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到2035年,中國約1.6億人轉移到城鎮,之後進入相對穩定發展階段

作者: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9-10

2035年中國人口預測有多少

到2035年,中國約1.6億人轉移到城鎮,之後進入相對穩定發展階段

12月3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釋出《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22》預測,中國城鎮化步伐將於2035年後進入相對穩定發展階段。

未來十多年城鎮常住人口增量減緩

報告指出,城鎮化的本質是人口的城鄉分佈的變化,而這主要取決於城鎮和鄉村人口的發展變化,其中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長與人口城鄉流動。從這個角度看,人口自身發展是城鎮化變動的約束條件,決定了中國城鎮化可能達到的水平。

根據現有統計資料和報告分析,中國1978年以來的城鎮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95年以前,城鎮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在1000萬人左右,這一時期是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

第二階段為1995年後,城鎮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躍升至2000萬人以上,此後20多年時間一直維持在年增量2000萬人以上的水平。這一階段是城鎮化高速推進階段。

第三階段為2020年以後,城鎮常住人口年均增量開始逐步下降,預計未來將從“十四五”期間的年均增1718萬人,降至“十五五”時期的1174萬人,再降至“十六五”時期的731萬人。

因此,從“十四五”時期開始,中國城鎮化將進入城鎮常住人口增量減速階段,特別是2022年前後可能出現中國城鎮化由高速推進向逐步放緩。報告預測,中國城鎮化率的峰值大機率為75%至80%。

公共服務覆蓋率應為城鎮化核心指標

“儘管城鎮化推進速度會放緩,但到2035年還將有約1。6億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這些人口將會對城鎮人口分佈格局產生顯著影響,需要謀劃好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佈局與供給。”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蔡翼飛表示。

隨著城市建設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流動人口越來越看重城市的公共服務水平,教育、醫療和住房等對於吸引和留住流動人口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報告建議,為促進城市發展成果共享,應構建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將常住人口特別是流動人口實際享受到的城市公共服務作為評價城鎮化質量的重要標準,以“城市公共服務覆蓋率”作為城鎮化評價的關鍵核心指標。

靠改革有效降低農民工迴流比例

由於中國城鎮化率峰值很有可能出現在2022年前後,近年來,農民工永久返鄉現象逐步凸顯,將對城鄉發展帶來一些挑戰。

報告指出,農民工迴流是中國經濟發展階段轉變和城鄉制度約束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透過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協同改革,能夠有效降低農民工迴流比例,穩定城鎮勞動力供給。為促進城鄉人口均衡流動,還應逐步完善就業優先的政策體系,暢通城鄉要素流動通道,加快建立覆蓋流動人口的統一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

報告還指出,分割槽域看,城鎮化水平依然存在明顯梯度差異,呈現自東向西逐步降低態勢。從城市規模看,人口規模越大的城市擴張越快,規模越小的城市擴張越緩慢。就大城市而言,雖然人口規模擴張較快,但其輻射帶動作用還有待提升。同時,一些超大特大城市的“城市病”問題比較突出,需要在都市圈和城市群範圍內統一規劃加以解決。

欄目主編:樊江洪

本文作者:張煜

文字編輯:樊江洪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朱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