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論語學習筆記(251) 忠告善道,不可則止

作者:由 天天國學蕭星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12-29

如何做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

【原文】12.23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也。”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譯文】12.23 子貢問怎樣對待朋友。孔子說:“忠心地勸告他,使之行善道,如果不聽也就罷了,不要自取其辱。”

12.24 曾子說:“君子以文章學問來結交朋友,依靠朋友幫助自己培養仁德。”

孔子的倫理社會關係理論中,對國君要忠心;對父母要孝敬;對兄弟要友愛;對宗親要信任和依賴;本章講的是如何對待朋友。《論語》中關於朋、友、朋友的記載有十多處。除孔子外,曾子、子夏、子游都有關於交友的語錄。“友”作為一倫已經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可。這兩章記載了孔子回答子貢所問的“交友之道”後,緊跟著記載了曾子的交友原則。

《論語》中的“朋、友、朋友”

《論語》中廣泛涉及到朋友關係的論述。有時用“朋”,有時用“友”,有時候用的又是“朋友”。我們在研讀《論語》及相關文獻時發現很多儒者沒有把這三個詞的用法加以區分,而是簡單地都當做後世的“朋友”一詞來理解。這種理解一般情況下也都能說通,但做學問就不該是這樣的態度,不能化而簡之。即便為了解讀方便,不區分它們之間的區別,內心裡也應該知道這三個詞的不同用法。

《論語》開篇就說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裡是“朋”,不是“友”。並且《論語》中單獨用一個“朋”字的唯有此處。這說明“朋”不是“友”。“朋”指志同道合之人。而“友”則沒有這層含義,指的是同學、親友等。比如,

子游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子張》)

子游覺得子張的行為是難能可貴的,但他不認為子張的修為達到了仁的境界。子游這裡沒有攀附子張的意思,但他稱子張為“吾友”。再比如,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泰伯》)

曾子這裡的“吾友”指的是一起研究學問的人。所以,我認為當時的“同學”應該是稱“友”。表明只是比較親近的關係,但並不一定能達到“朋”的志同道合的程度。“朋友”這個詞可以肯定地說不是現代的“朋友”的泛指關係,而應該是一個組合詞,是“朋”和“友”的合稱,如孔子說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曾子說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子夏的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子游的

“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這些篇章中的“朋友”都是既包含志同道合的“朋”,又包含比較親近的“友”。

孔子的交友之道就是彼此攜手修行仁德

孔子的交友之道關鍵就在“忠告而善道之”。朱熹解釋本章說:

“友所以輔仁,故盡其心以告之,善其說以道之。然以義合者也,故不可則止。若以數而見疏,則自辱矣。”

朱子把“忠告而善道之”解釋為“盡其心以告之,善其說以道之。”後世的專家們大多依照朱子的理解把“善道之”解釋成“好好勸導他”。這種解釋是不恰當的。“忠告”已經有了“忠心勸告”的意思,“忠心地勸告他”,還要“好好勸導他。”沒人是會這麼說話。“善道之”,使動用法,使之走上好的道路,也就是行善道。孔子的善道就是修行仁德的大道。孔子的交友原則就是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上修行仁德的正途,彼此攜手,相互提醒,共同提高。

“不可則止,毋自辱也。”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朋友之間交往太過頻繁,就會變得生疏。如果對方不聽呢,就要適可而止,不可強求,以免自取其辱。“朋友”是一種寬鬆的無倫理約束的社會關係。朋友之間講究的是志趣相投,一個“信”字是維繫朋友關係的紐帶。如果你把他當朋友,但他跟你不是同道中人,在你忠心勸告之後,他依然不肯與你一起為善,那這個朋友不交也罷。這樣的固執之人為了自己的面子往往還有狡辯的特點,而他的狡辯就必然是對你勸其行善道的攻擊。孔子看人總是那麼的一針見血,他說,這樣的人就不要交了,免得自取其辱。

孔子針對子貢說的交友原則跟每次說“仁”,說“政”一樣,說的只是其內涵的一個方面,或者是針對問者的具體情況而專門講的一個角度。這只是孔子認為應該告訴子貢的部分,而不是孔子“交友之道”的全部。孔子把“益友”和“損友”進行過分類總結,他說: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

孔子說:“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慣於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於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慣於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雖說這個“友”可能聽不進自己的忠告,也可能會言語冒犯自己,不管是“益友”還是“損友”,孔子都認為“無友不如己者”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

我們不能自高自大,要放低身段。沒有哪個親友是不如自己的,他們的身上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我們要對照親友的言行,來改正自己的錯誤,提高自己的仁德修養水平。

曾子的交友之道是“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曾子說:“君子以文章學問來結交朋友,依靠朋友幫助自己培養仁德。”編輯本篇的人可能比較認同曾子的“交友之道”,認為曾子的話能夠作為孔子對子貢所言交友之道的補充和發揮。曾子的“交友之道”講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交友要靠“文”,也就是自己掌握的知識學問,而是交友的目的是為了“輔仁”。朱熹注:

“講學以會友,則道益明;取善以輔仁,則德日進。”

也就是朋友之間要相互切磋知識學問,從而提高彼此的仁德修養水平。曾子的話還暗含了一層意思,那就是交友要以成為“朋”為目的。不能成為“朋”的人就不值得浪費時間去交。“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道客村曰:

以文會友道益明,不可則止毋固行。

忠告其守仁者道,交友輔仁德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