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莊子·齊物論》有感一

作者:由 一徹散人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08-29

何居乎是什麼意思

吹萬不同致聲異,怒者其誰尋天賴。

人賴,地賴,天賴之總論。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不聞天籟夫!”

子游曰:“敢問其方。”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汙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於而隨者唱喁,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子綦曰:“夫吹萬不同,為而使其自己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荅焉似喪其耦”

耦,身,形。形如枯木,心若死灰。如如不動,一念不起,已達無我之境,天人合一,嫣然得道之人。 開篇以子游與子綦對話, 引出人賴,地賴,天賴之說。

人賴,

比竹是也。比竹,笙簫之類。長短不同,出聲皆不同。

《莊子·齊物論》有感一

地賴,

眾竅是也。眾竅形狀各異,大小不同,

“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汙者。”

大風來,則響聲皆不同。

“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

人賴地賴皆是吹萬不同,其聲才會各異。大風吹,萬竅怒號。大風止,則萬竅為虛。

《莊子·齊物論》有感一

其始作俑者為風。而風又載於天地。以此引出天賴之說。

“怒者其誰邪?”

一句振聾發聵的靈魂之問,怒者其誰?分明有個主宰,主宰者誰?天籟也。

總論以人賴地賴,而引出天籟一說。

小知間間大知閒,人心異而生是非。

天地萬物一馬已,得一環中無彼此。

細論人賴。

人心如地賴之萬竅。

“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與接為構,日以心鬥。縵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縵縵。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其殺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復之也;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喜怒哀樂,慮嘆變蜇,姚佚啟態——樂出虛,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為使。”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大知者,心常靜,不為欲牽,身心皆在世俗之外,其心可謂真清靜。其心喪己忘物,不牽世俗,不生意見,故其閒閒。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

大知為上士,上士無以為爭,上士心大,心空,心不著物,眼不著相,事大事小皆可冷靜,明根本,所以不爭,其心已空,世俗道德無以束縛其身。大知者不言,大知者行無所事,故大知者閒閒。

而下士普通人,身心皆在世俗,為功,為名,趨利避害,認知狹隘,心為欲所牽,為物所用,道德傍身,故好爭,執德。羅生門現象為常態,為人後天之本性,人人口中所說,心中所想,都是以對自身有好處為目的。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執德,是為己私,己欲,己利。只要跟自己有關的,事事必爭三分,無關的也要以是非道德發表意見,故小知者間間。

小知者,以此而見人心如比竹,不齊,各異,人生百態。

縵者,心慢,怯懦者,淪為沉默的幫兇者。

窯者,心深,如地窖,心機很深,深不可測,深藏不露者。

密者,心細,心思縝密,精於算計者。

小恐者,外人外物,一言一行皆能牽動其心,心事不寧,被迫害妄想症,活的過分小心翼翼者。

大恐者,大恐縵縵,怕物怕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活的過分灰心喪氣者。

司是非者,發若機括,司是非,得理不饒人,過分斤斤計較,刁蠻必爭者。

守勝者,冥頑不靈,固執己見,一意孤行,執拗不聽勸者。

“喜怒哀樂,慮嘆變慹,姚佚啟態。”

人心各異而延伸可見人生之百態,層出不窮。如同地賴之萬竅,萬竅不同,出聲則不同。

世人無不如此,心為物所用,困在物慾中,生出百態百心,如困籠之獸,不自由,無法得逍遙心。如樂從出虛,蒸氣成朝菌,而不知道為何如此?其根本有又是什麼?怒者其誰耶???

《莊子·齊物論》有感一

引出天籟。

真主宰不困於形。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吾誰與為親?汝皆說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遞相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是以無有為有。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

以人身外形為例,百骸,九竅,六藏。人身三百六十骨節,眼耳鼻口等九竅,心肝脾肺等五臟六腑。人人皆有此形。

”吾誰與為親?汝皆說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遞相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

一系列的反問,自己好好思考一下,與哪個最親?這些組成人身的東西你都喜歡嗎?哪個為臣哪個為妾?哪個聽從哪個的命令?目視耳聽,手舞足蹈,口開鼻吸。這些是誰主導的呢?一定有真君主導,而外形皆為臣妾,受真君所指揮,此個真君,有情而無形,看不見,摸不著,主宰著全身各個零部件下意識的正常執行。

真君即道家元神,即本我,即一。佛家的真主人,本心,本性。怒者其誰邪?以此便是!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

真君與人而言,一直都在,人一出生有形開始,到人死,此個真君一直都不離不棄,伴你我終生。

陰符經曰:“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不神”

即真君,天籟也。

人人得生於世,心卻迷於物,與物相刃相靡,心隨物馳,沒有盡頭。終生將真君困於內,心被外物所奴役,從而忘了其本心,本神。由生到長大,到壯年,到老年,一直到死去的那天,身枯心死,形神俱滅,也搞不清楚活著的意義,看不到自己的本神。終其一生,徒勞無益,困在外慾之中無法自拔,可謂大悲,大哀!

“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

人人皆有真君,即自心,前佛後佛惟在本心,別求無佛,此個本心,本性,便是真佛,真道。成心即悟道,見得本性即見佛,以心為師。此個心人人皆有。不神之神可謂真神也!可謂真主人!可謂天籟也!

彼此,是非之論。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其以為異於鷇音,亦有辯乎?其無辯乎?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未明心者,不識真君,不知天籟。故其人未成乎心而生是非之說,眾說紛壇,有是必有非,有彼必有此。皆是小知間間者。如人賴地賴,吹萬不同,言同吹,吹同言。

“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

皆是小見之故,小見,小言,小知,使得事生是與非,物生彼與此。

“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死之說,

“陰符經曰: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有生即有死,生死相對,是非相對,彼此相對,可與不可相對。如果將此照之於天,照之於天籟,則無有相對一說。一陰一陽,陰陽二合一,合於無極,歸於道,以道而言不分陰陽,沒有相對。

《莊子·齊物論》有感一

“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 ”

道樞,環中。我見得本心,識得真君,則置身於道樞,環中,在此上帝視角,物不分彼此,事無有是非之說,則萬物齊,謂之天籟。

心經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同理之說,中空為虛,虛則無物,應物無窮,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萬物歸一,認祖歸宗,哪有分別?“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萬物喻之一指一馬也是此理。天下萬物各司其職,形雖各異,歸乎於根則為一。

莫若以明,無是非,無彼此,無類別,則萬物齊。

此天籟也

《莊子·齊物論》有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