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懷遠四方湖—《詩經》研究的活化石

作者:由 夏朝與詩經研究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1-25

永言孝思昭哉嗣服什麼意思

懷遠四方湖—《詩經》研究的活化石

懷遠四方湖—《詩經》研究的活化石

(作者:趙輝) 在安徽省懷遠縣古城鎮,有一個美麗的天然湖泊——四方湖。四方湖為自然河流北淝河的一段,位於安徽省懷遠縣古城鎮南,為一自然湖泊。關於四方湖的地名來歷、意義,人們普遍理解為湖泊的形狀為四方形。這種理解難免過於簡單、牽強,難以讓人信服,事實上湖的形狀和四方形毫無關係,完全可以排除湖名來歷的這種說法。筆者透過對《詩經》的研究,告訴你一個充滿自信與霸氣的懷遠四方湖來歷的前世傳奇。

懷遠四方湖—《詩經》研究的活化石

在安徽省懷遠縣古城鎮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自然胡泊——四方湖,在四方湖北岸有一座被中國歷史與中國文化遺忘的古城遺址。對於它的歷史,中國史學與中國考古至今沒有一個完整可靠的定論,使得對它的研究一直處於一種真空狀態。筆者根據《左傳》和《水經注》的有關記載以及筆者的親身經歷、所見所聞,論證此古城遺址為西周和東周時期分封的一個諸侯國——向國。這個遺址是周朝歷史上諸侯國向國的唯一所在,其他地區的所謂向國,完全是牽強附會、是孤證,經不起多方位的論證與質疑。

關於安徽省懷遠縣古城鎮的古城遺址為春秋向國遺址的論證,筆者已經透過多篇文章,全方位、多角度,反覆闡述、證明、說明了古城遺址為春秋向國的唯一存在。至於讀者普遍提出的疑問“有無懷遠古城遺址為向國遺址的考古證明?有無《詩經》和向國關係的考古證明?”,筆者實在無法提供,也無法查證有相關資料,國家與政府考古研究為此做出過相關的結論。筆者無法影響國家與政府去做相關的考古工作,筆者個人也不能介入考古的實物尋找工作,否則成與不成,都是盜竊國家文物。筆者只能做一些史料的分析、考證與論證,結合筆者的一些親身經歷、所感所悟,論證、證明懷遠縣古城遺址為春秋向國。而且這個向國是和有關中國文化起源,懸而未決的中國《詩經》的誕生地與發展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向國在中國現有的歷史記載中一直默默無聞,彷彿是個對中國歷史、文化影響不大、可有可無的諸侯國。筆者根據宋朝出土的兮甲盤中的銘文記載,論證了被稱為中華詩祖的尹吉甫,在三十多歲建立軍功後,受周宣王之命,前往南淮夷地區治理成周四方地區,來到的正是筆者考證的懷遠縣境內的向國。詩祖尹吉甫在向國負責對四方的諸侯國和南淮夷部落的治理和徵收賦稅。“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於(餘吾),兮甲從王,折首執訊,休亡敃(愍),王賜兮甲馬四匹、軥車,

王令甲政(徵)司(治)成周四方責(積)

至於南淮夷

,淮夷舊我帛畮(賄)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責(積)、其進人,其賈,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則即刑撲伐,其隹我諸侯、百姓,厥賈,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蠻宄賈,則亦刑。兮伯吉父作盤,其眉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兮甲盤銘文正是對這段歷史進行了明確記載。

在向國,尹吉甫將周朝成周四方地區治理的井井有條,周邊地區國家和部落紛紛來到向國繳納貢稅和貿易交易,成為西周周宣王中興的重要功臣。向國在此時期也達到了空前的繁榮與繁華,為向國在歷史上最自信與驕傲的時期。尹吉甫在向國的工作與生活時期,也是尹吉甫詩經創作從開創、發展到高峰時期。在如此文治武功、國泰民安的大好局面下,尹吉甫的《詩經》作品裡,充滿了豪情與自信。

懷遠四方湖—《詩經》研究的活化石

“詩皇甫作都於向,即此”這段《懷遠縣誌》的簡單註釋記載,陳述了尹吉甫創作的所有詩經作品都在向國完成。因此,尹吉甫的《詩經》作品裡,就不可避免地隱含了向國的地理、地貌、視角,這也是我們破解《詩經》之謎的鑰匙。

尹吉甫在向國建立的豐功偉績,是西周最輝煌的時期,也是向國最自豪、最驕傲、最繁華的時期。向國也深刻的打上了尹吉甫的個人烙印,即使現在向國早已淹沒於歷史的塵埃中,在中國人的記憶中了無痕跡。但一個普通的,看起來毫無歷史感、毫無文化感的湖泊名稱,就如文化傳承的活化石,為我們揭示了尹吉甫在向國的歷史存在,這就是位於安徽省懷遠縣古城鎮的

四方湖。

在歷史考證普遍認為,為尹吉甫詩經作品的《崧高》、《烝民》、《江漢》、《常武》詩經作品中,尹吉甫對其治理下的“

成周四方

”地區“

受天之祜,四方來賀。

”的局面,進行了熱情洋溢的描述。其中《崧高》的“

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四國於蕃,四方於宣。

”、《烝民》中的

“出納王命,王之喉舌。賦政於外,四方爰發。”

《江漢》中的

“經營四方,告成於王。四方既平,王國庶定。”

《常武》中的

“四方既平,徐方來庭。徐方不回,王曰還歸。”,

反覆多次地表述了對“四方”地區治理的成效,表達了尹吉甫的萬丈豪情。

在此豪邁的心情下,尹吉甫將向國向城南、北淝河的一段寬闊湖面,命名為“四方湖”,即是對向國當地人的褒獎,也得到了向國人民的普遍認同。而兮甲盤銘文中“

王令甲政(徵)司(治)成周四方責(積)

至於南淮夷

”也明確陳述了尹吉甫、成周四方與向國密不可分的關係。向國向城南的“四方湖”名稱能延續至今,穿越二千八百多年曆史,不得不說是個奇蹟,是《詩經》、向國、中國歷史文化研究的活化石。這應該和“四方湖”名稱,看似簡單,卻飽含深意,得到當地百姓的普遍認同有關。

如果筆者以上的陳述,還不能讓你理解認同《詩經》、尹吉甫、向國、四方湖、懷遠古城遺址的密切關係,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領略《詩經》中有關“四方”的二十三首作品,它們分別是《節南山》、《十月之交》、《北山》、《何草不黃》、《大明》、《棫樸》、《皇矣》、《下武》、《文王有聲》、《假樂》、《卷阿》、《民勞》、《抑》、《崧高》、《烝民》、《江漢》、《常武》、《烈文》、《我將》、《執競》、《桓》、《玄鳥》、《殷武》。其佔到305首詩經的十五分之一以上,可見“四方”在詩經裡的重要地位。

1、《節南山》:

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憂心如惔,不敢戲談。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節彼南山,有實其猗。赫赫師尹,不平謂何。天方薦瘥,喪亂弘多。民言無嘉,慘莫懲嗟。

尹氏大師,維周之氐;秉國之鈞,四方是維

。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弔昊天,不宜空我師。

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弗問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無小人殆。瑣瑣姻亞,則無膴仕。

昊天不傭,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屆,俾民心闋。君子如夷,惡怒是違。

不弔昊天,亂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寧。憂心如酲,誰秉國成?不自為政,卒勞百姓。

駕彼四牡,四牡項領。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

方茂爾惡,相爾矛矣。既夷既懌,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寧。不懲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誦,以究王訩。式訛爾心,以畜萬邦。

2、《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兇,不用其行。四國無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於何不臧。

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今之人,胡慘莫懲?

皇父卿士,番維司徒,家伯維宰,仲允膳夫,棸子內史,蹶維趣馬,禹維師氏,醘妻煽方處。

抑此皇父,豈曰不時?胡為我作,不即我謀?徹我牆屋,田卒汙萊。曰予不戕,禮則然矣。

皇父孔聖,作都於向。擇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憖遺一老,俾守我王。擇有車馬,以居徂向。

黽勉從事,不敢告勞。無罪無辜,讒口囂囂。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職競由人。

悠悠我裡,亦孔之痗。四方有羨,我獨居憂。

民莫不逸,我獨不敢休。天命不徹,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3、《北山》

陟彼北山,言採其杞。偕偕士子,朝夕從事。王事靡盬,憂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鮮我方將。旅力方剛,經營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床,或不已於行。

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樂飲酒,或慘慘畏咎;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

4、《何草不黃》

何草不黃?何日不行?

何人不將,經營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獨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棧之車,行彼周道。

5、《大明》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

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

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於周,曰嬪於京。乃及王季,維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於周於京,纘女維莘。長子維行,篤生武王。保右命爾,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於牧野,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氵京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6、《棫樸》

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濟濟闢王,左右趣之。

濟濟闢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涇舟,烝徒楫之。周王於邁,六師及之。

倬彼雲漢,為章於天。周王壽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勉勉我王,綱紀四方。

7、《皇矣》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啟之闢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帝作邦作對,自大伯王季。維此王季,

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

受祿無喪,奄有四方。

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於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於孫子。

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於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於周祜,以對於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岡,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鮮原,居岐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帝謂文王:訽爾仇方,同爾弟兄。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

臨衝閒閒,崇墉言言。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是類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

臨衝茀茀,崇墉仡仡。

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

8、《下武》

下武維周,世有哲王。三後在天,王配於京。

王配於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媚茲一人,應侯順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茲來許,繩其祖武。於萬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來賀。於萬斯年,不遐有佐。

9、《文王有聲》

文王有聲,遹駿有聲。遹求厥寧,遹觀厥成。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崇,作邑於豐。文王烝哉!

築城伊淢,作豐伊匹。匪棘其欲,遹追來孝。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維豐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維翰。

王后烝哉!

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維闢。

皇王烝哉!

鎬京辟雍,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皇王烝哉!

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10、《假樂》

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千祿百福,子孫千億。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威儀抑抑,德音秩秩。無怨無惡,率由群匹。

受福無疆,四方之綱。

之綱之紀,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於天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

11、《卷阿》

有卷者阿,飄風自南。豈弟君子,來游來歌,以矢其音。

伴奐爾遊矣,優遊爾休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似先公酋矣。

爾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百神爾主矣。

爾受命長矣,茀祿爾康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純嘏爾常矣。

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豈弟君子,四方為則。

顒顒卬卬,如圭如璋,令聞令望。

豈弟君子,四方為綱。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於天子。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傅於天。藹藹王多吉人,維君子命,媚於庶人。

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々萋萋,雍雍喈喈。

君子之車,既庶且多。君子之馬,既閒且馳。矢詩不多,維以遂歌。

12、《民勞》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無縱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遠能邇,以定我王。

民亦勞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國,以為民逑。無縱詭隨,以謹惛怓。式遏寇虐,無俾民憂。無棄爾勞,以為王休。

民亦勞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師,以綏四國。無縱詭隨,以謹罔極。式遏寇虐,無俾作慝。敬慎威儀,以近有德。

民亦勞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國,俾民憂洩。無縱詭隨,以謹醜厲。式遏寇虐,無俾正敗。戎雖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勞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國,國無有殘。無縱詭隨,以謹繾綣。式遏寇虐,無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諫。

13、《抑》

抑抑威儀,維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職維疾。哲人之愚,亦維斯戾。

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

有覺德行,四國順之。訏謨定命,遠猶辰告。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其在於今,興迷亂於政。顛覆厥德,荒湛於酒。女雖湛樂從,弗念厥紹。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無淪胥以亡。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維民之章。修爾車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蠻方。

質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無易由言,無曰苟矣,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無言不仇,無德不報。惠於朋友,庶民小子。子孫繩繩,萬民靡不承。

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顏,不遐有愆。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無曰不顯,莫予雲覯。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闢爾為德,俾臧俾嘉。淑慎爾止,不愆於儀。不僭不賊,鮮不為則。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彼童而角,實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緡之絲。溫溫恭人,維德之基。其維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其維愚人,覆謂我僭。民各有心。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誰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樂。視爾夢夢,我心慘慘。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匪用為教,覆用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於乎,小子,告爾舊止。聽用我謀,庶無大悔。天方艱難,曰喪厥國。取譬不遠,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14、《崧高》

崧高維嶽,駿極於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

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四國於蕃,四方於宣。

亹亹申伯,王纘之事。於邑於謝,南國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執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謝人,以作爾庸。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田。王命傅御,遷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營。有俶其城,寢廟既成。既成藐藐,王錫申伯。四牡蹻々,鉤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車乘馬。我圖爾居,莫如南土。錫爾介圭,以作爾寶。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邁,王餞於郿。申伯還南,謝於誠歸。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於謝。徒御嘽々。周邦鹹喜,戎有良翰。不顯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憲。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萬邦,聞於四國。吉甫作誦,其詩孔碩。其風肆好,以贈申伯。

15《烝民》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監有周,昭假於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是式。威儀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纘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納王命,王之喉舌。

賦政於外,四方爰發。

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禦。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

仲山甫出祖。四牡業業。征夫捷捷,每懷靡及。四牡彭彭,八鸞鏘鏘。

王命仲山甫,城彼東方。

四牡騤々,八鸞喈喈。仲山甫徂齊,式遄其歸。

吉甫作誦,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16、《江漢》

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遊,淮夷來求。既出我車,既設我旟。匪安匪舒,淮夷來鋪。

江漢湯湯,武夫洸々。

經營四方,告成於王。四方既平,王國庶定。

時靡有爭,王心載寧。

江漢之滸,王命召虎:

式闢四方,徹我疆土。

匪疚匪棘,王國來極。於疆於理,至於南海。

王命召虎:來旬來宣。文武受命,召公維翰。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錫爾祉。

釐爾圭瓚,秬鬯一卣。告於文人,錫山土田。於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萬年!

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

17、《常武》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整我六師,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國。

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處,三事就緒。

赫赫業業,有嚴天子。王舒保作,匪紹匪遊。徐方繹騷,震驚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驚。

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闞如虓虎。鋪敦淮濆,仍執醜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

王旅嘽々,如飛如翰。如江如漢,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綿綿翼翼。不測不克,濯徵徐國。

王猶允塞,徐方既來。

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來庭。

徐方不回,王曰還歸。

18、《烈文》

烈文闢公,錫茲祉福。惠我無疆,子孫保之。無封靡於爾邦,維王其崇之。

念茲戎功,繼序其皇之。

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

不顯維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19、《我將》

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

儀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文王,既右饗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20、《執競》

執競武王,無競維烈。不顯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

斤斤其明。鐘鼓喤々,磬莞將將,降福穰穰。降福簡簡,威儀反反。既醉既飽,福祿來反。

21、《桓》

綏萬邦,屢豐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

保有厥士,於以四方,克定厥家。

於昭於天,皇以間之。

22、《玄鳥》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後,奄有九有。商之先後,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

龍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來假,來假祁祁。景員維河。殷受命咸宜,百祿是何。

23、《殷武》

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深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

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闢,設都於禹之績。歲事來闢,勿予禍適,稼穡匪解。

天命降監,下民有嚴。不僭不濫,不敢怠遑。

命於下國,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

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壽考且寧,以保我後生。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斷是遷,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閒,寢成孔安。

二十三篇《詩經》原文讀完,你認為懷遠“四方湖”的名稱來歷,與《詩經》、尹吉甫、向國、兮甲盤有必然關係,還是筆者個人的牽強附會與一廂情願呢?

因此,在無任何文物考古證明的前提下,筆者根據在向國向城故土上的生活經歷與所見所聞所感,透過各方論述、求證,得出一個肯定的結論:《詩經》產生於向國、發展於向國;尹吉甫工作於向國、詩經作品產生於向國;向國向城與四方湖,是《詩經》中相當一部分作品的來源,是《詩經》研究的活化石;向國向城遺址與四方湖一體,是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世界文化遺產。

作者: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