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作者:由 小悝說電影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7-13

電影美工師是做什麼的

作為同屬於第五代導演中的一員,馮小剛與張藝謀、陳凱歌等其他正兒八經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相比,有著極其鮮明的特質,其平民化的出身、未受過正統教育的薰陶,讓他的電影與其他導演的電影相比具有著天壤之別的視角。

在馮小剛的諸多電影作品中,“接地氣”是一個顯著標籤,因為馮小剛從入行開始,就面對著市場中激烈的競爭,所以他必須拍出觀眾喜聞樂見的作品才能生存下去。

“接地氣”這個標籤讓他的電影很少走出國門走上國際舞臺,但同樣也是這個標籤讓他後來開創的賀歲檔電影,大受市場歡迎。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縱觀馮小剛的整個演藝圈生涯,有兩個時間點最為重要,分別是1997年和2007年,為什麼?

1997年馮小剛執導《甲方乙方》,大獲成功,並開創了賀歲檔;2007年,功成名就的馮小剛不再滿足於馮氏喜劇,開始轉型追求自己的內心,以求滿足自己的表達慾望。

所以,今天我們將以這兩個時間點為基準,來剖析馮小剛的演藝圈生涯。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1997年以前-打拼探索

馮小剛出生在北京的一戶普通家庭,高中畢業後,透過個人努力,他進入了北京軍區文化單位。從部隊正式轉業後,1984年,馮小剛在鄭會立執導的劇情片《生死樹》中擔任美術助理,從而正式進入電影圈。1985年,馮小剛來到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擔任美工師,並利用這份工作,參與了較多的影視作品製作。

但此時的馮小剛,依舊只是一個在影視圈邊緣轉悠的小人物。真正讓馮小剛進入核心影視圈的,是1991年與鄭曉龍一起合作,擔任劇情片《遭遇激情》的編劇。

在隨後的幾年,馮小剛除了繼續在影視圈編劇,還經常跨界創作小品、相聲,這些經歷都為馮小剛以後的電影創作積累的大量的經驗。在此期間,馮小剛與王朔、馬未都寫出來風靡一時的《編輯部的故事》,與鄭曉龍聯合執導紅遍大江南北的《北京人在紐約》。讓馮小剛在影視圈暫露頭角。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1994年,在影視圈中折騰了十年的馮小剛交出了自己的處女作——自編自導的《永失我愛》。電影改編自王朔的小說《空中小姐》,劇情十分狗血,頗有現在韓劇的套路影子在裡面。

電影中郭濤飾演的蘇凱是一個貧嘴油滑的個體司機,一次偶然的出行邂逅了徐帆飾演的空中小姐林格格,並且一見鍾情。為了套近乎蘇凱幾乎喝光了飛機上庫存的所有啤酒,在蘇凱瘋狗式的追求下,二人迅速陷入熱戀之中。可就在二人打算在河邊搭一間小木屋準備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的時候,蘇凱被檢查出得了一種罕見的肌無力性疾病。生命所剩無幾的蘇凱絕望的將即將結婚的林格格趕出家門,要在小木屋中獨自了此殘生。然而得知真相的格格的同事楊豔卻選擇了照顧蘇凱,相依為命的二人漸生情愫。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可以說,整部電影的劇情就是充滿套路的,電影中過多的煽情和強烈的個人表達風格,表現出馮小剛此時並不成熟的電影技巧。

此後三年,馮小剛陸續指導了幾部風格不一的影片,也為電影電視做著編劇,同時還創作小品,但都反響不大。

直到時間來到1997年:

1997年以後,2007年以前-馮氏喜劇

《甲方乙方》

1997年,《甲方乙方》橫空出世,自編自導自演,不光拿下了當年的國產票房冠軍,還開創了賀歲檔這個全新的沿用至今的電影檔期概念,馮小剛自此一炮而紅。

現在來看,《甲方乙方》是一部完全由各種“段子”和“故事”憑藉而成的電影,這與馮小剛此前經常涉足小品和相聲的創作經歷有關。但馮小剛聰明的地方在於給故事套上了一個新鮮有趣的馬甲——“好夢一日遊”,這個設計讓讓觀眾忽視了故事的延續性,從而使得整部電影在故事上的缺陷被完美掩蓋。

好夢一日遊,契合了每個人都想要夢想成真但卻苦於被現實各種各樣的原因所束縛的痛點。如果你是個想要馳騁沙場的軍迷,它可以讓你當一天的巴頓將軍;如果你是人人愛戴的大明星,厭倦了眾星捧月的生活,它可以讓你一秒鐘變成路人;如果你是個天天龍蝦魚翅的大老闆,想過兩天苦日子,它依然可以如你所願。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這些夢想故事之間沒有什麼聯絡,就像是看了一部小品的合集。但裡面也融入了馮小剛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同時對官方話語的調侃性解構,也讓這部電影有了一點現實主義的風格。

《不見不散》和《沒完沒了》

憑藉著《甲方乙方》聲名鵲起的馮小剛趁熱打鐵,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別推出了《不見不散》和《沒完沒了》,這三部電影風格上十分接近,都是典型的馮氏喜劇。

除了風格接近,這兩個電影同樣也大獲成功,這讓馮小剛的票房號召力迅速增加。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不見不散》講述了葛優飾演的劉元和徐帆飾演的李清發生在美國的愛情故事,在敘事上以時間為分界點,以男女主人公在一段時間內的幾次相遇展開故事情節。在這部電影裡,除了經典的耍嘴皮子的抖包袱的手法,馮小剛把影片拍得浪漫感人,追求既有很強的愉悅觀賞性又不失藝術個性和品味,同時展現了美國華人生活的辛酸與無奈。

此前馮小剛參與編劇的《北京人在紐約》告訴中國觀眾,美國不是想象中的黃金天堂,這一次的《不見不散》更是直接將美國的各種負面赤裸裸地展現在觀眾眼前:李清剛來加州,就被劫匪搶了個底朝天;找個老鄉想要尋求安慰,劉元卻勸她趕緊回去;好不容易想吃頓像樣的飯,還遇到持槍的恐怖分子;就連葛優這個大老爺們在街上都被吃豆腐。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所以,這部電影將馮小剛彼時的一些民族意識給表現了出來,比如電影中,劉元教美國人中文:“同學們辛苦啦”“為人民服務”。

相比較於《不見不散》的故事發生在美國,《沒完沒了》迴歸到了馮小剛最熟悉的北京,這部電影充滿了北京人的市井氣息,故事的主題也是大家所喜聞樂見的“追債”。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葛優飾演的韓冬是個常年給旅行社做包車服務的計程車司機,但傅彪飾演的旅行社老闆阮大偉長期拖欠韓冬包租費。某天,韓冬的姐姐發生意外變成了植物人躺在醫院,需要大筆醫療費。無奈之下,韓冬決定綁架阮大偉的女友小芸。

小芸一開始比較害怕,但她轉念一想,剛好可以利用這次綁架試試阮大偉對自己有多重視。結果兩人結成統一戰線,一起捉弄阮大偉。

這部電影是馮小剛的第三部賀歲片,同樣是用誇張的手法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同樣充滿著京味,同樣表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實感。這部電影裡,表現最好的還不是葛優,而是傅彪。作為一個反角,傅彪將那種小老闆的市儈中帶著一丁點善良的微妙感覺給完美的演繹了出來。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大腕》

2001年的《大碗》,陣容很國際化,除了雷打不動的葛優,還請來了香港的關之琳和美國的知名演員唐納德·薩瑟蘭。風格上除了標誌性的馮氏喜劇標籤以外,還注入了非常強的黑色荒誕色彩,讓人耳目一新,豆瓣上至今存在著一條高贊短評:“幾乎是馮小剛最好的電影”,荒誕的外衣包裹下就是一副不堪一擊的醜陋身軀,具有強烈的社會諷刺感。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馮小剛之前的電影都是那種優哉遊哉的感覺,但這部裡他使用了大量的近景和特寫鏡頭,讓電影散發出一種癲狂魔幻的氣質。在新千年的大背景下,電影中的大家都像瘋了一樣掙錢斂財,尤其是泰勒那場荒誕無比的葬禮,就像是一出時代的鬧劇。

整部電影裡,最出彩還是最後李誠儒那段偉大預言性質的瘋話。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手機》

2003年的《手機》,展現出馮小剛對於快速變化的時代的敏感,在移動網際網路還沒有來臨的200年,手機也沒有像現在這樣普及,僅僅只是通訊與簡訊這兩個功能,就讓馮小剛感受到手機對於現代人性的異化現象。

作為又一部經典的馮氏喜劇,整部電影的節奏比較歡快,電影裡,著名主持人嚴守一週旋在妻子與兩個情人之間,而這一切的紐帶,就是口袋裡那個隨時會響起鈴聲的手機。雖然整部電影的故事是以男女主角和朋友們互相耍貧嘴為主,但鏡頭語言、場景設計、演員表演、現場布光都非常成熟,而且帶著一種幽默的悲觀。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在電影裡,手機鈴聲在大多數時候,都讓嚴守一膽戰心驚。最終電影還是藉助張國立扮演的費墨說出了馮小剛想要表達的一句話——這不是手機,這是手雷。

《天下無賊》

2004年的馮小剛,憑藉幾部賀歲檔影片的成功,已經成為了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但他深知僅僅只做喜劇是不行的。所以,他拍出了《天下無賊》。這部電影相對於以後的轉型來說,並不徹底,雖然基本拋棄了馮氏喜劇中的市井氣息,但依然沒有完全拋棄馮氏喜劇的路子。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電影裡,劉德華飾演的王薄與劉若英飾演的王麗是一對最佳賊拍檔,靠行騙為生。影片開頭就仙人跳蒙了傅彪飾演的傻大款,騙來了一輛寶馬車。但因懷了王薄的孩子,王麗決定收手贖罪,擰不過的王薄只好把車賣了,登上一列火車。

在火車站遇到剛剛從城市裡掙了一筆錢準備回老家用它蓋房子娶媳婦的農村娃子傻根後,王麗被他的單純打動,決定暗中保護不使他的辛苦錢失竊。不料傻根的錢早被以葛優飾演的黎叔為頭目的另一著名扒竊團伙盯上,於是黎叔領導的盜竊團伙與王博王麗圍繞著傻根兜裡的6萬塊錢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可以說這部作品就像一個狼想要吃掉羊、獵人拼死保護羊的童話故事,是部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傳奇劇。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希望有一個沒有賊的世界,固然是一個很幼稚的想法,但馮小剛在裡面注入了大量的信仰的成分,這也賦予了主人公一層自我救贖的色彩。

《一聲嘆息》和《夜宴》

這兩部電影是馮小剛專注於馮氏喜劇時期的兩個另類,也是馮小剛不斷掙扎於追求自我和追求商業之間的矛盾外化的表現。

《一聲嘆息》拍於世紀之交的2000年,他拋棄了最拿手的喜劇套路,拍了一部相當正兒八經的家庭倫理劇,這也是馮小剛作品裡比較被人忽視的一部。這部作品拍的非常接地氣,裡面的每一個角色,都像是你在生活中隨時都能碰見的普通人。

電影故事的主軸是一場十分掙扎的婚外情,張國立飾演的梁亞洲是一個編劇,有一天影視公司的劉總給他在三亞租了一套房子,專門供他寫作,同時還找來公司一個叫李小丹的姑娘給他當助手。一來二去孤男寡女,兩個人就互相動了心。

梁亞洲回到北京後,覺得兩邊都是愛,無法放下任何一邊,於是無奈掙扎在兩個女人之間,還經受著道德與良心的折磨。最終梁亞洲在身心俱疲了幾年後,說出這句話:千萬千萬別走到我這一步,她就是一仙女,你也得忍了,再說哪有仙女啊。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2006年的《夜宴》,對於馮小剛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因為宮廷古裝戲之前從來沒有拍過,而且以前拍的電影大多都是普通民眾下的視角,都是小場面小打小鬧。

《夜宴》最終的成績並不好,雖然有著2000萬美金的預算,佈景、音樂、服裝、道具、攝影全都是頂配,風格上完全是一部正劇,一點調侃搞笑的意味都沒有,是一部很用心的作品。但故事與對白顯得比較生硬,而且第一次看到葛優演皇帝,讓人十分出戲,沒有什麼代入感。臺詞更是有濃重的舞臺劇味道,在電影裡顯得雜亂且奇怪。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順風順水了十年的馮小剛,第一次讓人看到了失敗的感覺。

2007年以後-追求內心

此前的十年,馮小剛幾乎把所有事情都做對了,過往的成功,讓他可以撬動更多的資源,就像他自己說的,他已經證明了自己,是時候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所以,2007年,馮小剛拿出來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作品《集結號》。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電影改編自小說《官司》,王牌編劇劉恆將它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整個電影被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上下半場,上半場是血肉橫飛的戰場,下半場是心酸艱難的討要說法。

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在與對老兵穀子地的塑造,真正做到了有血有肉,這在當時來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以前的戰爭片裡,英雄大多是光榮的犧牲、英勇的就義,有著不屈的信念,但是卻疏於對人性的具體刻畫,讓人對英雄有著很強的距離感。

而穀子地自始至終都不是個傳統意義上的英雄,故事一開始他就被關了禁閉,在接到命令的時候,第一個想法就是和領導講條件。在穀子地看來,他骨子裡並不想打內戰,最好是任務能夠完成,自己九連的弟兄們也能全身而退。這樣的刻畫,讓穀子地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馮小剛沒有把鏡頭對準大的歷史框架,而是展現渺小的人情世故,所以這部電影也被稱為是馮小剛的成熟之作,是馮小剛導演生涯的分界點。

所以在《集結號》之後,他陸續拍攝了《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以及《芳華》,這幾部電影更像是馮小剛將他自己對於戰爭、對於災難、對於國家、對於社會和對於歷史的思考,並且這種思考都對焦於歷史洪流之下的普通人,讓所有的觀眾都感同身受。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唐山大地震》表現的是1976年新舊時代的斷崖下,人們的掙扎。母親、女兒、兒子,每個人都有著很深的心理創傷。馮小剛把這樣一個災難下支離破碎的家庭重新粘合在一起,隱喻了整個名族的堅韌與希望。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一九四二》從電影的品質角度上來說,並不是很好,最大的問題在電影缺乏強烈的戲劇張力,單單一個“慘”字,不足以支撐一部兩個半小時的電影。

雖然誠意毋庸置疑,所有的演職人員也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在拍攝的近半年時間裡,為了更好的表現災民,主創們都主動餓肚子。但不少觀眾依然覺得節奏過於緩慢,更像是災民眾生相下的流水賬,而且煽情的手段過於單一直白,不如《唐山大地震》那樣有感染力。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在此期間拍攝的《私人訂製》和《非誠勿擾》,則更像是馮小剛為了迎合市場穩定資方而交出的作業,電影無論是在質量上還是口碑上,都算是馮小剛的下乘之作。

在這之後,馮小剛放慢了腳步,2014年,他導演了那一年的春晚。2015年他去主演了管虎導演的《老炮兒》,並且憑藉著六爺這個角色,一舉拿了金馬獎影帝。充分證明了一句話:不拿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2016年,馮小剛拍出了一部奇怪的作品《我不是潘金蓮》,說它奇怪主要是指影像形式,採取了圓形和方形的電影構圖,給人一種很特別的觀感。這部電影也因為這特別的形式被進行了很多解讀。

馮小剛除了是一個知名導演和演員,其與其他正兒八經科班出身的導演不一樣的是,他經常會像《老炮兒》的六爺一樣,像中國的演藝圈開炮,也因此贏得了“小鋼炮”的綽號。

馮小剛:不當影帝的美工,不是好導演

雖然已年過六十,但其身上依然充滿了一種耿直的氣質,無論你喜不喜歡他的電影,你都不得不承認,沒有馮小剛的中國電影,會十分無趣,試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