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遠水能解近“渴”

作者:由 華聲線上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6

遠梅不解近渴什麼意思

——漣源市渡頭塘鎮洪家村抗旱保收見聞

全媒體記者 熊小平 曾玉璽

通訊員 周智勇

連日高溫無雨,地處衡邵乾旱走廊的漣源市旱情特別嚴重,7月下旬至今平均降雨量不足10毫米。渡頭塘鎮是漣源市旱情最嚴重的幾個鄉鎮之一,全鎮1。7萬畝稻田,9000餘畝受災,部分群眾生活用水受影響。

8月15日19時,記者來到該鎮洪家村。一路上,見水田開裂,菜地“冒煙”。菜地裡,常年正值旺季的茄子、辣椒等已焦乾成黃褐色。路邊一棵3米多高的桂花樹也已枯死。記者瞭解到,為了抗旱,該村先後嘗試3套引水抗旱方案,終於從2公里外的洋河引來了清水。

第一套方案是8月初從隔壁村的電灌站引水,不到一天,活水被引入水渠。但滿懷希望的村民們守在田邊,幾個小時過去,遲遲不見水來。村民沿著水渠察看,才發現老水渠因年久失修,引來的水途中“跑”光。

“從村裡水井抽水補充山塘進行灌溉,是洪家村保水田的第二套方案。”渡頭塘鎮鎮長陳敏無奈地說,“可是這套方案只實施3天就擱淺了。”旱情的嚴峻超出了預期,山塘、水井的儲水量滿足不了村裡稻田灌溉。

旱情持續,村民心急如焚。種糧大戶黃光明看著龜裂的田中青中泛黃的稻穗因缺水而乾癟,一籌莫展。

“鄉鎮統籌,村裡主導,村民自救!”鎮黨委書記楊建明來到村裡和大家一起商量,“修水渠趕不贏了,水井山塘的水也不夠,我們再找路子。”

“2公里外的洋河還有水,但是距離遠,又無水渠,遠水解不了近渴。”遠水解近渴?一語驚醒夢中人,有人提出第三套解決方案:水泵抽水,水管引流。辦法是好,可是資金讓黃光明犯難,前期抗旱他已花3萬多元,這第三套方案光水管就要6萬元。

經渡頭塘鎮黨委、鎮政府協調,申請到漣源市農業農村局支援水管、水泵等基礎設施。黃光明和村民經3天3夜連續奮戰,一條2000米的管道爬溝過坎、依山順坡,從洋河鋪到了洪家村的蓄水池。蓄水池與洪家村缺水的稻田,又透過1000多米長的溝渠和水管相連。

8月14日18時17分,在村民的歡呼聲中,“跋涉”3000多米的清流,嘩嘩流進了洪家村的稻田。“有水啦!我的30畝優質稻有救了!”黃光明興奮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