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千里迢迢尋根路,三赴珠巖謁祖情

作者:由 機山閒人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1-17

坤貞什麼意思

再發此文謹以紀念原四川大竹縣廖氏宗親聯誼會副會長廖聰安

他高高的身材且精神十分矍鑠,看不出年逾已七十三歲高齡。本該享受晚年天論之樂,但他退而不休,努力學習電腦知識,自費購買印表機,從事武威族史研究已有十幾個年頭了。他夜以繼日默默地奉獻著,為研究珠巖及四川大竹縣廖氏族史,併成功編寫成一批族譜,免費贈送給附近各村宗親,為大竹譜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給人印象隨和,為人低調衣著樸素,講話快言快語,但工作作風紮實(不像是科級退休老幹部)在當地威望極高。

2010年12月12日,他(自費)在廣東汕頭市司馬埔鎮剛參加完“中國廖氏族史第三次大會”,閉會後即立馬風塵僕僕,冒著嚴寒凍雨,帶著祖輩的重託,趕赴樂昌市雲巖出水巖,天賜山拜謁武威宗祠。他不畏辛勞,樂觀執著的敬祖情懷,展轉數千裡之路遙,其精神之難能可貴,令珠巖廖氏叔侄敬佩,贏得了大家共同讚譽。時隔300多年後,他是入川文隆後裔,唯一(三次)歸來祭祖的宗賢。我們十分感激他,他為珠巖廖氏叔侄聯絡入川文隆後裔,提供了親情交流平臺和大批珍貴的史料。有宗親不禁在問:“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著他,在尋宗覓祖的道路上一路笑來……。。”

艱苦童年,尊祖庭訓。

1937年民國初年,他出生在大竹縣媽媽鎮,一個偏僻貧困的農村家庭,童年的他生活異常艱苦缺衣少吃,在深水火熱的苦難中成長,孩時父親講故事常對他說:“我們的始祖是從湖廣《今廣東樂昌》乳源武陽都出水巖遷來的,人不能無祖,水有源,樹有根,尊祖敬宗,乃中華民族之傳統美德。”你要好好唸書,將來有機會到祖籍地去看看,了卻祖輩的願望(舊社會經濟蕭條,困難的連路費難湊)。

立志參軍,報效祖國。

從小懂事的他發奮讀書,只惜舊社會,窮人孩子條件差被迫輟學,後來在生產隊做過會計,戰爭年代憑藉對部隊的嚮往,報國之宏願。瞞著家人虛報歲數,說服雙親光榮入伍。參加了舉世聞名的抗美援朝戰役。在異國他鄉保家衛國,殺敵立功,凱旋榮歸。在特殊的環境中,磨鍊了他堅強的意志。

文革期間,遭受扼運。

可喜三中全會後“拔亂返正”,枯木逢春的他逆境中奮起,憑著務實肯幹的軍人作風,在領導崗位上做到退休,政績輝煌,清潔廉明,受人民群眾擁戴,名譽享周邊。

純潔愛情,患難與共 。

妻賢子貴,助夫事業榮升,生活雖然清貧,但夫婦相互依存患難與共,孝敬父母,家中總是充滿歡歌笑語。風雨同舟五十載,兒孫滿堂,子承父志立身政界報效國家,其女及婿自立商海,艱苦創業成就企業榮門,家庭親情濃郁其樂融融。晚年的妻子,因身體虛弱多病並患上絕症,他不離不棄悉心照料。兒女真情孝道,2013年榮獲大竹縣武威廖氏十佳明星。

知足常樂,老驥奮蹄。

為了傳承武威優秀文化,探索廖氏族史之淵源,在他們的倡儀下,成立了“四川省大竹縣廖氏宗親聯宜會”,為了家族事業,他不辭辛勞北上河南省塘河縣,拜祭始祖叔安公。跨海峽臺灣參加廖氏族史研究會議,廣泛聯絡宗親蒐集資料。赴廣西柳州參加廖氏代表大會,為珠巖廖氏文史入網路平臺,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筆者特撰此文以饗宗親,並號召武威人要以他為榜樣向他學習,共同來關心研究我們的武威文化,為和諧宗族繼續壯大;讓武威精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而努力奮鬥。

山門口廖福生敬撰

2011。3。20。

千里迢迢尋根路,三赴珠巖謁祖情

附文:

樹有根,水有源,尋根謁祖出水巖

廖聰安

受大竹廖氏宗親聯誼會指派,我與提雙參加了於2006年9月23日至24日在廣東省惠州市羅浮山國際度假酒店召開的世界廖氏宗親總會首屆大會。這次廖氏家族的空前盛會,出席會議的有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英國、香港、澳門以及中國大陸各地廖氏宗親的代表300餘人。為這次會議的召開,總會先後召開了5次籌備會。本次大會由深圳市分會承辦,深圳嘉寶田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廖慶生提供了會議場所並贊助了全部食宿費用。在長約5公里的公路兩側,印有廖氏圖騰和“熱烈慶祝廖氏宗親總會首屆大會勝利召開”字樣的彩旗迎風招展。會場內外懸掛著標語、彩旗。食宿均在五星級的酒店,還組織了一場精彩的文娛晚會。熱烈喜慶的氣氛撲面而來,令人感受到了廖氏家族的團結和睦、繁榮昌盛。

南方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白雲飄飄,山川明淨,視野格外寬廣。粵乳謁祖夙願,更加心馳神往。出席世界廖氏宗親總會首屆大會後,在提雙宗親的陪同下,順道奔廣東樂昌市雲巖鎮出水巖村謁祖,受到了老祖籍宗親的熱忱歡迎和接待。

9月26日中午,當我們在樂昌市坪石鎮火車站下車時,梅花鎮的謹喜叔、坪石鎮政府計生幹部福生(謹字輩)叔等宗親早已在車站專車等候迎接。並選擇了一家酒店進行午餐。然後專車前往雲巖鎮所在地的出水巖老祖籍。在鎮裡參加換屆工作會議的村黨支部書記福財(明字輩)賢侄,也趕回來和老祖籍的宗親在村裡等候。我剛剛下車,宗親們就燃放鞭炮對我熱烈歡迎。宗親們個個笑臉相迎,洋溢著濃濃親情,令我十分激動。我急不可待地拿出攝影機、照像機,進行攝影、拍照,與宗親們合影留念。

千里迢迢尋根路,三赴珠巖謁祖情

接著,在福財等宗親的帶領下,步入入川始祖成模公之祖父大猷公之堂屋時,早有宗親在神龕上點好了一對大紅燭,準備好紙錢,掛好了鞭炮。我在鞭炮聲中向高祖作揖祭拜

隨後,宗親又帶領我到文隆公始祖舊居堂屋瞻仰。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向文隆公始祖三揖祭拜。然後仔細觀看建於公元1450年間,至今已500多年的文隆公舊居,一幢兩重堂的磚木結構青瓦屋面古建築保護十分完好。堂屋內懸掛的紅色布幛、牆壁上的石碑文字清晰,大門石墩系黑色花崗岩石,閃閃發光,生氣勃勃。可見老祖籍的宗親崇宗敬祖之真情。

祭拜、瞻仰始祖神堂後,稍微休息片刻,宗親又帶領我乘車到入川始祖成模公之祖父大猷公的墓塋地祭拜。大猷公系文隆公第7世孫,字賓廷、乳名寧馨。萬曆二年甲戌歲(1574)3月21日午時生於出水巖,萬曆三十年壬寅歲(1602)12月9日未時歿。葬於巖頭嶺下一處椅子形的中央,申山寅向。墓前岸山開闊平坦,遠處高山重巒疊障,山青水秀,樹木蔥鬱,真是一處特好風水寶地。遠祖母蘭香與其兒媳餘氏,具坤貞之德,性善溫良。婆媳不幸,均年僅二十九歲喪夫,甘苦守節,創守田園,孝敬高堂,課子力學,和鄰家族,家庭昌盛發達。以《孝節雙輝》之譽,載入乳源縣誌。

接著驅車到雲巖鎮政府所在地——綯馬木。文隆公墓葬於鎮政府對面半山坡,宗親陪同我到文隆公始祖墓塋謁拜。隨後至文隆公墓塋前面約100米處,正在修建的“武威紀念堂”參觀。紀念堂佔地400餘平方米。設計建一座古格新裝,雄偉壯觀,中西結合的殿堂。即外看古式,宗祠氣派;內看時代新裝,磚混結構二層半樓房。現已建好底層,正在澆鑄二層水泥樑柱。此地歷來是文隆、文松、恆政、文政、文敏、文秀六位始祖公的發祥地。這裡風光秀麗,遠眺七層山嶺疊翠,一層高過一層。前有船家山、鯉魚嶺,旗鼓相當;後有黃毛墩,高峰頂主,山水有情,朝峰拱秀。生水、旺水歸堂前,正符合地理書上所說:“乾山乾向水流乾,乾對中峰出狀元”之格局。現正處在旺山旺向之局,地運旺,人氣更旺。象徵著此處人文並茂,青雲直上,大富大貴。京(北京)珠(珠海)高速公路和縣鄉水泥公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方便。

祭拜後,我請求觀看老族譜。在謹喜叔,福財等宗親的幫助下,找到了幾部光緒三十二年丙午歲(1906)印製的族譜。雖已逾百年,仍儲存完好,實在是一部難尋的珍貴文物。

從族譜記載和宗親介紹,

文隆

文松

兩公,桂發榮昌,誕生十大房,即是文隆公育七子:

長子彥福 分居仙婆廟,又名旗山村。子孫昌盛發達,分佈於湖南宜章東風鄉上仁恭水、下仁恭水,還有連縣鴨麻嶺和臨縣粟山衝,臺灣、四川省大竹縣歐家鎮等地

次子彥元 守居老屋——出水巖,又名馬山村,曾用名珠巖七葉其一,最為昌盛,人文蔚起,耕讀傳家。分居地廣,星落棋佈:雲巖有壩裡、關溪、石衝口、齊公田、四家巷、嶺腳下、半衝、山門口、周雷、綯馬木(灣裡,橫店裡)、竹山背、高墩頭、魏家、上開豐橋,沙帽嶺、高村劉家、坪石、樂昌、廣州市、深圳頭角、臺灣、湖南省藍山縣、江西、四川大竹媽媽鎮等到地。

三子彥善 分居長塘,又名秀山村。子孫分居有沙棟裡、曲江花坪、韶關市、樂昌市、臺灣、北京市,大竹縣歐家鎮、石橋鎮、川主鄉等地,人文蔚起,名人繼世。

四子彥慶 原居出水巖,至第七世大信公,1646年喬遷湖南省汝城縣集龍鄉里長壩。子孫發達,人丁興旺。大傑公移返藍山縣新圩鄉虎形村。

五子彥正 原居出水巖,至七世大鵬公,清順治年間遷居江西南安府崇寧縣寨頭裡創業。

六子彥廣 原居出水巖,至八世必壽公遷居湖南省郴州縣熱水鎮黃勒村。必壽之次子有思、三子有善、五子有敬,遷四川省大竹縣定居。

七子彥東 原居雲巖茅屋下,至八世必孝公次子應韜,喬遷衡州酃(音林)縣;三子應亮移居宜章姚家村。

文松

公定居出水巖,誕生三子:長子彥聰、次子彥政、三子彥聖。

恆政

公初定仙婆廟黃竹巷,後選勝大富崗開居創業。

文敏

公定居乳源塘頭華山等到地開居創業。

文秀

公原居乳源梘背,現居乳源河頭、均村,曲江縣白芒林、廟梓閣等地。

以上六房定居樂昌市梅花鎮、雲巖鎮後歷經五百餘年的生生不息,繁衍發展了14000多人,成為當地旺族;加上四川大竹2000餘人,湖南汝城縣、藍山縣等地,總人口已逾20000人。標誌著文隆、文松諸兄弟家族的興旺發達,繁榮昌盛。

我用數碼相機拍錄了一小部分族譜資料,因記憶體已滿,無法全錄,實在遺憾。我打算在有生之年,攜帶膝上型電腦,重返出水巖,將珍貴的老族譜資料全部錄取,列印成冊,永世長存。同時在網上進行釋出,以發揚光大我廖氏家族之榮耀。

文隆公後裔自清初“奉旨入川”三百多年來,我是四川第一個回老祖籍謁祖的文隆公裔孫。宗親們對我熱情接待,再三挽留,我只能戀戀不捨地告別宗親。我雖是一次走馬觀花,確使我深受教益。

老祖籍正在修建“武威紀念堂”為載體,凝聚人心,同祭先祖,共襄盛舉,彰顯了家族文化建設的強勁後勢。

廖聰安2006年9月

附註:

吾族旅居於四川的宗族活動家廖聰安因病搶救無效,2014年5月3日(農曆四月初五)19時30分不幸逝世。“珠巖武威堂”理事會特撰以下輓聯以悼念:

聰慧付諸興國旺族殫精竭慮功勳相輝日月

安詳應對蒙冤含垢矢志不移丹心且共河山

另填“蝶戀花”一首以緬懷:

青年從戎抗霸權,驅逐虎豹,異國功勳建。壯年從政興赤縣,屢遭不測志不遷。

退休從筆族夢圓,殫精竭慮,川粵話情緣。老年從網全球聯,絲盡燭幹千秋緬。

“珠巖武威堂”理事會

千里迢迢尋根路,三赴珠巖謁祖情

珠巖廖氏【雲巖武威堂】理事會供稿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