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偏愛畫竹和漁夫的元代繪畫大師:吳鎮的藝術和他的思考

作者:由 松風閣書法日講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8-08

貧窮的漁夫捕魚怎麼畫

“元四家”之中,以直破古人千巖萬壑、化實為虛的山水畫創新的,是吳仲圭(1280-1354)創造的“雲散天空煙水闊”,充滿抗懷鳴高遊戲情調的文人山水畫——“漁父”漁隱山水。吳鎮創造的“雲散天空煙水闊”遊戲於萬物之表的文人山水畫,實際上是一種闊遠山水。但吳鎮的闊遠山水與倪瓚的闊遠山水截然不同之處,是他的山水以表現“漁父”漁隱、閒雲野鶴格調“煙水闊”式的“闊遠”山水;而倪瓚的“闊遠”山水,是一種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式的“清闊”山水。他們的創造既有異曲同工之妙,又各有獨特的成就。當然,吳仲圭獨特的生平與藝術思想是其山水風格形成的基因。

偏愛畫竹和漁夫的元代繪畫大師:吳鎮的藝術和他的思考

倪瓚在和吳鎮的《平林野水圖》自題詩時寫道:“鴛湖在嘉禾,湖水春浩蕩。家住梅花村,夢繞白雲鄉。弄翰自清逸,歌詩更悠長。緬懷圖中人,看雲杖桄榔。”倪雲林和詩中所謂的“鴛湖”就是吳仲圭的家鄉嘉禾(今浙江嘉興市)的鴛鴦湖。因吳鎮性愛梅花之故,在嘉興自家園子裡遍種梅花,自號梅花道人、梅道人、梅華、梅沙彌、梅花和尚、梅花庵等。梅花道人愛梅卻很少畫梅,他最喜歡的是畫竹,其詩可證“:結茅山陰溪之曲,最愛軒窗對修竹。四時謖謖動清風,三徑蕭蕭戛寒玉。”“野竹野竹絕可愛,枝葉扶疏有真態。生平素守遠荊榛,走壁懸崖穿石罅。虛心抱節山之阿,清風白月聊婆娑。寒梢千尺將如何,渭川淇澳風煙多。”

偏愛畫竹和漁夫的元代繪畫大師:吳鎮的藝術和他的思考

他畫竹好題,自以為得。有一畫竹詩詠“:倚雲傍石太縱橫,霜節渾無用世情。若有時人間誰筆,橡林一個老書生。”愛竹畫竹完全是他超塵拔俗的人格氣節的表現,所以吳仲圭把他隱居住所取名為“笑俗陋室”。因其是他隱居之地房屋旁有一棵橡樹,高大蔽日如林,故稱“橡林”,其隱居屋舍因而得名“橡林精舍”。吳仲圭在“橡林精舍”居住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至正四年(1344)他作《嘉禾八景卷》時,款署“書於橡林舊隱”;至正九年(1349)題畫竹時,落款“於橡林精舍”。

偏愛畫竹和漁夫的元代繪畫大師:吳鎮的藝術和他的思考

吳鎮最喜歡的是漁夫形象。在中國文學藝術中,漁父不僅是以捕魚為生的底層勞苦百姓,而且是淡泊名利、逍遙自在的隱逸之士。漁父的隱士形象是經過歷代的積澱而建立的,其文化典範源自於《莊子·雜篇·漁父》《楚辭·漁父》兩文中的漁父和歷史上的姜尚、范蠡、嚴光。在《莊子·雜篇·漁父》中塑造了一個隱逸山林的有道者的漁父形象,《楚辭·漁父》則從屈原和漁父的問答中賦予漁父淡泊磊落、蕭散自得的思想性情。據史書記載,春秋時姜尚垂釣於渭濱,遇周文王而仕(《呂氏春秋·謹聽》);越國范蠡助越王滅吳,後隱姓埋名,泛舟五湖(《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東漢嚴光以士固有志,不為利祿所動,終生釣隱於浙江桐廬(《後漢書·嚴光傳》)……無論是從隱到仕,還是從仕到隱,抑或終身不仕,其漁父形象都是與世無爭、明哲保身、逍遙人生的,以此達到心靈的安適。經過歷代文人的詠唱和民間傳說的敷演,漁父逐漸成為中國隱士的典型形象之一。

偏愛畫竹和漁夫的元代繪畫大師:吳鎮的藝術和他的思考

吳鎮在題畫山水詩中對漁父生活環境的經營大體是,先把豐富的自然元素勾畫出來:山水、芳叢、蒼壁、林鳥、秋雲、古石、猿啼等等。中間穿插漁父歸來的視角,終章多會點染夕照、村墟、炊煙等田園景緻。如《王晉卿萬石。吟翁自拘拘,行人走役役。歸舟向東去,炊煙上空滅。前村未掩門,不知日將夕。”

偏愛畫竹和漁夫的元代繪畫大師:吳鎮的藝術和他的思考

詩整體構圖闊遠,畫面豐富,山環水曲,彎徑平崗,茂林清溪,平湖野釣,間有夕照下的村墟煙嫋,筆觸清明順暢,平淡天真。吳鎮巧妙地把漁父穿插在詩詞的字裡行間,形象是清淡的,寫意的,但給人的印象卻是深刻的。結合吳鎮多首詩詞,我們又能從清淡寫意的漁父形象中,發現其神情的豐富、動作的多樣:長嘯、悠遊、閒話、行吟、沉醉、登臺、高臥、漁唱、樵歌、耕種、凝望、吹簫、杖黎扶鶴、盪舟於水上等等,每每給人一種獨與天地往來的散淡和紅塵之外的超然。壑秋雲》:“眾山互迴繞,芳叢滿蒼壁。墅猿啼樹紅,林鳥巢筠碧。雲來擁翠鬟,泉瀉激古。”

偏愛畫竹和漁夫的元代繪畫大師:吳鎮的藝術和他的思考

總之,元代文人的隱逸是一種對社會的整體性退避,而吳鎮在這整體性之外,早早地歸入了湖山,避開了世事的紛亂。他習慣把自身化為漁父,撥輕舟盪漾雲水之間。吳鎮在每一首詩詞裡,都從迴繞的眾山深處,一路迤邐而來,如一葉隨風,飄過村墟茅舍,在日之夕矣時分,瞭到山裡人家的炊煙升起。這時,他回到了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