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劉邦當年對功臣痛下殺手,劉秀為何卻使其善終?三大原因令人歎服

作者:由 淺說星緣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6-11

劉秀施政的結局如何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之前曾給大家介紹過不少開國帝王,引發了讀者的強烈興趣。事實上,並非所有開國皇帝都會像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那樣誅戮功臣,比如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明末學者王夫之曾稱讚劉秀道:“三代之下,君臣交盡其美者,與光武為盛焉。”大意即自夏商周三代以來,直至明末清初的兩千餘年中,與臣下關係最為融洽的當屬東漢光武帝劉秀。

劉邦當年對功臣痛下殺手,劉秀為何卻使其善終?三大原因令人歎服

▲王夫之塑像

劉秀雖然是以漢室宗親身份奪得天下的,但其家境與蜀漢昭烈帝劉備一樣,都是平民百姓,青少年時還是當地有名的種田能手。只是由於王莽篡漢,劉氏興兵討伐,劉秀才與哥哥劉縯一起參軍伐新。昆陽一戰,劉秀以少勝多,徹底擊敗王莽新朝政權,後來又割據河北並召集人才。發展壯大後,劉秀陸續擊敗其他諸侯,最後順利稱帝登基,建立東漢王朝。

劉邦當年對功臣痛下殺手,劉秀為何卻使其善終?三大原因令人歎服

▲王莽劇照

在掃平天下的過程中,劉秀麾下先後湧現出馮異、鄧禹、耿弇、馬援等傑出武將,世人將其稱為“雲臺二十八將”。這些開國功臣的結局之所以不像前漢那樣,主要靠的就是與光武帝劉秀關係匪淺,而劉秀也因此被世人冠以“仁君”美譽,與臣下的關係被作為後世君臣關係之榜樣。劉秀能做到這些,固然有宅心仁厚的因素在內,但對於帝王而言,這並非決定性因素,主要還有三大原因。

劉邦當年對功臣痛下殺手,劉秀為何卻使其善終?三大原因令人歎服

▲綠林、赤眉起義路線圖

第一,劉秀稱帝乃是天命所歸。兩漢之交,民間流傳著一個神秘預言,而且在劉秀還未出生時就已廣為流傳並被明確記載於史書之中,即“劉秀當為天子”。預言傳開後,民間出現一本名為《赤伏符》的書,專門講述劉秀如何力挽狂瀾重建大漢的事情。此事看起來有些匪夷所思,像是有人故意為劉秀登基造勢,但不論如何,民間百姓都認為劉秀乃是天命所歸的正統皇帝,若有人敢起兵造反,百姓們是不會支援的。另一方面,大臣們也因為這一預言而對劉秀服服帖帖,根本不會萌生取而代之的想法,而且也順理成章地認為劉秀後裔也是天選之人。直至劉秀孫子漢章帝繼位,都沒有大臣敢挑戰皇權。

劉邦當年對功臣痛下殺手,劉秀為何卻使其善終?三大原因令人歎服

▲漢光武帝劉秀劇照

第二,劉秀登基時還很年輕。28歲起兵,不到三年就成功稱帝,劉秀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從起兵到一統天下,速度最快且最年輕的開國皇帝了。有意思的是,劉秀也算是歷史上學歷最高的開國皇帝,早年畢業於長安皇家太學,滿腹經綸詩賦,可以說是文武兼備。在起兵攻伐天下之時,劉秀麾下的將領們年齡幾乎都比他大,到劉秀65歲駕崩時,開國功臣僅剩下幾位沒有兵權又垂垂老矣的文臣,根本無法挑戰皇權。何況劉秀除學識卓越、深謀遠慮外,還有著無人可敵的個人魅力,這些才能讓他備受部下信服,極少有人敢對劉秀產生不臣之心,帝王如此強勢,誰能功高震主?所以劉秀也沒有必要對這些人痛下殺手。

劉邦當年對功臣痛下殺手,劉秀為何卻使其善終?三大原因令人歎服

▲東漢大臣劇照

其三,劉秀知人善用。史書評價其用人施政方略是“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王朝建立後,劉秀對前漢官僚管理制度進行了一定改革,讓那些功臣宿將們在高位退休後,依然能夠繼續擁有美名,並從制度與人文關懷上給予其關照,讓他們好頤養天年。如此一來,這些功臣們有吃有喝有錢花,還有著人人尊敬的好名聲,至於自己的子孫,都能憑祖蔭為官,表現好的還能封侯拜相。這樣一來,還有啥會冒著失去一切的風險去篡權造反呢?

參考資料:

《後漢書·卷一上·光武帝紀第一上》《試論漢光武帝劉秀的治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