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誰能天地外,別去覔乾坤”,《皇極經世》作者的詩,如何理解?

作者:由 梧桐樹邊羽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08-14

德滿乾坤什麼意思

“誰能天地外,別去覔乾坤”,《皇極經世》作者的詩,如何理解?

這是邵雍的《乾坤吟》:

道不遠於人,乾坤只在身。

誰能天地外,別去覔乾坤。

邵雍,一個把易經算數化並用來推斷天下的了不起人物,《皇極經世書》的作者,“皇極”,就是指無極或者太極。

北宋五子,是北宋初新儒家“理學”的五位開創人——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邵雍。邵雍是易學專家,精研《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

換句話說,邵雍是儒家周易學象數派的二祖宗(不能跟周文王比),是天下吃《易經》飯,推演八卦的祖師爺級別人物。

作為理學創始人之一,他是“理學詩”的重要倡導者,即在詩作中傳達理學觀念。朱熹曾說:“康節之學,其骨髓在《皇極經世書》,其花草便是詩。”

邵雍是五子中最喜歡寫詩,作品也流傳最多,對後世詩學產生了重大影響的理學詩人。

“誰能天地外,別去覔乾坤”,《皇極經世》作者的詩,如何理解?

那麼邵雍的這首《乾坤吟》,是講了個什麼道理呢?

這首五言絕句讀起來朗朗上口,語言平直簡單,既有音節美,又通俗好懂。

從平仄格律來說,整首詩的平仄關係是符合仄起入韻五絕格式的,但是前兩句押韻“十一真”部,最後一句韻字是“十三元”部,按嚴格的格律來說,是出律的。

不過平水韻中的“十三元”部,本來就是本糊塗賬,加上邵雍這首作品,有很明顯的“偈子”特色——不過不是佛家偈子,而是理學順口溜,估計更看重的是容易上口和深理淺說,所以對音律也就沒有那麼講究。

字句確實很簡單,僅有的一個生僻字就是“覔”,同“覓”,就是尋找的意思。

我們只需要搞清楚他詩中的“乾坤”是指什麼,問題就迎刃而解。

“乾坤”是什麼?

“乾坤”這個詞被賦予了太多的含義。

一指《易》的乾卦和坤卦。二指天地。三指日月。四指陰陽,剛柔。五指國家,江山,天下。六指局勢,大局。七指帝、後。八指玄虛,花招。

“誰能天地外,別去覔乾坤”,《皇極經世》作者的詩,如何理解?

根據“乾坤只在身”,可以排除掉卦象、天地、日月、陰陽、江山、天下、局勢、帝后,這七種說法,那就只剩下了一個結論,這裡的“乾坤”是指“玄虛”。

這是怎樣的一種玄虛?是不是我們說的“道”?為什麼會藏在人身上?

作為一個易學家,理學家,邵雍同周敦頤一樣,也從道家汲取思想材料,採取象數學的手法建立理學世界觀。他認為宇宙的本元是“太極”,“太極一也,不動,生二,二則神也。神生數,數生象,象生器。”太極是絕對的“一”,由一分化、設定出數、象,由象派生出宇宙萬物。

太極不僅是宇宙的本元,還是主體意識的依據——“心為太極,又曰道為太極。”

道不遠於人,乾坤只在身。

誰能天地外,別去覔乾坤。

邵雍的這首詩中,第一個字就是“道”,那麼這個“道”按照他的思想就是“太極”,就是“一”,其實也就是老子的“道”,是不可捉摸的“無”——雖然“道可道,非恆道”,但是我們這裡還是隻能稱之為“道”。

同時我們也清楚了,這裡的“乾坤”必然不是代指“道、太極”。

“誰能天地外,別去覔乾坤”,《皇極經世》作者的詩,如何理解?

邵雍在這裡的“乾坤”就是指“太極一也,不動,生二,二則神也”中的“二”,也就是“神”這種玄虛。其實就是程頤程顥“理一元論”中的“理”,張載“氣一元論”中的“氣”,再往前面追尋,就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的“德”,是在“道”之下的可以透過努力獲得,讓修道者無限接近“道”的修為。

“德”、“理”、“氣”、“神”是可以追尋的,因為“道”是無法捉摸的,我們只有不斷透過修煉這些低一層次的“神”、“氣”、“理”、“德”,來滿足我們的向“道”之心。

相對世間實體來說,邵雍的“神”也是玄虛的,所以用“乾坤”來指代。就好像我們說“內裡乾坤”,意思就是這裡面的玄虛,這裡面的奧妙——而這玄虛,這奧妙正是邵雍提倡儒生們去追求的。

這個比起張載的“人間有正氣”的“正氣”來,確實比較玄虛。

知道追求的是什麼,那麼這首詩就沒有任何難度了。

“道不遠於人,乾坤只在身。”

大道無時無刻不存在於我們周圍,我們只需要從自身修為做起,追求“神”,就能無限接近大道。

“誰能天地外,別去覔乾坤。”

誰又能超脫到天地之外,離開當下去尋找那種奧妙,追求大道?

“誰能天地外,別去覔乾坤”,《皇極經世》作者的詩,如何理解?

這首詩就是一首說理詩,更像是說理順口溜,在最簡單的字詞中說明深奧的道理,就好像佛偈一樣。

你懂不懂不要緊,你先念順口了,有時間再慢慢想,慢慢領悟。

邵雍寫詩傳道的用心頗為良苦啊。

不過後世人很少真正去領悟,反而將他這後兩句當作一種無法掙脫世事囚籠的感嘆。明代畫家陳錄就曾經直接套用這兩句為自己《中秋拔悶》:

晚有悲秋意,秋來此夜分。

可憐清夜酌,盡是白頭人。

紫蓋終攜病,朱陵願卜墳。

誰能天地外,別去覓乾坤。

和邵雍原句僅僅是“覓”字不同,意思在詩中卻完全不一樣。

這已經不再是理學詩,而是純粹的感嘆了。

“誰能天地外,別去覔乾坤”,《皇極經世》作者的詩,如何理解?

經典古詩詞閱讀賞析

梧桐樹邊羽

購買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