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電影的存在,由藝術定義

作者:由 視野所向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8-15

電影藝術誰提出來的

資料顯示,截至8月25日,今年暑期檔票房達164。31億元,提前六天打破了2017年同期163。2億元的票房紀錄,並創中國影史暑期檔票房新高。加之最後幾天的增量,業內預估檔期資料將定格在180億元左右。

撥開數字表層,我們看到了一個發展更均衡的市場,這無疑是電影走向成熟和穩定的標誌之一。“不再一家獨大”,所有暑期檔盤點裡言之必及。一言蔽之,觀眾對國產片的信任度有所提高。從電影藝術角度分析,高質量的“運動”畫面成功激發觀眾的新需求。

電影的存在,由藝術定義

“動”,是生活的一個重要特徵,更是電影畫面的靈魂。動態事物引發的打鬥、偵探、歌舞影片經久不衰,而今這類藝術效果成為製造神秘感的利器,包括緊張、激烈、大動作等元素。然而,這樣的刻意“加快速度”導致受眾兩級分化,跟風逐流的不在少數,中途退場的也常有發生。而電影運動性的本質是表達某種情結、情調、思想的藝術視野,它不同於戲劇、舞蹈,所能表現的時空有很大的自由,具體、寬泛和濃郁得更多——

第一,電影攝影機的拍攝物件是運動著的人和物。在無聲片時期,電影動作成為刻劃人物的主要手段,如卓別林扮演的流浪漢形象,那一系列的滑稽動作,令人忍俊不禁,捧腹不止。實物的動感也能襯出作品的主題,如在《紅高粱》中多次拍高梁在風中舞動的多姿多型和騷動不安。

電影的存在,由藝術定義

其次是電影攝影機本身在運動,從而能夠多方面地攝取生活,產生多角度、多層次的效果。開始攝影機是定點拍攝,格里菲斯首先使攝影機動起來。攝影機的推拉搖移的運動可以更好的敘述劇情,表達感情,創造節奏。

第三是電影通過蒙太奇対鏡頭實行分、切、組合,形成整部影片的運動和發展。

當前,好萊塢多年來徘徊不前,同質化影片反覆轟炸視覺,對中國觀眾的殺傷力不斷減弱,而國產片的型別拓展、質量提升、新力量不斷湧現。大銀幕上的中國出品則經由現實、工業、喜劇、青春、荒誕寓言、人物紀實等多條道路闖蕩江湖。

今年暑期檔為例,以風格差異巨大的《巨齒鯊》和《快把我哥帶走》來看,前者摘掉了中外合拍片“拼貼中國明星”的簡單粗暴標籤,憑質感贏得超十億元票房;後者衝破了“暑期適配高概念電影”的成見,以中小成本、無大明星的姿態,在大片堆裡湧出汩汩清流。預熱院線電影《北緯二十七度》透過紀實性,使得坐落於各經緯度的人類可一覽玉龍雪山的獨特風光;透過通真性,產生關於生命的“認同效果”,帶來觸碰心底的感想;透過逼真性,最全面、最完整、最直接展現電影藝術的美感。

電影的存在,由藝術定義

在許多專家學者看來,現實主義、接“地氣”的電影,永遠是國產片的剛需。能與觀眾的心聲、疾苦對話,如此互動空間,遠比一頂“國產片保護傘”更持久有效。對此,《北緯二十七度》的目標是:“每位觀眾走出電影院時,提升對國產片的信任度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