨當一面的木工生涯。何以至此?這是因為,徒弟始終在工作情境中學習,在實操中摔打磨鍊。這種“工作坊”式的教育方式,與情境學習理論、杜威的教育及生活觀、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觀如出一轍,是一種在各行各業都被反覆證明的高效培養模式。

教育部從2015年啟動的名校長領航工程,實際採用的也是類似模式。以第一期領航工程為例,全國遴選8家優秀基地承辦,每個基地設一位首席專家,另配一到兩人組成管理團隊,為每位學員配備一位實踐導師和一位理論導師。在管理團隊的部署、管理和協調下,首席專家率領專家團隊透過為期三年的活動,引領學員校長一步步走向完善、走向成熟,有效增強校長的治校辦學實際操作能力,最終達成培養目標,走向教育家型校長。

名校長工作室要想順利實現培養目標,其自身的建設至關重要。梳理和總結教育部領航工程和各地名校長工作室建設,我認為需要重點把握如下四點:

一是卓越的首席主持。木工帶徒的成功,關鍵在師傅,所謂“名師出高徒”。從領航工程和各地名校長工作室的建設成效看,首席專家或者主持人的素質是工作室成敗的核心和決定因素。誰能勝任首席專家或者主持人、組長的工作呢?我認為一類是具有豐厚的教育功德,同時兼具教育理性和理論素養的教育實踐家;一類是具有豐厚教育理論素養,同時對辦學和學校管理工作有精深瞭解和精準把握的教育理論家。但實際上,要求一名教育工作者真正能夠“兩美兼具”很難,因而這樣的專家往往“一將難求”。回顧名校長工作室的經驗,教育實踐家型的主持人,其工作開展得更貼地、更務實,更利於校長們轉化為實踐,也更受歡迎。而為彌補自身理論素養之不足,很多主持人會聘請院校理論專家加盟,構建實踐與理論導師並重的指導團隊。也就是說,用卓有建樹的名校長來培養名校長,如同高明的木工師傅帶徒傳藝,是一種真正的傳承。對主持人而言,與優秀者結伴而行,教學相長,也是自己實現進步和發展的過程。

二是層遞的學員團隊。校長學員作為工作室發展的主體,能否與主持人發生“共振”非常重要。所以,在很多地區,名校長工作室的主持人確定後,教育行政部門往往邀請主持人參與學員的遴選工作,在雙方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採用互選機制,自由組合成隊,就是為了充分發揮雙方的主觀能動性。不僅如此,教育部名校長領航工程要求其學員所在的省教育廳為其選配10名左右的優秀校長作為成員,組建名校長工作室,該學員不僅接受教育部名校長領航工程的培養,又透過組建自己的工作室,領航省內的優秀校長,進一步形成輻射效應,學以致用,培訓效果立竿見影。

三是一致的發展目標。一般名校長的培養時間為三年,對校長學員進行了解、評估,並恰當定位,是至關重要的工作。知道從哪裡啟程,才可以知道在某一時段能攀登到什麼樣的終點。骨幹校長要努力成長為卓越校長,卓越校長則要向教育家型校長髮展。經過多年培訓實踐,筆者最深的體會是,校長的發展目標一定要確定為“雙主體發展”,即校長與所在學校共同發展、校長卓越與學校卓越必須雙輪驅動。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只會誇誇其談的空頭理論家的出現。就主持人而言,必須自始至終牢牢把握培養實幹型教育家的工作室定位。

四是嚴謹的學習計劃。優秀校長除了實踐能力,還需具備精神、人格等綜合素養,還需發展理性思維,為逐漸形成富於個性的教育思想打下基礎。這僅僅靠隨機操作、反覆歷練又是遠遠不夠的。在發展目標確立之後,主持人需與所有校長學員一起精心研製三年發展計劃。其中有幾個關鍵點必須十分明確,安排到位。一是明確三年中一以貫之的核心工作。比如讀什麼書,寫多少心得,開幾次讀書報告會;比如診斷學校,診斷多少次,去哪些學校,每次重點解決什麼問題。二是明確三年中每一次活動的時間、地點、活動主題、內容和形式,這實際上是建立工作室成員間的約束機制。三是加強工作室內部組織的建設,要有嚴格的紀律要求,加之教育行政部門對校長的年度考核和總結評價,共同成為工作室執行的制度保障,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

(作者:

嚴華銀

系全國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培訓專家工作組專家,江蘇省教師培訓中心、教育行政幹部培訓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