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廈門出現氣象特旱:公園裝霧噴噴頭補水

作者:由 福州新聞網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3-19

林曉晴的結局是什麼象

這兩天又是多雲的天氣,朵朵白雲不但沒有起到陽傘的功能,反而像蒸鍋的蓋子一樣,讓人們感到很悶熱,容易出汗。昨天午間,東渡國家氣象站最高氣溫達到35。2℃,成為今年第22個高溫日。中伏的第一天就顯示了高溫的威力。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雨水持續偏少。從氣象部門統計的資料來看,今年以來截至7月20日,我市島內(以東渡站資料為準)的降水量是381。3毫米,島外(以同安站的資料為準)的降水量是57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53。9%和39。1%,均為異常偏少,其中島內為觀測歷史同期最少,島外第二少。目前我市已經出現氣象特旱。

氣象專家分析說,今年副熱帶高壓從春季開始就處於一種偏強的情況,特別是進入6月以後,副熱帶高壓的中心長期控制著華南區域,造成該區域高溫少雨。同時,西北太平洋這個颱風溫床也一直被副熱帶高壓影響,未能形成颱風。今年7月預計將出現歷史上首次“空臺(無颱風)”,降水來源偏少,因此整個雨量嚴重不足。

根據資料顯示,1949年以來的每年7月,西北太平洋上還未出現過7月“空臺”的現象,此前最少的年份,7月也有1個颱風生成,分別是1954年、1957年、1985年、1998年。7月常年平均有4。1個颱風生成。

預計,明天開始,隨著副熱帶高壓北抬,副熱帶高壓中心也會遠離我們,我市天氣將開始不穩定,多雷陣雨天氣,以陣性降水為主,局地有雷電、強降水和短時大風等。不過,氣溫依舊不會有太大幅度的下降,天氣總體還是比較熱,只不過從晴熱變為悶熱、溼熱。提醒市民多補充水分,注意休息,做好防暑降溫措施。

預計8月份我市的降水量將在200毫米-220毫米之間,相比常年正常略多。屆時,經過幾次雨水的滋潤,我市旱情將有望得到緩解。

【公園】

霧森系統開放時間縮短

廈門出現氣象特旱:公園裝霧噴噴頭補水

植物園網紅拍照景點之一的熱帶雨林區。 陳立新攝

昨日,記者在市園林植物園看到,萬石水庫的水位很低,庫底的不少岩石裸露在外。據瞭解,針對這一情況,植物園已在綠化養護方面採取了節水措施。

萬石水庫不僅是植物園的一處主要景點,更是園區內的供水“主力”,園區內百分之六十的綠化養護都是依靠抽這個水庫的水來進行澆灌。但是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市缺少有效降水,再加上近期持續的高溫天氣蒸發量大,水庫的蓄水量持續告急。經過初步測量,目前水位只有兩米左右,很快就要見底了。另外園區處於水務供水管道的末端,通常水壓也很低,進水量減少。

市園林植物園副主任劉維剛告訴記者,原來抽水泵水管接入水庫中,長度十多米就能抽到水了,現在水位低,水管長度延伸了近五十米還抽不到水,這也直接影響了園區內的綠化養護。為了應對用水緊張的情況,植物園已經採取各項節水限水措施。在綠化養護方面,嚴格控制澆灌的用量和時間,要求養護工人對比較耐旱的植物,或者還沒表現出明顯缺水的,就暫時不澆水。對噴灌澆水也進行了控制,儘量採用人工澆水,將有限的水用在需要的地方。

此外,植物園網紅拍照景點之一的熱帶雨林區,因缺水原本每天霧森系統開放時間是4個半小時,現在將每天的開放時間縮短為兩個半小時,即上午9:30-11:00、下午3:00-4:00。根據計算,兩個小時可以節省20多噸的水。

廈門出現氣象特旱:公園裝霧噴噴頭補水

薛嶺山公園在兩個月前安裝了200個霧噴噴頭,精準補水,避免浪費。 陳立新攝

薛嶺山公園也採取了節水措施。廈門湖裡城頤公園管理有限公司園容部經理章鷹介紹,為了減少人工澆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用水浪費,薛嶺山公園在兩個月前就安裝了200個霧噴噴頭,位於園區內標誌性景點彩虹雲梯的臺階兩邊。霧噴噴頭覆蓋範圍精準,出水量較小,可以慢慢出水,慢慢滲透,很精準地為周邊植物補水,加上定時控制,避免浪費。此外錯峰澆水以及建立用水管理制度等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水緊張的現狀。

【農田】

瓜果收穫季急需用水

廈門出現氣象特旱:公園裝霧噴噴頭補水

經過澆灌的茄子長勢良好。

今年以來,同安區降水量異常偏少,截至7月23日,同安站總降水量57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39。1%。全區水庫蓄水2232萬立方米,較歷史同期減少44。5%。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同安區五顯鎮上厝村、同安城東萬畝蔬菜基地等地採訪,由於高溫少水,農田“喊渴”,農戶們不得不冒著高溫引水灌溉。

昨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同安區五顯鎮上厝村,在村口處,一處茄子地枝葉枯萎,就連長成熟的茄子也是乾癟乾枯的。“近來茄子價格特別低,加上遇到乾旱,管護成本增加,就決定把這一部分茄子地捨棄掉,過段時間再進行處理。”茄子地的主人葉先生說,他不僅種了1。7畝的茄子,還種了3畝水稻。

記者看到,葉先生的3畝水稻田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場景,一邊的水稻已經全部結穗,另一邊的水稻卻是幾乎沒有結穗。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場景?葉先生解釋說,茄子和水稻平時都是靠一口井水在灌溉,長時間不降雨,井水水位下降,已經無法供應全部的田地了,所以田地才會這樣。

而另外一處茄子地上茄子長勢良好。“往日裡農田的灌溉主要依賴井水和村裡的池塘,近來池塘裡水少了很多,僅勉強夠用。”農戶葉文踐告訴記者,茄子地通常一週只需要灌溉一次,而近段時間沒有降雨,加上高溫,每兩三天就得引水灌溉一回。

昨日,記者採訪了廈門天巖山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曉晴。林曉晴說,合作社配有抽水泵和蓄水池,可以滿足果蔬生產用水需求,不過氣象特旱確實給果蔬灌溉帶來不少的影響。現在正值絲瓜、苦瓜、青瓜、茄子等果菜類收穫季,如果缺水很容易影響瓜果的結果質量,所以,連日來合作社果菜類的大棚裡,噴淋裝置一天都要啟動4次,每3天進行一次灌溉,保證補充足夠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