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第四正規化再遞表:虧損逐年遞增 三年多狂虧33億

作者:由 新浪科技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5-12

判斷r屬於第幾正規化

第四正規化再遞表:虧損逐年遞增 三年多狂虧33億

文 | 新浪科技 周文猛

編輯 | 韓大鵬

劃重點:

1、距離遞表失敗僅僅10天,決策類AI企業第四正規化再次遞表,身為AI獨角獸,依舊難逃“增收不增利”的魔咒。

2、第四正規化3年多產生虧損淨額人民幣3。724億元、7。182億元、7。502億元及14。776億元,累計虧損已達到33億元。

距上一次遞交的赴港招股說明書失效10天后,昨日晚間,決策類AI企業第四正規化再一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啟動赴港上市準備。

緊湊的步伐,凸顯了第四正規化對於赴港招股的強烈渴望。

然而,在眾多AI企業先後流血上市,市場對於人工智慧企業上市態度搖擺不定的當下,三年半虧損近30億元,經調整後虧損13。2億元的第四正規化,能否扭轉市場偏見,主導自己的命運?

第四正規化再遞表:虧損逐年遞增 三年多狂虧33億

創業7年,虧損30多億

再過兩個月,第四正規化創始人戴文淵,即將迎來自己39歲生日。這位曾獲得ACM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世界冠軍的天才科學家,也可能很快地迎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IPO。

2015年,戴文淵聯合楊強、陳雨強以及胡時偉三位好友,創立了第四正規化。起初,他們試圖去做一款高效的工具級產品,但最終因客戶需求分散,不了了之。隨後,團隊進行了思路的轉變,在2016年7月開發了一個能夠讓非專業人士使用的機器學習平臺——先知,致力於讓一個完全不懂技術的小白,也能夠透過運用此資料架構平臺2周內成為AI專家。

隨著先知系統的研發,公司一路開啟了高速的融資發展之路。

據新浪科技統計,截至IPO之前,創立7年的第四正規化已完成了12輪融資,在2020年4月獲2。3億美元C+輪融資後,公司估值20億美元,隨後又在2021年獲得7億美元融資。IPO前保守估值為30億美元。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目前戴文淵持有公司24。25%的股份。

在營收方面,第四正規化2018年至2020年營收分別為:1。278億元、4。595億元以及9。422億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公司營收13。447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5。739億元,增長了134。3%。

第四正規化再遞表:虧損逐年遞增 三年多狂虧33億

但是,在營收增速喜人的同時,第四正規化營收虧損持續擴大的事實,也在引起業界的關注。

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第四正規化分別產生虧損淨額人民幣3。724億元、7。182億元、7。502億元及14。776億元,累計虧損已達到33億元。經調整後虧損淨額分別為人民幣2。116億元、3。225億元、3。903億元及3。931億元,呈擴大狀態。

營收增長的背後,第四正規化依然逃不出AI企業“增收不增利”、虧損不斷的“魔咒”。

能否過會,答案存疑

事實上,去年8月13日,第四正規化在港股遞交了招股書。不過遺憾的是,由於6個月之內沒能透過聆訊,今年2月14日,第四正規化的IPO申請狀態已轉為“失效”。據當時第四正規化迴應外界稱:“公司上市程序仍在正常推進中,目前正在更新材料。”

如今二度赴港IPO能否成功透過聆訊,目前結果仍然難以預測。

從商用型別角度來看,目前國內人工智慧領域主要存在4類企業,分別是視覺類AI企業,最重要的應用是人臉識別和自動駕駛,典型公司有商湯、曠視等企業;第二類是語音語義AI企業,典型公司有科大訊飛;第四正規化屬於第三類的決策類AI企業,可以簡單地理解為“AI下棋”,AI具有推理判斷等決策能力;此外,還有類似於波士頓動力等人工智慧機器人企業。

對於這些企業而言,除了目前科大具備正向盈利能力之外,其他企業幾乎清一色地處於鉅額虧損狀態。

據此前商湯科技招股書顯示,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湯分別淨虧損34。33億元、49。68億元、121。58億元及37。13億元,共計242億。經調整之後,公司的虧損淨額也保持在1。5億元、11。55億元、7。08億元及5。78億元。

第四正規化再遞表:虧損逐年遞增 三年多狂虧33億

據第三方諮詢機構灼識諮詢報告顯示,2020年,第四正規化是國內最大的以平臺為中心的決策類人工智慧提供商,佔據18。1%的份額。不過在市場佔有率靠前的情況下,公司依然沒能擺脫虧損的命運。

決策AI企業,難以決策命運

在去年8月,商湯科技正式遞交赴港招股說明書,隨後,公司快速過會併成功上市,成為港股“AI第一股”。上市之初,頂著“AI第一股”的名號,即使是在虧損的狀況之下,公司股價也一路攀升,最高時曾達到3000億左右。不過如今,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回撥後,公司股價也開始趨於理性,保持在發行價以上平穩波動。

此外,諸如創新奇智、鷹瞳科技等AI科技類,也已經成功登陸A股市場。與此同時,國內已透過上市聆訊且在等待上市的AI類企業,已有曠視科技、雲從科技兩家視覺類AI企業,以及諸如雲天勵飛等AI晶片類企業。

隨著越來越多的AI類企業開始排隊上市,在更加關注短期收益和企業盈利能力的股票市場,長期無法實現盈利的AI科技企業們,又將如何持續吸引投資者們的關注?

此前,第四正規化曾收穫了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以及紅杉資本等機構的投資。“五大行加身”以及明星投資機構的加持,讓公司在一級市場成為“寵兒”。

假若到了股票市場,決策AI類企業第四正規化,又真的能決策自己的命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