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畫眉林中鳥:宋朝繪畫哲學中的無限理性美感

作者:由 靜靜文化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7-18

宋初中原畫派以誰為代表

導語:

任何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藝術發展趨勢都受到當時政治、文化和經濟背景的影響,在五代十國時期(907-979)繼承了西蜀南唐的畫法,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畫家。這種優秀的藝術文化被宋朝傳承汲取,

宋朝皇帝以知識淵博而自豪,再加上當時南方財富迅速積累與相對和平的時代基礎,宋朝將藝術奉獻的文化發展到了極致。

皇帝本人也會受到藝術方面的訓練,並把儘可能地資助藝術視為自己的統治義務,其他富賈紛紛效仿此法,於是在宋朝繪畫開始繁榮了起來。

隨著繪畫的進一步發展,宋朝(960-1279)的繪畫達到了一個新的複雜水平。宋朝對繪畫的整體概念是以中國的傳統哲學道家為基礎的,道家強調,人類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微塵,自然才是萬物的歸屬,無為而治是人應該遵循的規則。而與此有別的儒家學者往往追求他們認為所造成社會和自然現象的模式和原則,

這種在不同朝代受到統治者不同青睞的學說深刻的體現在了北宋與南宋的繪畫之中。

一、北宋繪畫人性與共性的統一,真實恢弘的情景再現

北宋時期(960-1127年),

翰林院促進了繪畫技術的發展,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畫家,分別創作不同的題材,從山水畫到人物畫,透過宗教寓言、民間習俗故事來刻畫人物。

縱觀全域性,北宋時期的山水畫藝術成在於它為後世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藝術財富,其在理論知識上的儲備與繪畫藝術上的實踐都可以將它稱為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開端。

宋朝在經歷了一段混亂的時期後統一了中國,繪者前往山裡重新感受大自然的純淨和誠實,因此產生了一批用水墨在絲綢上創作的山水風景畫。這些畫是樸素和寧靜的,

它們反映了宋代民族核心的知識和精神上的平靜,也常常被稱為中國社會的隱喻。

當時的畫家們掌握了複雜而具有現實主義的場景修飾方法,用前景和廣闊的開放空間在背景的技法,新增遠處的山峰從雲霧中拔地而起,江河從遠處奔流而來的恢弘景色。

在北宋之前的山水畫,尤其是唐代時期的山水畫,因為眾多藝術家的推波助瀾,中國山水畫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山水畫的寫實性和創造性大大提高,技法也不斷進步,尤為代表的是開創青山綠水畫的李思訓父子以及水墨山水畫的王維。

即使唐朝是個人傑輩出的時代,由於侷限性他並未對畫家們實施統一性機構的管理,即使有也不全面。

北宋山水畫的代表人物以宋初為例就是中原畫派的三位巨匠:李成、關同、范寬。關同的峭拔、李成的曠遠和范寬的雄傑,代表了宋初山水畫的三種風格。以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為例,范寬在這幅山水畫中運用了主體突出的構圖,即主峰十分龐大具有壓迫感,並運用傳統繪畫手法淡墨皴,結合巨大的石塊佔據了前景,呈現在觀者眼前。

畫眉林中鳥:宋朝繪畫哲學中的無限理性美感

圖 1 范寬《溪山行旅圖》

在群山的背後,你可以看到范寬使用清晰、細緻的筆觸描繪出覆蓋著樹木的岩石露頭。再仔細一看,你會看到兩個人趕著一群驢子,驢馱著木柴,還有一座寺廟部分隱藏在森林裡。背景中,一座中央山峰從霧氣瀰漫的峽谷中升起,兩側是兩座較小的山峰。這張由砂礫岩石構成的實心螢幕佔據了近三分之二的畫面。中央山峰的絕對高度被從峰頂附近的縫隙中垂直落下並消失在狹窄山谷中的瀑布所突出。

這座山的形態準確地反映了陝南和河南省西北部的地質特徵——濃密的植被只生長在陡峭的赤壁頂部,生長在黃土高坡的細粒土層中。

這些山呈三角形,都有著很深的裂縫。在這幅畫中,范寬在塑造山脈時,採用了精闢的增厚減薄的輪廓筆法。有力的、銳利的筆觸描繪了這些乾燥的樹幹。

看到這幅畫時你甚至能夠想象出來,范寬望著大自然,仔細地研究著周圍的世界。他表達了自己對自然最真實的反應,當范寬試圖用視覺上的反饋來描述宇宙的外在真理時,他同時也發現了內心的真理。

范寬繪畫風格大膽直接,這種豪放的情緒卻最能生動地展示出他對自然之美與威嚴的尊重,對於人類渺小謙卑的敬畏。

二、北宋山水畫中豪邁奔放的‘尚意’生存哲學文化

范寬的山水畫是中國山水畫的一個大膽直接的例子,經過長期的政治分裂(五代時期的紛爭),范寬過著隱居的生活,當時許多人都對人世不抱幻想。范寬選擇離開塵世去尋求精神上的啟迪,透過的《溪山行旅圖》,

表達了人類在浩瀚而有序的宇宙中和諧生存的宇宙圖景,新儒家在自然中尋求絕對真理和修身養性的思想在11世紀達到了高潮,而終於在這部作品中得到了體現。

范寬的山水是北宋早期山水畫不朽風格的集中體現。

披著儒學外表的理學堅持以自己的原則觀察事物的理論,這種理論在范寬的鉅著中產生了明顯的共鳴,畫家們認同的是:所畫的景色、物體、人物並不是肉眼所見到的,透過的並非人的眼睛,而是根據他們自己的原則(即心中的理)來看待事物,范寬能夠在一個單一的構圖中組織和呈現一個景觀的不同方面——他是用一個不斷變化的觀點來做到這一點的。在對理與心的巧妙平衡中,范寬塑造了一個道德有序的微觀宇宙形象。

繼李成、范寬之後,山水畫家接踵而起,可以說他們別具一格的風格為後代的畫家提供了學習的模範,當時曾出現了

"齊魯之士惟摹營丘,關陜之士惟摹范寬"

的傾向,可以從中看出,人們對范寬畫作的歎賞與讚美,這是因為范寬的山水畫不僅僅開創了山水畫的新時代,同時也作為了優、,被人們視為標榜的偉大藝術品。

除了范寬之外還有一位畫家,那就是張擇端。他所繪製的長卷《清明上河圖》在中國繪畫史上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神話,它詳盡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汴京喧鬧的街景,四處叫賣的小販,擁擠的河流與高高的拱橋,盛滿了人的畫舫。這種巨大畫卷的繪製於人文景觀的並不多,

大手筆與精細的描繪相互結合,形成了一副妙趣橫生卻叫人心有撼感的作品。

畫眉林中鳥:宋朝繪畫哲學中的無限理性美感

圖 2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北宋山水畫的藝術成就不在於在畫法上的創新更迭,

而是在於他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人認知自然——感悟自然——將自然呈於畫面,

是非常純粹的繪畫語言。縱觀整個中國藝術史,北宋山水畫尤為突出,承上啟下的它既傳承了唐朝留下來精湛的繪畫技巧,又開啟了嶄新的院體畫派的大門。

北宋政權統一後,山水畫的發展與理學的發展曲線是一致的,

理學首先吸收了佛教從印度引入的形而上學體系和一種通徹、連貫的世界觀,

公元5、6世紀的哲學家們以佛教的思想,從事於對真理與現實、存在與非存在、實體與非實體的哲學討論。從唐末北宋初期(960-1127)開始,新儒家思想家利用佛教和道教的形而上學重建了儒家倫理。

由此所見,北宋的山水畫也是具備統一性的,整體上來看,北宋的山水畫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無論是風格的不同,

他們綜合起來都是在追求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出整個人生的環境、情緒和氣氛,人與自然達到了共和境界,這正是中國山水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表現的審美理想。

這一特色完整地表現在客觀整體地描繪自然的北宋山水畫中,構成了宋代山水畫的第一種境界。

從政治上來說,北宋山水畫使中國開啟了皇家直接對當代藝術進行管理的新時代,客觀上推動了中國藝術的快速發展。

從文化上說來看,北宋山水畫對後人留下的寶貴之處在於其根本的精神,這種以自然為主的開放性推動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山水畫家,並且影響著整個時代的處世觀念。

三、南宋繪畫人文的前景與畫院的輝煌:取捨有道

北宋時期(960-1127年)與南宋時期(1127-1279年)繪畫思潮有顯著差異。北宋畫家們的繪畫受到了當政者政治理想的影響,即解決影響整個社會的最大問題:改革與整治,因此他們的畫經常描繪巨大的、廣闊的風景。

而南宋官員則對自下而上的小規模社會改革更感興趣,他們認為這種細緻入微的改革更有可能成功。他們的繪畫往往側重於更小、更親密的場景,

而背景則缺乏細節,是其他朝代畫家所不曾重視的一個領域。

這種朝代的變化伴隨著山水畫的重大變化:畫家們對於整幅繪畫的形式從全景結構轉移為到區域性的聚焦佈局。

作為南宋的代表,四大書院的畫家分別是李唐、劉松年、馬元和夏圭。其中,

北宋末年、南宋初年藝術活躍的李唐,可能是最能代表繪畫從全景結構向區域性結構轉變的藝術家。

不同於北宋謹慎的構圖,

他開創了水墨山水畫的大膽和無拘無束的風格。

繼李唐之後的劉松年、馬遠和夏圭是畫院派繪畫的代表人物。李唐的繪畫氣勢磅礴,而劉松年的繪畫則工整雅緻。

畫眉林中鳥:宋朝繪畫哲學中的無限理性美感

圖 3 李唐 《萬壑松風圖》

‘馬一角、夏半邊’是人們對馬遠與夏圭繪畫形式純粹的總結,作為南宋時代的畫家代表,他們繪畫的一個特點就是所謂的“一隅”構圖,把描繪的主題放到整幅畫卷的一個角落或一邊,留下廣闊的空間,並用強烈的黑色筆觸來描繪樹木和岩石,用淡色的水墨來暗示朦朧的空間。

畫眉林中鳥:宋朝繪畫哲學中的無限理性美感

圖 4 馬遠《踏歌圖》

在南宋時期繪畫已然成為一種高度複雜的藝術,與士紳階層聯絡在一起,與書法、詩歌兩者共同成為他們生活中主要消遣方式。在宋代,畫家會經常聚在一起討論畫法,互相贈送畫作,

蘇軾與他的好友米芾既是如此,他們借用藝各家所藏的繪畫文書,進行摹寫、交換。在此之前,書畫同源的應用還並未體現的多明顯,但蘇軾與米芾使用中國傳統書法技法來繪製水墨畫。繪畫與文字成了同一的表現源,文字成為了繪畫的一部分。這就是文人畫。

畫眉林中鳥:宋朝繪畫哲學中的無限理性美感

圖 5 蘇軾 《枯木怪石圖》

文人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開始走向成熟,它要求畫家既是畫家又是書法家,同樣也需要具備自我思考的能力,能準確的審視自身與世界的尺度。

畫眉林中鳥:宋朝繪畫哲學中的無限理性美感

圖 6 米芾行書《手札六件》

四、與哲學所產生碰撞的交響曲:個性與創新的重塑

這種從一個時代變換到下一個時代的態度變化源於理學哲學的影響,宋明理學的擁護者們十分注重

自下而上的社會改革

,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社會改革模式,

這點可以從他們在南宋時期大力發展小型私人書院:如東佳書院,而並非北宋時期的大型國有書院如翰林院中就可以看出來

南宋時期的社會生活充滿活力,市民們聚集在一起觀看欣賞珍饈奇品,民眾聚集在大型的公共節日和私人會場中,城市擁有熱鬧的娛樂場所。在宋朝木版印刷的迅速發展和活字印刷的發明,促進了文學和知識的傳播。科技,科學,哲學,數學和工程學在整個宋朝中蓬勃發展,

朱熹等哲學家透過對於孔孟儒學新的解釋使儒家重新煥發了精神活力,形成了三教合一的思想新境界

。這些思想帶動了南宋山水風景畫和人物畫的發展。

畫眉林中鳥:宋朝繪畫哲學中的無限理性美感

圖 7 朱熹畫像

許多畫家嘗試使用自由地概念來表達他們的感情,捕捉繪畫主題的深入內在的精神,而不是單純的描繪它的外表。南宋時期流行的團扇面繪畫常被收進畫冊,詩人們在旁邊創作詩歌樂曲,以配合繪畫的主題和意境。

畫眉林中鳥:宋朝繪畫哲學中的無限理性美感

圖 8 馬麟 《秉燭夜遊圖》團扇面繪畫

南宋自由開放的環境造就了這種能夠以人為本出發的繪畫主題,帶有著強烈的學派論述意識的繪畫風格,在南宋整個繪畫史中,這種開闊的人文意識從未消失過,為元朝的人文畫的繁榮興盛創造了極其富裕的條件。

結語:

宋朝

的文化成就是中國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宋朝文人對書法和書寫材料的熱衷,對於繪畫形式的鑽研和理論的總結都是十分珍貴的,其繪畫書法藝術的參與規模超過了以往所有朝代,為後人研究和欣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這些藝術中包含著宋朝的歷史主題,主流思想的轉換與帝王所實施制度的映像,從唐朝到宋朝的更迭轉折,宋朝選擇了接受吸收文化並在其基礎上創新。最終重建的東西成為了他們自己文化的基礎,也成為了我們思考宋朝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