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滿清第一清官于成龍少見的勵志詩《署中晚菊》,感慨出自廣西羅城

作者:由 桂香苑威記雜筆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12-31

而又害之害的古義是什麼

西風搖落今重九,正是凌霜得意時,“清官第一”于成龍硬憾羅城

滿清第一清官于成龍少見的勵志詩《署中晚菊》,感慨出自廣西羅城

《署中晚菊》

桃李芳菲有盡期,菊花愛晚獨遲遲。

西風搖落今重九,正是凌霜傲雪時。

這是于成龍剛從關帝廟搬回到縣衙的時候,正值深秋,收拾庭院,看到署衙園中花圃裡的菊花傲霜怒放,想到來到羅城以來的遭遇,遂有感而發,寫就的一首詠菊詩。

這首詩表明了他的決心。更是他為官一生的準繩和寫照!

于成龍,是一個包公式的人物。在歷史上很有名,被康熙譽為“清官第一”,百姓更是親切稱他“於青天”,“於青菜”。

去世的時候,康熙還破例親為撰寫碑文,這是對他廉潔刻苦一生的表彰。

滿清第一清官于成龍少見的勵志詩《署中晚菊》,感慨出自廣西羅城

而這一切,都要從他到任廣西羅城說起。

于成龍一直到四十四歲[順治十八年(1661年)]才出仕,第一任就是到廣西羅城,其時,羅城新隸於清統治下不到兩年,由於亂局未穩,匪盜成群,他的前兩任知縣一死一逃。所以,他出任羅城,路途艱辛不說,還實屬兇險萬分。這些他自己在給友人的書信中都有說到。

他在到羅城第二年給友人荊雪濤的《治羅自紀並貽友人荊雪濤書》說:“廣西柳州之羅城,偏處山隅,東北界連湖南通道,一鎮界連貴州清平一帶,其餘土司環繞,山如劍,排水如湯沸,蠻煙瘴雨,北人居此生還者十有二三,土民有猺獞狑狼(注:少數民族)帶刀揣槍,其性好殺,父子兄弟反目操戈,恬不知怪,順治十六年(1659年)冬初入版籍,成龍於十八年到任擎籤後,親著不以為親,友者不以為有友。行李蕭條,自覺面目可憎賒腳錢······王諱吉······反覆開明粵西非開明之地······勸勿往······”

滿清第一清官于成龍少見的勵志詩《署中晚菊》,感慨出自廣西羅城

前半段他闡述了羅城之荒蠻和友人的勸阻,但是他接下來表明了自己的決心

“成龍時年四十五,英氣有餘,私心自揣,讀書一場,會知見利勿趨,見害勿避古義。不辭艱難之所何為也······”

出發羅城時的艱難,他也有描述,拜別親人的“

哭聲已達外

”,跪拜祠堂的“

不覺腸斷

”,路途的艱難讓他“

膽落往日豪氣從何得來

”。及至深夜入羅城,“

與在外初見無殊,縣中居民六家,茅草數櫞,寄居關夫子廟安寐於周倉背後,夜不瞑目,痛如刀割”

早上到縣衙,縣衙的破敗荒蕪,更讓他感嘆“

此一活地獄也

”。

滿清第一清官于成龍少見的勵志詩《署中晚菊》,感慨出自廣西羅城

不過這些都沒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讓他激發起了鬥志。從他寫的

《初蒞羅城自記》

中就可以看出來,他安頓下來養病期間,就已經開始著手思考怎麼治理羅城了。

于成龍自嘲“不知有為官之樂苦”。

他生於明末,科考時候親歷官場之黑暗,生活的挫折,更讓他深知貧苦百姓的艱難。所以來到羅城後,面對百廢待興和困局,實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為政措施。這個在他的

《粵西引監利弊議》

中表述非常詳盡,

1,治盜,在轄全城鄉建立保甲,嚴懲緝獲案犯,大張聲勢地“嚴禁盜賊”。更是討伐“鄰盜”,甘冒“未奉鄰而專征,功成也互不赦之條”,換取一方安寧!

2,吸引人口(“流民”),分發土地,恢復生產

3,開學堂教化百姓,建學堂,在

《治羅自紀並貽友人荊雪濤書》內附條約中詳盡描述,

再三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4,解決地方宗族間關係,防止民眾械鬥,以剛柔並用的鬥爭策略,解決了“數大姓負勢不下”的問題,使這些一向桀驁不馴的地方豪強“皆奉法唯謹”。

上述于成龍皆親力親為,經常深入田間田間地頭瞭解民事,農事,和百姓打成一片,這也使他深得民心。

滿清第一清官于成龍少見的勵志詩《署中晚菊》,感慨出自廣西羅城

清代著名的才子袁枚在其《於公清端公傳》中寫道:“成龍淡泊自甘,一意與民休息,除積弊,減監引,編置保甲,嚴禁盜賊,閒暇勸農積粟,行教化,益自刻苦,經年不知肉食,人呼為“於青菜”······”

“於青菜”之名也來自於此。

滿清第一清官于成龍少見的勵志詩《署中晚菊》,感慨出自廣西羅城

西風搖落今重九,正是凌霜得意時

于成龍大器晚成。為官二十餘年,所到之處,皆有政聲。尤其是始終清廉自守,多行善政,上得朝廷的器重,下得百姓愛戴。這也是他在羅城的那個深秋,面對盛放的菊花,對自己許下的宏志吧!

康熙破例親自撰碑文並題寫的

“高行清粹”四個大字匾額

,這也是對他的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