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為啥衛青死後不久,衛家就因為巫蠱之罪被滅族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作者:由 小德故事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07-06

欲加之罪何患無罪

“衛青一死,漢武帝立刻滅了他衛家”,這種提法有很大的迷惑性,給人以“漢武帝為了報復衛青,不惜處心積慮、蓄謀已久”的感覺。

衛家的覆滅,確實是衛青死後才發生的事,不過這事跟衛青沒啥關係,甚至跟衛家其他人的所作所為也沒什麼關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所處的位置意味著既定的結果。如果我們把時間線拉長,就會發現一個微妙的規律:兩漢時期那些曾權傾一時的家族,極少能夠善始善終。

為啥衛青死後不久,衛家就因為巫蠱之罪被滅族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西漢初期,呂后掌權期間,諸呂封王封侯、風光無兩;但呂后死後,諸呂全滅。

漢文帝的外戚竇氏(代表是竇嬰)、漢景帝的外戚田氏(代表是田蚡),都曾經管居大將軍/太尉、宰相,但後來他們的家族都因人為因素而敗落;

漢昭帝至漢宣帝期間,霍光家族執掌權柄十幾年,儼然有“劉與霍、共天下”的架勢;然而霍光一死,霍家族誅;

西漢末期,王昭君家族執政權柄數十年,最終由王莽完成了篡漢一擊,但最終也落得家族灰飛煙滅的結局;

到了東漢,這一趨勢並沒有任何改觀。外戚竇氏、鄧氏、梁氏先後威風一時,甚至可以操弄皇權;但最終這些家族都像韭菜一樣,被一波波的收割,竇憲、鄧騭、梁冀最終都死於非命。

為啥衛青死後不久,衛家就因為巫蠱之罪被滅族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因此,如果把衛氏的命運放在整個兩漢四百年中來看,就顯得極為平常。

這種外戚家族的興與衰,是那個時代的“大勢”

作為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封建王朝,西漢在如何強化皇權這一課題上進行了大量嘗試、探索。其中,外戚家族扮演了重要角色,與皇權之間形成了微妙的關係。

漢初官員的錄取渠道,雖然也有“舉賢良方正”這種公開招聘的渠道,但主流的官僚集團還是出自功勳群體,這對皇權而言無疑是個制衡力量,對於那些剛剛即位的皇帝尤其如此;

因此,新君即位後,為了樹立權威、加強對朝政的掌控,往往向一個群體尋找倚仗——外戚,要麼是自己舅族,要麼是自己皇后的孃家人。

相對於同姓宗室、官僚集團,外戚對皇帝而言有這些好處:關係最親近,不具備繼承皇權的法理條件,權力完全來自跟皇帝的關係。這就意味著他們是最好用、最值得信賴的群體。

為啥衛青死後不久,衛家就因為巫蠱之罪被滅族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因此,新君即位後,往往會馬上起用外戚,用來制衡官僚集團,強化自己的皇權;

但一朝天子一朝臣,當下一任皇帝即位後,上一代的外戚顯然已經成了攔路虎,為了給新一茬外戚讓位置,他們主動也好、被動也罷,都會黯然退場,除非像王莽那樣,直接掀桌子、自己當老大。

而衛青家族的興衰,既有上述這些共性,也有那個時期的特性,我們結合《漢書》、《史記》的記載捋一捋。

衛氏出身低賤,衛青的出生,是身為底層官吏的父親與平陽侯家小妾(衛媼)私通的產物。無論在任何年代,這種身份都是上不了檯面的。因此,衛青小時候就當了平陽侯家的僕人,後來回到親生父親那裡時,也被自己的同父異母哥哥們當成下人。

那個時候的衛青,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有出人頭地的一天,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我是人奴所生的孩子,能不挨他人打罵就心滿意足了……”

為啥衛青死後不久,衛家就因為巫蠱之罪被滅族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衛青的命運得以改變,得益於他成了漢武帝的外戚。

機緣巧合之下,衛青的異父同母姐姐衛子夫被漢武帝寵幸,並且生下了太子劉據。當時的漢武帝已經29歲,在那個年代算是“老來得子”,衛子夫因此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甚至成功取代了無法生育的陳阿嬌,被立為皇后。

而衛青的人生軌跡則與姐姐完全掛鉤。衛子夫懷孕時,他被漢武帝召進宮,充當建章監、兼任侍中;衛子夫成為夫人,衛青隨之被升為大中大夫;衛子夫被立為皇后,衛青當車騎將軍……

衛青的其他親屬、朋友也青雲直上。衛青的大姐衛孺被許配給太僕公孫賀;二姐衛少兒原本與陳掌私通,於是漢武帝直接賜予陳掌榮華富貴(三姐就是衛子夫);甚至衛青年輕時的鐵哥們公孫敖也隨之越發顯貴。

至於金錢上的賞賜就數不勝數了,史書稱“賞賜數日間累千金”。

為啥衛青死後不久,衛家就因為巫蠱之罪被滅族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衛青家族確實是靠著外戚身份改變了命運,但他們隨後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直至位極人臣,則是靠著對漢武帝本人、對整個大漢王朝的傑出貢獻。

自公元前133年馬邑之戰起,漢武帝就開始了對匈奴的反擊戰,但直到公元前130年衛青首次帶兵出戰,西漢朝廷才首次獲得勝利:那一仗,公孫賀、公孫敖、李廣都表現糟糕,只有衛青一鳴驚人、取得了“斬首虜數百”的戰功。別看數量不起眼,但這可是漢軍在野戰中的第一次。

從此,讓人眼前一亮的衛青就當仁不讓地成了漢軍的主將,在他的帶領下,大漢戰勝匈奴逐漸成為了常態。因此,即使一些對他的外戚身份頗有微詞的史官,也不得不承認,“青雖出於奴虜,然善騎射,材力絕人;遇士大夫以禮,與士卒有恩,眾樂為用,有將帥材,故每出輒有功。”同時,一力提拔、重用衛青的漢武帝也獲得了知人善任的美名:“天下由此服上之知人”。

為啥衛青死後不久,衛家就因為巫蠱之罪被滅族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萬事開頭難,在漢匈戰爭最為艱難的初期,衛氏成了漢武帝最為依仗的軍事骨幹,不單單是衛青,後來因戰功封侯的公孫賀、公孫敖也都是衛家的親朋;至於不世出的軍事天才霍去病,也是由於衛青外甥的關係,才在18歲就當上了漢武帝的侍中。後來更是獲得了跟隨衛青出征的機會,得以脫穎而出、名震天下。

衛氏的傑出貢獻,為他們帶來了巨大回報:“青三子在襁褓中,皆為列侯。及皇后姊子霍去病亦以軍功為冠軍侯,至大司馬票騎將軍。青為大司馬大將軍。衛氏支屬侯者五人。”

衛氏支屬就包括公孫賀、公孫敖家族,一時間,內廷與外朝幾乎被衛氏家族所壟斷。

衛氏雖然出自外戚,但對於他們的成功,連同情李廣的司馬遷也歎服:“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為啥衛青死後不久,衛家就因為巫蠱之罪被滅族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但在另一方面,即使是憑藉戰功位極人臣、權傾朝野,衛氏家族的特殊地位也給自己帶來了危機。

我們知道,漢武帝在位期間,在用人方面還有個特點:喜歡重用酷吏。所謂“酷吏”,指的是那些信奉嚴刑峻法、手段嚴酷甚至殘暴,而不講人情的官員。這些人的名聲雖不怎麼好,但有個最大優點:聽話,對皇帝恭敬順從,絕不拿所謂的聖人教誨跟皇帝對著幹;而且講規則,按照法律條令行事;而且,這類人正是由於名聲不佳,所以不會沽名釣譽,更不會拉幫結派。

所以,酷吏之所以被漢武帝重用,是因為這些人的特點符合他大破大立、開天闢地的實際需要:想要開創一番前所未有的新事業,不能指望那些固守一些祖宗規則的腐儒,執行力極強又聽話的酷吏才是最佳的工具人。

因此,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既有衛青這些英雄將領的功勞,也有那些臭名昭著酷吏的貢獻。然而,這兩類人是不對眼的,太子劉據就是雙方矛盾的體現點。

為啥衛青死後不久,衛家就因為巫蠱之罪被滅族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漢武帝的身體不錯,所以劉據當了近三十年的太子。在前期,父子倆倒也和諧,漢武帝每次外出,都任命太子監國,還賜予他自行裁決事務的權利。當然了,只需要在漢武帝回來後將重要事項彙報即可。

但這樣一來,父子倆的執政理念衝突就日益凸顯。漢武帝用法嚴厲,朝廷裡的主事官員大多是酷吏;太子飽讀詩書、為人寬厚,反感酷吏、喜歡儒生,他經常更改官員們對事務作出的判決。

這麼一來,太子以仁厚之名越來越得人心,但那些官員們自然不會高興。更為嚴重的是,朝廷裡的大臣們也開始拉幫結派、尋找山頭了:“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即那些執法寬厚、信奉儒家的依附太子,酷吏們則與其對立,詆譭太子。(更重要的是,這些酷吏是漢武帝的代言人)

為啥衛青死後不久,衛家就因為巫蠱之罪被滅族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但當戰功赫赫、德高望重、勢力龐大的衛青還活著時,太子劉據的地位穩如泰山。畢竟漢武帝也不願意引發內部矛盾,他甚至還刻意讓衛青轉告劉據,自己不會廢立太子。

然而,當衛青在公元前106年去世後,衛氏的勢力明顯開始被削弱,我們舉幾個例子。

公元前96年,衛青的鐵哥們公孫敖被腰斬,罪名是他的妻子以“巫蠱”害人;

(插一個資訊:公元前94年,劉弗陵出生)

公元前91年正月,公孫賀被族誅,罪名也是巫蠱;四月,衛青的兒子長平侯衛伉也因此而被處死。

而隨後,太子劉據也被牽涉其中,皇后衛子夫自殺、劉據全家幾乎被滅門,史稱“衛氏悉滅”。

整個衛氏的毀滅,竟然都是因為“巫蠱”這種比莫須有還扯淡的理由,也太離奇了。

為啥衛青死後不久,衛家就因為巫蠱之罪被滅族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按照一般的說法,衛家之所以失勢,是源於衛子夫逐漸年老、寵愛喪失,當了幾十年太子的劉據與父親關係淡化、劉弗陵受寵,再加上霍去病、衛青先後去世,失去了皇權和戰功庇護的衛氏由此敗落。

此外,我們還可以注意兩點資訊:

第一,一手處理“巫蠱”案、將劉據逼上絕路的江充,是漢武帝的寵臣,此人被任命為“直指繡衣使者”,專門督察皇親國戚、天子近臣;劉據的使者曾經擅自使用皇帝專用的“馳道”,被江充依法檢舉,甚至劉據出面說情也沒用。而正是因為不給太子面子,江充才在漢武帝面前“大見信用”,以至“威震京師”。

其二,漢武帝把劉弗陵立為太子後,悍然處死了太子的生母趙婕妤,理由是不想讓自己的朝廷重蹈當初諸呂亂政的覆轍:“汝不聞呂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結合上述情況我們可以發現,衛氏之滅,不過是帝王剷除既有利益集團、強化皇權的常規操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