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鄭新黃河大橋發生多車連環相撞 提醒:發生交通事故後應這樣自救和互救

作者:由 大河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5

發生交通事故後,防止二次事故的有效措施是什麼?

大河網訊(記者 宋向樂)12月28日,多名網友釋出鄭新黃河大橋多車相撞影片。大河網記者從鄭州市消防及交警部門獲悉,相撞車輛多為小型車輛,無危化品車輛。目前,鄭新黃河大橋因大霧天氣,禁止一切車輛通行。

鄭新黃河大橋發生多車連環相撞 提醒:發生交通事故後應這樣自救和互救

多名網友釋出影片,鄭新黃河大橋多車相撞

從網友釋出的影片來看,當天霧氣瀰漫,相撞的車輛佔據了整個新鄭黃河大橋,交通已經斷行,車體變形的車輛隨處可見。

現場有網友認為,相撞車輛達數百輛,但具體數字仍需等待官方通報。

鄭州市消防救援支隊訊息稱,2022年12月28日7時46分,鄭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接到報警:鄭新黃河大橋雙向發生多車相撞。接警後,指揮中心立即調派文苑北路消防站等消防救援力量趕赴現場處置,同時通知120等聯動部門到場協同處置。

消防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後偵查發現,鄭新黃河大橋中線附近北向南和南向北兩個方向分別發生多車相撞事故,相撞車輛多為小型車輛,無危化品車輛。消防救援人員立即分組開展搜救工作。截至9時30分,已成功營救車內被困人員11人。

鄭州交警於10時10分發布訊息稱,鄭新黃河大橋因大霧天氣,禁止一切車輛通行。

值得注意的是,大河網記者在影片中看到事故現場不時有人員走動,在此提醒,發生交通事故後應撤離到安全位置,等待救援。

鄭新黃河大橋發生多車連環相撞 提醒:發生交通事故後應這樣自救和互救

發生交通事故後,應這樣自救和互救

道路交通事故現場一般較混亂,易出現次生災害,如燃燒、爆炸或二次碰撞等,可引起多人受傷。同時,車輛空間狹小,會影響傷員脫困逃生和施救工作。

交通傷發生比例最高的部位是頭部和下肢,其次是上肢和體表。目前,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員中有50%以上發生在現場或送醫過程中。致死原因由高到低依次為顱腦損傷、胸部損傷、創傷失血性休克和窒息等。

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後10分鐘為急救關鍵時間。同樣傷情程度下,30分鐘內進行有效救治,救治成功率在80%以上;90分鐘後再進行救治,則救治成功率只有10%左右。所以,事故發生後,駕乘人員或現場群眾應儘快進行自救和互救。

特別重要的自救互救措施是控制大出血,因為大出血很快就會威脅傷員生命,可以用傷口直接按壓、傷口加壓包紮或止血帶捆紮等方法來控制肢體外出血。若頭皮出血,可用紗布、毛巾等乾淨物品直接壓迫止血。如果有血液和腦脊液從鼻、耳流出,一定要讓傷者平臥、傷側向下,例如左耳、鼻流出腦脊液時,左側向下,右側流時右側向下,以免腦脊液迴流,也不要填塞耳、鼻來堵住腦脊液流出。如果喉和鼻大量出血,可能堵塞呼吸道,應使傷者頭偏向一側。

交通事故傷員可能有脊柱和脊髓損傷

錯誤搬運會導致骨折移位,引起或加重脊髓損傷

當你不知道如何救助傷者時,只要傷者沒有二次傷害危險,例如車輛起火燃燒、碾軋等,除必要的傷員保溫、止血外,不要搬動傷員,等待120急救車到來即可。

必須搬動傷者時,需一人穩住傷者頭部,其他人平行抬起其身體,頭部和身體要同步搬動,防止過度牽拉、旋轉所致的彎曲和扭曲,造成繼發損傷。用擔架搬運時,也要特別注意平穩搬動。懷疑有脊柱和脊髓損傷時嚴禁一人雙手託運(抱)等方法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