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莊子外雜篇》,觀念束縛,與老子的古今觀有何不同?

作者:由 少年眼中歷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08-04

蒿目而憂世之患什麼意思

今天小編介紹的是《莊子外雜篇》——對於老子古今觀的全面繼承與深化,大家可以研究當時《莊子外雜篇》——對於老子古今觀的全面繼承與深化對現在有沒有借鑑意義,現在開始閱讀吧!

《莊子外雜篇》,觀念束縛,與老子的古今觀有何不同?

《莊子內篇》對於古今觀的三大方面基本上沒有具體的論述,以一種擺脫古今觀念束縛的態度來看待歷史,這是它在古今觀方面的獨特創造,既不同於春秋以來儒法等學派,而且對於老子的古今觀也沒有承襲發展。是道家在古今觀構建方面最為新穎之處。而與內篇相比,外篇與雜篇二者之間則較多承襲了老子的古今觀基本觀點,並在老子的基礎上對古今觀各方面都做了更全面的探討。有鑑於外雜篇在古今觀上的一致性,本文把外篇與雜篇看作一個整體加以分析。厭今態度的繼承與深化夕卜、雜篇與老子以及內篇在對於當今社會的批判基調一致,對於當時社會的狀況、統治者的殘暴、政治措施的施行都表達了強烈的不滿。

《莊子外雜篇》,觀念束縛,與老子的古今觀有何不同?

老子雖然對於社會不滿,但他常採用一種對比手法來對現實醜惡予以表現。透過表達出理想的社會應該怎樣,來側面烘托出現實的無道;透過表現現實社會對於道的偏離,來表達今不如昔。但是莊子學派對於今之黑暗的批判則較為直接,陳鼓應先生曾在《莊子的悲劇意識和自由精神》一文中以《莊子》外、雜篇為文獻依據,通過歷史透視、放眼現實、大小環境的視角,為我們宏觀展現了莊子學派是如何坦率地表達對於現實不滿:環顧前後左右,是這樣慘烈的歷史與現實。放眼現實,情況更為慘烈。就莊子所處的大環境來說來說,《則陽》篇中有一則寓言,有國禍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從中可以看出國與國之間交戰之傷亡。

《莊子外雜篇》,觀念束縛,與老子的古今觀有何不同?

《膚篋》篇說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可見倫理道德已滄為有勢者的工具價值。就小環境來說,莊子的故國宋是一個小國,且為四戰之國,而國君宋偃王又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史書稱為桀宋。由上可見莊子學派不僅不滿意從黃帝以來直至今日的歷史,而且無論是對當時的時代大環境,還是對於自己生活的宋國都認為處於一種暗狀態之下,統治者殘暴不堪,百姓弗堪忍受。面對這種昏上亂下的局面,莊子學派發出了非遭時也的無奈感慨。其次與《老子》和內篇相比,外、雜篇多處直接表達了今不如昔的感嘆,這點類似於孟子,孟子斷然捨棄了自老子、孔子以來溫婉表達對於現實不滿的方式,幵門見山的在很多方面指出今不如昔。

《莊子外雜篇》,觀念束縛,與老子的古今觀有何不同?

莊子學派闡釋今不如昔觀念與孟子相比多從人性喪失角度切入,在政治環境、道德價值方面則很少涉及。比如他們認為當今社會宣揚仁義,可是仁義並非自然正道與人類原始之性。仁義最終成了束縛住人性的膠漆纆索,弄的當今天下喧囂奔競、烏煙瘴氣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不仁之人,決性命之情而饕貴富。故意仁義其非人情乎!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囂囂也。古時那種不為外在物質世界所擾而快意自適也不復存在,當今社會之人喪失於物慾之中,迷失了自然本性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今之所謂得志者,軒冕之謂也。

《莊子外雜篇》,觀念束縛,與老子的古今觀有何不同?

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寄之,其來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其樂彼與此同,故無憂而已矣!今寄去則不樂。由是觀之,雖樂,未嘗不荒也。故曰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古時候的人,行動能順物運轉而內心凝靜,現在的人,內心遊移而外在則滯呆不變,心為外在所束縛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今之人內化而外不化。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與之相靡必與之莫多。豨韋氏之囿,黃帝之圃,有虞氏之宮,湯武之室。

《莊子外雜篇》,觀念束縛,與老子的古今觀有何不同?

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師,故以是非相齎也,而況今之人乎!古代的人知識有一個限度,當今之人卻是非難定,爭論不休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弗可以加一!觀念束縛的態度是以生為本,以知為師,因以乘是非。果有名實,因以己為質,使人以為己節,因以死償節。若然者,以用為知,以不用為愚,以徹為名,以窮為辱。移是,今之人也,是蜩與學鳩同於同也。從這兩大方面來看,莊子學派對於當今社會無論是外在壞境,還是人內心方面都是極不滿意的,其對社會現實的批判相比老子來說也更為直接具體與深入。

《莊子外雜篇》,觀念束縛,與老子的古今觀有何不同?

小編就介紹到這裡,喜歡的點個贊,大家對於《莊子外雜篇》——對於老子古今觀的全面繼承與深化最關注的的是哪些?歡迎留言與討論,小編會一一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