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近代史上的大人物,怎麼都愛改名字,一個比一個有趣

作者:由 故人步步遠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12-12

不終日貞吉是什麼意思

前幾天,歷史客棧介紹過主席和周公曾經用過的名字,其實在近代歷史上,很多大人物也都用過不少名字,非常有趣。

先來看看我黨的重要創始人李大釗,名字就非常有意思。

近代史上的大人物,怎麼都愛改名字,一個比一個有趣

李大釗是遺腹子,在他出生之前,父親李任榮就去世了。祖父李如珍只有李任榮這一個兒子,所以特別希望兒媳婦能給他生個孫子,等孫子出生後,李如珍非常高興,就給孫子起名叫“李百靈”,這個名字一聽就很好聽,寓意也好。

但是,那個時候有個說法,叫賤名好養活,像石頭、狗蛋、傻根等等,李如珍也覺得有道理,孩子小時候不能太靈了,於是就給他改名叫“李憨坨”。

等到李憨坨到了入學年齡時,需要一個學名,祖父就給他起名叫“李耆年”,字壽昌,寓意這個孩子能長壽。“耆”是指60歲以上的老人,在那個年代,能活到60歲就算是高壽了。

1913年,李耆年東渡日本留學,覺得自己的名字有一股封建的味道,於是就改名叫“李大釗”。“釗”有勉勵、遙遠的意思,改名叫李大釗,其寓意不言自明。

當然,這個“釗”字不是很常見,很多人不認識,也鬧過一些笑話,比如有一次,李大釗上了反動派的黑名單,反動派看著“李大釗”的名字,說:“這個人一看就不是好人,叫什麼不好,叫李大劍!”

另外,李大釗還曾經用過一個名字,叫“李龜年”,很多人以為是他仰慕唐朝音樂家李龜年,其實就是從“李耆年”引申出來的。

但可惜的是,當年祖父的美好祝願沒能成為現實,李大釗因宣傳進步思想,於1927年4月28日被軍閥殺害,年僅38歲。

我黨早期另一位重要領導人蔡和森,名字也很有意思。

近代史上的大人物,怎麼都愛改名字,一個比一個有趣

蔡和森的母親葛健豪是一位奇女子,生下兒子後,就給他起名叫蔡潤寰,號澤膺,一看就志向遠大,不同凡響。

長大後,蔡和森還有一個名字,叫蔡和仙,但他不喜歡這個名字,去法國留學時,就改成了蔡和森。雖然只改了一個字,但意思卻完全不一樣了。

在蔡和森看來,“仙”字有封建殘餘的味道,這與他的革命理想背道而馳,而“森”字有“大眾”的意思,“和森”就是與大眾一起共建美好社會。

另外,很少有人知道,蔡和森其實本來是姓“蔡林”,是個複姓。

最早的時候,蔡和森的家族本來是姓林,他的九世祖林清生後來過繼給了姻親蔡家,林家就和蔡家商定,後人以後就姓“蔡林”。

蔡和森在法國留學時,為了保密,給國內通訊用的就是“蔡林彬”。

但可惜的是,蔡和森也跟李大釗一樣英年早逝,於1931年8月4日被反動派殺害,年僅36歲。

另外,蔡和森的妻子向警予,也有過好幾個名字,也都很有意思。

近代史上的大人物,怎麼都愛改名字,一個比一個有趣

向警予1895年生於湖南漵浦縣,父親向瑞齡是湖南漵浦縣商會會長,可以說向警予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向警予是向瑞齡的第九個孩子,所以她的小名就叫“九兒”,跟《紅高粱》裡的“九兒”同名。

到了八歲時,向警予要去新式學堂上名,需要一個學名,她的大哥向仙良就給她起名叫“向俊賢”。“俊”是才智超群、容貌美麗,“賢”則是有道德、有才能,所以這個名字還是非常好的。

向俊賢這個名字一直使用到1914年,她想報考湖南第一師範學校,當時學校女生很少,也被人輕視,於是,向俊賢就改名叫“向勝男”,要為女學生們爭口氣。

這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向勝男考了第四名,按說也算不錯了,但向勝男對這個名次很不滿意,說自己的才華怎麼可能只考第四名?

後來她才知道,當時的前三名分別是毛潤之、蔡和森、蕭子升,都是名動三湘的大才子。

近代史上的大人物,怎麼都愛改名字,一個比一個有趣

後來,湖南第一師範的校長朱劍凡被撤職,向勝男非常不滿,就和幾個女同學轉學到了著名的周南女校,改名為“向警予”,以“警示”自己永遠保持清醒。

向警予在周南女校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綽號,叫“向聖人”,這可不是個一般的綽號,因為向警予經常在學校刊物上發表進步文章,讓人振聾發聵,再加上她為人坦蕩正直,所以就被大家尊稱為“向聖人”。

參加革命後,向警予還給自己起過一個筆名,叫“向振宇”,經常以這個筆名發表文章,文筆老練,觀點犀利,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牌革命家。

最後,咱再來看看蔣介石的名字,也很有說頭兒。

近代史上的大人物,怎麼都愛改名字,一個比一個有趣

“蔣介石”這個名字,中國人沒有不知道的,但也有不少人都有誤會,認為“介石”就是他的名,其實不是的。

有不少人以為,蔣介石字中正,還想當然地解釋說,字“中正”是名“介石”的引申,國界之石嘛,就得“中正”。

其實,恰恰相反,“中正”才是他的名字,“介石”只是他的字。

而且,蔣介石一開始也不是這個名字,在蔣家的族譜上,他的名叫“蔣周泰”,是老蔣家的“周”字輩。

近代史上的大人物,怎麼都愛改名字,一個比一個有趣

到了上學時,要起個學名,家裡人就給他起名叫“蔣志清”,後來他在保定軍校、日本振武學堂學習時,用的名字都是蔣志清。

就是在日本留學期間,蔣志清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介石”,出自《易經》:

“介於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回國後,蔣志清參加了辛亥革命,就把名改成了“中正”,字“介石”,就是出自《易經》中的那句話,寓意站在石縫中不可動搖,警示自己不要迷失革命意志。

按理說,我們應該叫他的名“蔣中正”,而不是叫他的字“蔣介石”,至於為什麼會反過來,歡迎大家討論。

(參考資料:《說文解字》《羊城晚報》《長沙晚報》《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