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紀實30歲男子寫一本書,狂賺4100萬,妻子:沒想到他有這本事

作者:由 a言聊情感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4

元方因告其人曰的因是什麼意思

2009年3月21日深夜,一個30歲左右的男子此刻正坐在窗邊,像“著了魔”一樣的瘋狂敲打著鍵盤。

零點一過,鬧鐘發出“嘀嘀”的聲音,他敲下最後一個字,揉了揉眼睛合上了電腦。

紀實30歲男子寫一本書,狂賺4100萬,妻子:沒想到他有這本事

此前的3年裡,他一直都是如此,而他敲下的文字,正是人盡皆知的《明朝那些事兒》。

書籍一經出版,銷量直線飆升,作者石悅也因此獲得了4100萬人民幣,連續7屆榮登中國作家富豪榜。

《明朝那些事兒》堪稱封神之作,然而石悅“大火”之後卻“消失了”,有人說:

“一書一人好像不在一個維度裡,一個熱火朝天、一個銷聲匿跡”。

這些年裡,石悅到底經歷了什麼?如今他又在哪裡呢?

2

在《明朝那些事兒》讓他名聲大噪之前,石悅一直都是個很平淡的人,用他的話來說就是:

“把我畫到通緝令上,都不一定有人注意到我”。

1979年,石悅出生於湖北宜昌一戶普通幹部的家庭中,他是家裡的獨生子,父母對他寵愛有加。

5歲那年,他跟著父親來到新華書店,在琳琅滿目的書籍中,他一眼就看上了那本紅色封面的《上下五千年》。

紀實30歲男子寫一本書,狂賺4100萬,妻子:沒想到他有這本事

父親頗為驚訝的將其拿下書架,問道:“這是歷史書,你想看看嗎”?

當時的石悅還不識多少字,卻還是對父親點了點頭。

“5塊6毛錢”的標價讓父親猶豫了片刻後,他還是買下了。要知道,這可是父親一整個星期的工資。

平日裡,父母上班就把石悅鎖在家裡,從那之後他就開始捧著這本書看。

一開始他只能看懂裡面的插畫,他喜歡研究每個人物的一舉一動,看多少遍都樂此不疲。

慢慢的,他開始識字、讀文,上初中之前他反覆看了12遍,整本書都快被他翻爛了。

父親見他對歷史著迷,又先後給他買了《資治通鑑》、《二十四史》、《明實錄》等十多本書。

其中《明實錄》有6000多萬字,石悅用了大概6年的時間才讀完,而全國能讀完此書的沒多少人,石悅就是其中之一。

後來歷史學家毛佩琦,還曾評價他說:“石悅是個歷史知識極其豐富的人”。

而這一切都為他寫下《明朝那些事兒》打下了基礎。

紀實30歲男子寫一本書,狂賺4100萬,妻子:沒想到他有這本事

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石悅在報考專業時肯定會選擇歷史類,然後在歷史領域裡發光發熱。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選擇了湖北警官學校,接著又在職攻讀了法律系,徹底跟歷史不沾邊了。

對於此事,他解釋道:“夢想該有,但我得吃飯啊”!

慶幸的是,石悅上了大學後,還保持著看歷史書的習慣,同學說他是個典型的“孤獨症人群”,可他卻不以為然。

“一本書上記錄了無數人的一生,一頁頁看下去就能瞭解無數人一生的經歷,熱鬧極了”!

畢業的那年,廣東省招考公務員,石悅憑藉豐厚的知識儲備,以第3名的成績被錄取,從此朝九晚五,月薪6000(相當於現在的6萬)。

這樣的生活羨煞旁人,可石悅不喜小富即安,非要尋摸著給生活加點“佐料”,誰知這一折騰,他的人生直接來了個大反轉。

紀實30歲男子寫一本書,狂賺4100萬,妻子:沒想到他有這本事

3

那個時候,“天涯社群”在網上特別火,他發現裡面有一個“煮酒論史”的板塊,聚集著國內外的眾多歷史愛好者。

大家經常在一個帖子下各抒己見,久而久之,煮酒論史便成了歷史狂魔們的“天堂”。

但石悅發現,很多帖子或文章對明朝的解說都是錯誤的,於是一個想法油然而生:“我為何不把自己對明朝的瞭解寫出來呢”?

於是,他在精心構思了6個月之後,於2006年3月10日敲下了題目:《明朝那些事兒》,筆名為:當年明月。

這個筆名來自他最喜歡的一句詩:“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從那之後,白天上班的他就是一名順德海關的普通公務員,下班後寫下《明朝那些事兒》的他,就是娓娓道來的“當年明月”。

為了讓嚴肅的歷史更有趣、生硬的歷史更柔和,他選擇了用通俗淺顯的口吻來描寫沉重的歷史,言語之中滿是幽默諧詼,比如:

“他只有兩樣不會,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鐵哥們兒,也是會生鏽的”。

然後,他在副標題上寫下了一句話:“歷史也可以寫的很好看......”

紀實30歲男子寫一本書,狂賺4100萬,妻子:沒想到他有這本事

就這樣一直寫到了晚上,石悅若無其事的關上了電腦,可等第二天一早,他發現帖子下面竟然有上百條催更留言!

石悅高興壞了,看來“當年明月”有希望成為明月傳奇啊!

從那時起,石悅一下班就匆忙忙的趕回家,隨便吃幾口飯就開始敲打鍵盤,但他寫文章也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不戲說歷史、不作野史。

他在寫每句話之前,都會先翻看史料,查清時間、地點和人物背後的真實故事後才落筆,他將靈魂真正的注入文字之中,與古代的人同喜同悲。

《明朝那些事兒》巧就巧在“另闢蹊徑”上,它將歷史學術與通俗小說完美融合在了一起,無論閱歷如何、學歷高低都能看得懂其中的故事。

正因如此,石悅在天涯社群上的粉絲越來越多,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明礬”。

在日積月累下,文章的點選率一路飆升,甚至曾幾度引起伺服器癱瘓,“當年明月”火了,有名的“明月門”事件卻徹底爆發了.......

紀實30歲男子寫一本書,狂賺4100萬,妻子:沒想到他有這本事

在天涯論壇“煮酒論史”版塊裡,石悅的名聲大噪削弱了別人的名聲,幾個論壇版主氣的發狂。

他們辛苦積累了多年的名氣和粉絲,就等著推一波新書賺個盤滿缽滿的時候,卻沒想到半路“殺”出來個華橫溢的石悅,讓他們的光芒瞬間暗淡了下去。

於是有三個打頭的版主一商量,決定聯手攻擊“當年明月”,這讓我們見識到了“文人”的卑劣和不擇手段。

首先,他們汙衊石悅文章質量不高、行文鬆散、論點陳舊,接著開始進行人身攻擊:

“點選率這麼高,一看就是假的,如果不是我自廢ID”!

“《明朝那些事兒》處處都有漏洞,怕是個野史吧”?

……

石悅坐在電腦跟前,看著一條一條的質問滿頭都是問號:“我就是把自己瞭解的東西寫了出來,難道是做錯什麼了嗎?我還要不要繼續寫下去”。

紀實30歲男子寫一本書,狂賺4100萬,妻子:沒想到他有這本事

即便如此,他還是禮貌的回覆每一條訊息,可換回來的,竟是別人變本加厲的攻擊。

6月1日,石悅發現自己的文章下面鋪天蓋地的刷了很多血腥照片,有車禍現場的、有殯儀館特寫的、還有一具具令人發嘔的“屍體”(在網路上成為“刷屍”)……。

總之不知道是誰顧得“水軍”,竟用大肆灌水的方式,在文章下面整整刷了4小時。石悅辛苦敲下的文字,全都泡在了骯髒的圖片之中。

“明礬”們自然不甘心,就跟網上的“黑粉”罵了起來,這就是當時震驚天涯社群的“明月門事件”。

而石悅反倒想得開,他雙手交叉在胸前,像一位老者看著一群無知的孩子在嬉鬧。半天過後,他做出一個決定:離開“煮酒論史”,前往新浪微博。

有意思的是,天涯社群一個月後發出了公示:有些版主的行為存在不當。

然後,那三個打頭“鬧事”的版主紛紛離開了天涯社群,那個曾說“自廢ID”的人也果真說到做到。

石悅說,真是應了那句話: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幾年過後結局怎樣呢?

紀實30歲男子寫一本書,狂賺4100萬,妻子:沒想到他有這本事

4

石悅“轉戰”新浪微博後,點選率依然高的出奇,很多粉絲一路追隨他,就是為了看《明朝那些事兒》。

後來有個出版商也看重了他的故事,便聯絡石悅主動為他出書。

石悅有些不可思議,說道:“我就是寫著玩的,還能出書”?

“點選率這麼好的文章當然能了,我有信心”。

兩方一拍即合,從此一個負責出版,一個負責埋頭苦寫。

通常這種情況下,前面的內容一經出版,後面的內容就要付費閱讀了,可石悅卻堅持搞“免費閱讀”。

他說:“我知道這麼做會有損失,但我想讓讀者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是存在免費的午餐的”。

誰知沒過多久,出版商打來了電話,對方激動的說道:

“銷售量突破400萬冊了,估計30年內,咱們能挺進暢銷書榜單的前20”。

還沒等石悅從喜悅中反應過來,書籍的銷售量就直接飆到了3000萬冊,他瞬間獲得了4100萬的稿酬,成了連續7屆穩坐富豪榜的作家。

而當年人才濟濟、精英群聚的“煮酒論史”早已門可羅雀,成了昨日黃花。

紀實30歲男子寫一本書,狂賺4100萬,妻子:沒想到他有這本事

因為這4100萬元,石悅跟妻子之間還鬧了個“笑話”。

當時石悅想給妻子一個驚喜,就沒有在第一時間告訴她這件事,恰巧那段時間妻子看上了一套200萬左右的房子,石悅得知後帶著妻子過去直接付了全款。

這可把妻子驚呆了,她又氣又喜,說道:“你在外面幹什麼了?還是藏了私房錢”?

石悅解釋了好久,妻子和同學聽後都不敢相信:“真沒想到你有這本事”。

然而,近十年裡,石悅卻像消失了一樣,那些等著他繼續更新《唐朝那些事兒》、《清朝那些事兒》的粉絲們,也終究沒等來下文……

5

現在的石悅一心鋪在工作上,日子過得風生水起,他還成了某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的副主任。

在群眾面前,他一直都是那個“腦子有東西、靈魂接地氣”的好領導,一點不遜於“當年明月”。

央視《面對面》的記者曾問石悅:

“你想過當個專職作家嗎”?

石悅淺淺一笑,回答道:“從來沒有,人要有一份正經的工作才行,因為即便飛的再高,也是要落地的”。

紀實30歲男子寫一本書,狂賺4100萬,妻子:沒想到他有這本事

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當年明月”只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並非全部。

他從未想過靠文字來掙錢,也很排斥拿夢想來消費,只有做好眼前的事,才能記得來時的路。

人人都覺得石悅做了個不太明智的選擇,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如今的生活多麼愜意。

雖然可能沒機會看到《唐朝那些事兒》和《清朝那些事》了,但每當讀起《明朝那些事兒》,那個嬉笑怒罵地描繪著當年,還原出700年前那抹月光的少年,依然會出現在他人的腦海裡。

像一曲好戲落幕,眾人遲遲不肯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