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心理學家:人性本自私,我們都住在主觀世界

作者:由 晴照生活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12-30

辭讓之心的意思是什麼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關於人性的本質是善是惡,一直以來就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儒家學派中兩大代表孟子與荀子就有著針鋒相對的觀點。

於孟子來看,人天生就有惻隱之心,羞恥之心,辭讓之心,因此他主張性本善,而荀子則認為人天性中就有無數弱點,比如貪嗔痴愛怨憎,所以他主張性本惡。

不管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它都有一定的依據,因此這個爭論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統一的答案。

那麼究竟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各人心中自有評說,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性可以性本惡,也可以性本善,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

那麼人性究竟是什麼樣的?心理學家又是如何看待人性的?

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心理學家:人性本自私,我們都住在主觀世界

不可置否,這兩種觀點成立的前提就是人性要麼非善即惡,要麼非惡即善,這兩種善惡導向其實都是一種過於極端的體現,它將人性太過的簡單化與極端化。

在《人性論》一書中,它將中國古代哲學中有關人性善惡之爭的四種觀點整合到了一起,認為人性無非善惡,猶如白紙,是在社會中形成的善與惡,性善是人的優點,性惡則是人的弱點。

正如建立經驗主義的先驅約翰·洛克的“白板說”,人的善與惡,甚至一系列習性都是環境的產物,不是先天就存在的,白板說否認了遺傳對人的作用。

那麼人性的善與惡,究竟是先天性產物還是後天經驗的影響,這裡便不多做贅述,白板說也只是給了一個思維角度,讓我們不要狹隘於非善即惡。

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心理學家:人性本自私,我們都住在主觀世界

在心理學家眼中,人性無關善惡,人性是複雜的,是多元化的,其實人性還可以有其他答案。

在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眼中,人性是自卑的,是先天存在的,因此在他的理論中強調“追求優越”,“自卑與補償”,這兩個觀點都是建立在人性自卑的基礎上。

可見,人性並不是非善即惡,人性是紛繁多樣的,不同的角度來觀測人性,便會得到不盡相同的答案,其實如果非要在善惡之中抉擇,那麼人性本自私或許才是最標準的答案。

或許從自私這個角度來看,人性是惡,因為自私在大部分時候帶有一定的消極與貶義色彩,然而並非如此,自私其實不應該非要劃分到消極或者是積極領域。

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心理學家:人性本自私,我們都住在主觀世界

自私,並不是善,也不是惡,你可以理解為它是這兩種物質的結合體,也可以將其理解為它與這兩種物質全然無關。

自私讓人在世界上得以生存,自私也讓人透過競爭爭取更加優越的資源,而文明也從中衍生,自私從宏觀角度來看,推動了文明的程序,也增加了社會的優勝劣汰的殘酷性。

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中,最高層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實現,所謂的自我實現就是指,個體追求實現自己的價值或潛能,並使之完善化。

這其實也是一種自私,因為它的出發點是滿足自我訴求,無論是精神訴求還是物質訴求

。而阿德勒眼中的追求優越,彌補自卑也是一種自我超越與實現的表現形式之一,這並不能單一地用善與惡來做評判。

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心理學家:人性本自私,我們都住在主觀世界

一個人的自我實現過程,不能僅僅因為在這個過程中的某一件事而將他進行過於片面或單一化的界定,這種認知太過絕對化。

首先,人的行為是動態化的,不是靜止的,而他的心理活動與心理過程就影響著他當下的行為舉止,將人性進行單一化的善惡界定,本就違揹人的動態化特點。

那麼,可能會有人反駁,你所說的自私難道就不是單一化的界定嗎?

其實這裡的自私是廣義的,任何從自身角度出發的行為都稱得上自私,甚至是追求社會價值的實現,也是自私。

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心理學家:人性本自私,我們都住在主觀世界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這麼一句話:“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世界中的,每個人都住在自己賦予的主觀世界之中”。

當我們去評判一個人的善與惡時,我們情感也會影響我們的判斷。

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彙叫“驗證性偏誤(confirmation bias)”,它是指,無論合乎事實與否,人們總會傾向於尋找支撐自己觀點的事實,或者朝著自己所認為的正確合理的那一方面去解釋,去驗證自己的猜想。

其實,在無數心理學研究中發現,人們只願意看到自己相信的,看到自己喜歡的,而會忽略自動化令他厭惡的那一方面。

因此,如果你覺得一個人無比厭惡之時,那麼他做任何事在你眼中都很礙眼,他犯錯時,你會嗤之以鼻,甚至大加評判,而你很喜歡他時,他犯錯時,你會為他找理由,甚至會覺得他很真實,很可愛。

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心理學家:人性本自私,我們都住在主觀世界

這就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偏見,偏見幾乎存在於每個人心中,這座大山讓人變得極具主觀傾向,很難有人真的能站在客觀現實面前,撥開雲霧見青山。

善與惡,你信善則處處都是善,你信惡,那麼你眼中只會看到人性的弱點,而你所見的,都是自私的,都是主觀的,人性並沒有絕對的善惡,但人性是自私的。

- The End -

作者 | 湯靡達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Psychopharmacology bulle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