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新型成像技術有望改善肝臟疾病的診斷與監測

作者: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8-13

晚期熒光滲漏嚴重嗎

新型成像技術有望改善肝臟疾病的診斷與監測

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我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明顯上升,並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有資料顯示,我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已經超過29%,而且按照目前的發病率,到2030年,患者人數可能達到3。15億。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慢性肝臟疾病,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外所致的臨床病理綜合徵,其主要特徵為肝細胞內脂肪的過度沉積。除了會引發肝臟嚴重病變乃至癌化之外,非酒精性脂肪肝還可能引發心血管及代謝疾病,或者加快它們的病程。然而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診斷和監測仍存在很困難。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新近開發了一種無創成像技術,有望解決這兩個臨床難題。

肝臟組織活檢是當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常見監測手段,即透過手術抽取患者的少量肝臟組織,以評估肝臟炎症和纖維化程度,從而幫助醫生判斷病情並指導治療。肝臟炎症和纖維化通常是由氧化應激或其他肝臟損傷因素導致的。氧化應激是指人體內氧化與抗氧化作用失衡的一種狀態,是自由基在體內產生的一種負面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氧化應激會導致脂褐素的形成,這是一種肝臟等器官和細胞中存在的“消耗性”色素。因此,該研究高階作者、美國麻省總醫院E。L。 Steele Rakesh腫瘤生物學實驗室主任K。 Jain博士和麻省理工學院的Moungi Bawendi博士利用Bawendi實驗室開發的近紅外和短波紅外技術開發了一種自發熒光成像技術,希望透過將該色素視覺化,用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等慢性肝病的早期和晚期監測。

透過該自發熒光成像技術,研究團隊確定了肝臟組織是否病變並精準定位了肝臟的受損區域。利用該方法,科學家能夠以無創的方式監測小鼠肝臟炎症和肝臟纖維化的形成和消退過程,而無需依靠組織活檢。該無創自發熒光成像技術也有望用於人體檢查,評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的病情嚴重程度。

“將該監測方法用於動物研究可減少因試驗而犧牲的動物生命。我們也希望透過進一步探索,將這項研究推向臨床,實現對慢性肝病的無創診斷和監測。此外,非侵入性無創自發熒光成像技術也有望監測受脂褐素影響的其他疾病。” Jain博士表示。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