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重慶一七旬老人常喊腿疼,竟是心血管疾病作祟

作者:由 慢新聞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6-26

老人總是感覺腿疼是為什麼

腿疼=關節炎?風溼病?NO! 日常生活中,常被忽視的腿部疼痛,背後可能還隱藏著心血管疾病。近日,重醫大附二院秀山分院心血管內科收治了一名時常腿麻腿疼、足部已出現潰爛的老人。經診斷,讓老人苦不堪言的腿疼,是由一種名為雙側股淺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症的心血管疾病引起的。

“人老先老腿。中老年人的腿疼乏力在初期常誤以為是骨質增生、風溼病或其他普通小病,病情從而貽誤。”秀山分院的陳運清教授提醒,生活中一旦出現腿疼,間歇性跛行等症狀,一定要當心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重慶一七旬老人常喊腿疼,竟是心血管疾病作祟

腿疼一年後就診 右腳出現潰爛

“哎喲,腿痛得很吶。”70歲的黃大爺是秀山人,從去年7月開始,這句話就時不時地出現在他的嘴邊。“一開始是左腿有點麻,我以為老年人年紀大了,行動出現遲緩也是正常表現,就沒在意。”黃大爺回憶,痛感一開始並不太明顯,除了偶爾的腿麻,就是走路不太利索,不時會腿疼。但當時只要休息一下,也就不太疼了。

自以為問題不大的黃大爺買了幾幅膏藥來貼,收效甚微不說,症狀卻反倒愈發嚴重。從最初的腿麻、小腿發涼到雙腿疼痛,病情惡化的速度讓黃大爺至今後悔不迭。“直到疼痛加劇,生活自理都出現困難,我才去醫院就診。”

接近一年的治療延誤讓老人入院時的症狀非常嚴重。接診的陳運清教授告訴記者,黃大爺年紀大,雙側股淺動脈閉塞,供血區域組織壞死、感染。這除了讓患者雙腿劇烈疼痛,也讓他右腳中拇指開始出現潰爛。

介入手術讓老人重燃走路的希望

入院當晚,黃大爺突發肺部感染,雖經過抗感染治療後體溫明顯好轉,但無疑也增加了行外周介入手術併發症的可能。病情危急,手術刻不容緩。在與患者家屬充分溝通病情後,陳運清圍繞術前準備、術中手術方案和術中、術後的併發症防治及流程等方面進行了細緻安排。

在血管外科唐博副主任的帶領下,歷經3。5小時的介入手術成功開通閉塞病變的血管,並對右側股淺動脈閉塞病變進行了造影。術後,黃大爺恢復良好,痛感也在逐漸減輕。陳運清透露,由於病情複雜,黃大爺這次只完成了左腿的手術。1個月後,他還需要進行右腿的第二次手術。

醫生提醒:出現這些症狀要及時就醫

“像黃大爺這樣的患者並不少見。”陳運清教授介紹,雖然患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產生的疼痛症狀出現在腿部,但其實肩胛骨、胸部、下顎等部位的疼痛也可能是由於心血管疾病的症狀。

凡提及血管疾病,很多人會率先想到心血管病和腦血管病。但其實,下肢血管病也很常見。“雖然常見,但不少患者就診時症狀嚴重,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病情貽誤,未得到及時治療。”陳運清告訴記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早期症狀多是腿腳發涼、發麻,腿抽筋;加重則會發展為“間歇性跛行”,即走路疼痛但一旦停下,疼痛便會緩解,但若繼續活動,疼痛會再次發生;如果“間歇性跛行”階段還無治療手段干預,“靜息痛”將會出現,即睡覺時都會反映出下肢疼痛;再貽誤病情者,就會出現下肢壞死、截肢,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腿疼像“報警器”,警示著心血管可能出現問題。其中,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病、吸菸等更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危險因素。“身體出現疼痛不適,錯誤觀點是“忍一忍”就過去了。但疼痛不會無故產生,地抓住身體的報警訊號。”醫生提醒,按時體檢,及時就醫很關鍵。

同時,如何預防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醫生提到了三點:一是避免久坐。每坐一小時要起身活動一下,做一些腿部伸展動作,比如反覆彎曲腿部關節等。二是適量運動,但也需避免過量運動。三是注意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多吃水果、蔬菜,注意低糖、低脂、低鹽飲食,少飲酒不抽菸,可適量飲用葡萄酒。

——END——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蕎/文 醫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