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一日一省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作者:由 天訊文學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07-02

立天下之正位的立什麼意思

導語

《菜根譚》是明·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

古人云:“咬得菜根者,則百事可做。”又謂:“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它是以道家文化為本,糅合了儒家中庸、道家無為、釋家出世,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每日一味菜根,同享人生智慧!

一日一省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原文:

不昧己心,不近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譯文:

做一個有良心的人,有情有義的人,勤儉節約的人,這樣才能以良好的品德,為後世造福。

解 意:

古人云:“人者,天地之心也。”也就是說,人之心,即為天地之心。因而,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應違背自己的良心,而堂堂正正做人。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如若想要有一番作為,那一定是有良好的自身修養作為基礎。然而,人是成長於大環境中的,具有很強烈的社會性,不外乎人情、私心、世故。倘若一個人連“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的起碼修養都不能做到,何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古之先賢孟子也曾說過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不得志獨善其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個有作為的人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擺佈和影響,他擁有自己的一套處世原則與態度。說到這裡,要提到一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學者——張載。

宋朝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張載出生於長安,也就是現今西安。他從小天資聰明,十歲便跟隨外傅學習,但年少喪父,使他成熟的早。21歲時便小有所成,寫成《邊議九條》,向范仲淹上書陳述自己的見解,自告奮勇去奪回被西夏侵佔的洮西失地,為國家建功立業,博取功名。

他的這種志向得到了范仲淹的高度讚揚,但范仲淹說:“儒者自有名教,何事於兵?”他認為張載可成大器,勸他作為儒生一定可成大器,不須去研究軍事,勉勵他去讀《中庸》,在儒學上下功夫。後來,張載勤學苦讀,與蘇軾、蘇轍一同考取進士。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御史中丞呂公著向神宗推薦張載,稱讚張載學有本原,四方之學者皆宗之。後來被神宗召見過後,任命為崇文院校書。後來,因對新法變革持有異議,王安石發生激烈衝突,被貶知公安縣(今湖北江陵),張載該是明白自己要受到株連,便辭官回到橫渠,長期與老百姓生活在鄉間居里。

後來張載大力推行“復古禮”,更加重視對“井田”的推行,曾把自己撰寫的《井田議》主張,上奏皇帝,並與學生們買地一塊,按照《周禮》的模式,劃分為公田,私田等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並疏通東西二渠“驗之一鄉”以證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宋仁宗五年二月,岐州大旱,莊稼顆粒無收。張載聞聽後便食不下咽,更擔心受旱災的農民百姓的安危,並希望執行的官員像愛護自己的家人一般對待農民百姓。

他的這種“敬德愛民、仁愛大義”的精神,值得後世之人敬仰。而這正是體現了“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之意。今橫渠鎮崖下村,扶風午井鎮、長安子午鎮仍保持著遺蹟,至今這一帶還流傳著“橫渠八水驗井田”的故事。

—— 文丨半世清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