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作為開放口岸縮影的廣州及其廣州人身上的傳統中國品質

作者:由 麟史通鑑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9-12

頂和領都屬於什麼字

在近代,

如果要在中國找一個能夠以寬容的心態接納歐洲人的地方的話,也只有廣州這樣一個地方了

而且就歐洲人的商業邏輯及傲慢的心理而言,也只有廣州能夠容納他們。

因為廣州本就是一個具有極強包容性的地區。

作為開放口岸縮影的廣州及其廣州人身上的傳統中國品質

一、保留秦漢華夏遺風的廣州

從秦末開市以來,因長期處於開放狀態,而具有接納不同地區人民相容於一爐的傳統。

儘管書寫著相同的漢字,但不同地區和不同時期來到廣東的北方移民,其口語和生活習慣存在著細微但是不易改變的差別,相互之間的融合儘管艱難,但成效卻是明顯的。

公元前

775

年姬姓部落遷徙到廣東的那些華夏人,將農業文明帶到了這塊南蠻之地

而公元前

3

世紀由百越遷來廣東的越族人(傣族或壯族的後裔),是秦末漢人到來之前,在廣東佔統治地位的人群。

廣東本地漢人主要以秦末漢初遷徙來的漢人為主體,也有一部分是自福建往西擴充套件的。

在漢代到南宋時期,因南嶺交通阻隔

大規模的北方人口遷入很少發生,直到南宋末期和元朝初期,被稱為客家人的中原漢人才大批前來廣東。

所以,較長時期內,廣州地區和廣東基本保持了相對獨立的漢民族文化特性,這一特性以秦漢生活及其語言、文學、音樂、習俗為基礎

融合了古姬姓部落、特別是秦末漢人和越人的部分因素,併為不斷來自北方的社會交流帶來的新因素所豐富,在近代歐洲到來之後,也吸收了少量歐洲人的因素。

相對於內地來說,廣州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自趙陀在廣州立國開市(前

204

年)

因地緣關係,戰亂相對較少,內陸向廣州遷徙人口的規模和頻次較低,除與越人及苗人等少數族裔通婚外,相對來說血胤上以秦末漢人為主;

二是因同樣的原因,一些古老的中國傳統和習俗,包括語言、神氏崇拜、重土情感等

在廣州地區存留得更多一些。

這使廣州人及廣州文化保留著較多的秦漢遺風。

作為開放口岸縮影的廣州及其廣州人身上的傳統中國品質

華夏

廣州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自身的特點,在

16

19

世紀中承擔了大規模的海外貿易。

但廣州人潔身自好的性格,使他們對外國人保持著儘可能少的人身接觸和文化接觸

除了極少數中國政府許可的貿易代理商(行商)因與外商進行交易而接觸洋人外,普通廣州人對外商的存在是漠不關心的,而實際上也真的與他們沒有太多關係。

對英國人的鴉片走私,廣州人民深表憤恨,鄧廷楨和林則徐的禁菸

都曾得到廣州士紳和民眾的極大支援。

鴉片戰爭期間英軍曾於

1841

5

26

日佔領廣州,並迫使時任兩廣總督的奕山舉白旗投降

這使心性善良的廣州人受到了極大的情感傷害,加上三元里抗英事件中民眾在廣州知府的勸導下不得不放棄對英軍的圍困,使廣州人長期積壓的對英國人的敵意難以消除,所以才有後來(

1843

1857

年)拒絕英國人入城的消極抗爭行動。

正是這一引起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拒絕英國人入城事件,才給上海提供了快速發展的機遇。

但廣州人對中國傳統的堅定態度,恰恰是上海及其他口岸城市略有所欠的。

作為開放口岸縮影的廣州及其廣州人身上的傳統中國品質

可以說明廣州人這一特性的,是大量廣東華僑的海外生活歷史。

隨著貿易的發展,廣東人自

16

世紀後期開始大量到海外謀生,到

18

世紀時,散佈在東南亞各地的華僑約

200

萬人

,其中廣東人超過了一半,包括後來到美國各地的廣東人,都從來不曾放棄中國人的傳統,也從來不認為自己是移民,即始終以中國人的身份在海外謀生

且大部分男人保持著單身或是返鄉結婚的習慣,較少與當地人生活在一起,基本獨立於當地社群之外而形成自己的社群,以便保留祖國的語言和習俗

至今的東南亞華人都保留著這一傳統中國品質。

他們從海外帶回家鄉的主要是財富和物質生活方面的物品,而不是外國的文化和社會生活,散佈在廣東鄉村的大量顯示富裕、堂皇的祠堂、房屋和公共建築以及保持精緻生活的村莊,大多數與這些海外華人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④。

這種對傳統的自豪和堅持,也為身在海外的廣東華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尤其是歐洲人所在的殖民地,常常對不妥協的華僑採取無情的鎮壓和屠殺。

如:

1603

年,菲律賓

2

萬餘華僑被西班牙人屠殺;

1639

年當菲律賓華僑增加到

3

萬多人時,再次被西班牙屠殺了

2

萬餘人,剩餘的

1

萬餘華僑被殖民者列為賤民,且強迫他們信奉天主教;

1662

年當鄭成功成功將荷蘭人從臺灣驅除後,馬尼拉的菲律賓華僑精神大為振奮,這引起了西班牙人的不滿,又進行了第三次大屠殺,華僑們不得不武裝自衛,最後全體華僑,包括婦女兒童,被西班牙人屠殺殆盡;

1740

年荷蘭人在印度尼西亞首府巴達維亞(雅加達)屠殺華僑,使河水都變成了紅色,史稱為“紅河慘案”。⑤

作為開放口岸縮影的廣州及其廣州人身上的傳統中國品質

存在於廣東人身上的這些中國人的傳統品質,恰恰解釋了在廣州這個最早的通商口岸拒絕英國人入城的不妥協態度的合理性。

而這個態度也反映在廣東及廣州在中國社會面臨鉅變面前的鎮定和內斂傾向。

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廣州人對英國人保持了中國本土及中華民族的尊嚴和自豪感,這些自豪感與英國人的自豪感是不逞相讓的,正如歐洲人

“不能超出自己膚淺的觀察及自己生意上的糾纏去理解中國的商業制度,更不用說其社會生活內部的細微之處”⑥那樣,大部分廣州人對歐洲人的社會及生活僅僅是保持著好奇心。

他們關心自己的生活遠比了解歐洲人為什麼非要到中國來做生意要重要得多,在他們看來,這些歐洲人是一群貪得無厭的紅毛子而已。

與通常的理解不太一致的是,廣州人的商業傳統,和商業上表現出的精明、討價還價能力、處理細微事務的務實作風、和善於掌握商業與工藝技巧的特性等,並沒有影響他們在中國面臨存亡危機時的歷史自覺性。

相反,近代促使中國社會轉型的諸多重大事件,恰恰是由廣州人(廣東人)引發或直接發起的。

儘管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這是廣州人身上潛伏著的漢代漢族人的血性被外族入侵激發的結果,但這種解釋,或許比廣州長期是一個通商口岸那樣的解釋更有道理一些。

作為開放口岸縮影的廣州及其廣州人身上的傳統中國品質

二、廣州人身上的傳統中國品質

三、

近代歷史洪流中

此外,廣州也與那個時期大多數的中國地區一樣,陷於鄉村士紳與官僚士大夫之間關係脆弱的境地,鄉村自治的加強削弱著維繫人民與皇權之間的正統道德力量,加上清政府在鴉片戰爭期間表現出的無能和軟弱可欺窘態,是看在眼裡,怒在心裡,比其他地方的人民更能直接感受和理解

1839

年之後,中國社會面臨的困境和無能為力狀態。

林則徐焚煙的壯舉、廣州城牆上的投降白旗、三元里抗英的激情、火燒英國商館的洩憤行動

眼睜睜看著兩廣總督被英國人抓獲的痛苦

都必然會因觸動心靈而產生思想上的異動。

這些思想上的變化,在民族主義還沒有成為社會政治力量之前,是難以轉化為特定行動的。

引發行動的主要因素必然是與導致生活逐漸走向貧困、或者使人產生極度失望情緒的那些事項有關。

19

世紀中葉廣州社會的情況來看,鴉片戰爭的影響表面上不是很大,但實際上戰爭失敗的影響正在緩慢地侵蝕著社會的肌體。

尤其重要的是西方的商業和貿易侵蝕,使社會內部開始出現人口分化,儘管這種分化涉及到的人口總數微不足道,但作為一種腐蝕性力量,卻比戰爭失敗對中國人造成的心理影響更大。

失敗的戰爭涉及到的主要是國家和民族尊嚴問題,如果失敗的戰爭還導致財富和土地被大肆掠奪,則必然會損害社會肌體的健康;如果這個社會被持續不斷的戰爭和財富掠奪所蹂躪

它就無法保護健康已受到侵害的肌體了,要不被外部壓力所擊倒,則非有頑強的生命意志作為支撐不可。

作為開放口岸縮影的廣州及其廣州人身上的傳統中國品質

這時,任何的社會內部腐蝕和動亂,都會成為強大的破壞力量,而造成社會的撕裂,或者直接摧毀既有的社會秩序和政治體系。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反映的正是廣州社會的這種不安狀態。

本文完

註釋

①趙陀(前

238

-前

137

年),河北正定人。前

219

年,以副帥身份隨主帥任囂率

50

萬大軍(實際數量可能要少)征戰嶺南。前

208

年,南海郡尉任囂病亡,趙陀代任郡尉。前

204

年創立南越國。前

195

年,漢高祖封其為南越王。趙陀治南越,採漢朝郡縣制與分封制並行制度,在南越國(東接泉州,北至五嶺及湖南、江西交界,西北至廣西南北盤江,西南至越南中北部地區)推廣漢字使用,並推行犁耕、漁業、製陶、織造及商貿政策,並和輯百越,奠定了嶺南文明發展的基礎。《粵記》雲“廣東之文始尉陀”。

②傅高義著,高申鵬譯,共產主義下的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第

16

頁。以下引用該書內容均為相同版本。

③柏楊,中國人史綱(下),第

191

頁。

④傅高義著,共產主義下的廣州,第

18

頁。

⑤參見:柏楊,中國人史綱(下),第

191

頁。

⑥傅高義著,共產主義下的廣州,第

17

頁。

版權說明:本文的內容版權歸作者居原氏所有,轉載或者引用本文內容請註明來源及作者。本文圖片或影片資料來源網路,如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