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南宋畫家馬麟的《長松山水圖》

作者:由 搞笑新體驗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9-19

馬麟層疊冰綃圖多少錢

提及南宋畫家,不得不提一個人——“南宋四大家之一”馬遠。馬遠的曾祖、祖父、父親、伯父、兄弟、兒子一連五代都是畫院畫家。

我們今天便一起看看畫家馬遠的兒子馬麟所繪的一幅名畫——《長松山水圖》。

馬麟(生卒年和他父親一樣不詳),麟一作驎,老家河中(今山西省永濟),南渡後三代居住在錢塘,所以為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馬麟特別擅長畫人物、山水、花鳥,用筆圓潤有勁,軒昂灑落,畫風秀潤處甚至超過他的父親馬遠。正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馬麟曾任職南宋“寧、理宗”兩朝畫院,位至祇候。作畫題材廣泛,其作品多進呈君王供賞玩或頒賜用,畫上常見有南宋寧宗、楊皇后及理宗的題詩。

可見馬氏一家書畫的技藝高超以及地位尊崇!

南宋畫家馬麟的《長松山水圖》

長松山水圖:馬麟

據說馬遠非常疼愛他的兒子馬麟,就像尋常人家的父親一樣,對兒子寄予厚望。所以呢,他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把自己的畫題上馬麟的款字,欲使兒子早日成名,可稱是望子成龍的典型了。

從目前存世的馬麟作品來看,其風格有二類,一為拙筆粗重,山石用大斧劈皴者,畫風確實與馬遠相近,《樓臺夜月圖》、《郊原曳枝圖》及《芳春雨霽圖》等,是否是馬遠為兒子代筆,我們現在還不能確認;另一類用筆瘦勁,雖沒有馬遠那樣厚重渾拙,卻另有一種瀟灑流暢的風致,如藏於臺北的《靜聽松風圖》軸和藏於北京故宮的《層疊冰綃圖》等,應是馬麟的本家面目了。

馬麟有敏銳的觀察把握自然美的能力,更有詩人般的取捨剪裁能力;他有精準的造型手段,不僅能恰到好處摹寫物件的形質,更能生動地凸現其風姿神采,並且務求簡煉而意趣自足。他不只有極強的寫實能力,畫境也深靜悠遠,並不步趨其父,而是卓然成家的。

南宋畫家馬麟的《長松山水圖》

長松直上雲霄

馬麟存世作品極少,各博物館所藏不過十多幅,且大多為團扇小品。但他並非不善大畫,臺北所藏《靜聽松風圖》就是一幅絕佳的巨幅作品。

他的小品也大多境界闊大、氣宇不凡。其他作品有:《層疊冰綃圖》軸,《橘綠圖》冊頁現均藏故宮博物院;《梅花圖》冊頁藏上海唐雲先生大石齋;《芳雨春霽圖》冊頁、《暮雪寒禽圖》冊頁、《暗香疏影圖》冊頁、《夏禹王像》軸等均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夕陽秋色圖》軸,絹本,設色,為宋理宗-趙昀賜周漢公主之物,藏日本根津美術館。

南宋畫家馬麟的《長松山水圖》

高士沉思

《長松山水圖》,宋代,馬麟(傳),絹本設色,縱25。1釐米,橫26釐米,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

《長松山水圖》是馬麟傳世作品中的經典之作,也是南宋院體山水畫的代表作之一。

由山崖蜿蜒轉入山寺的路上,一位流連與山水之間的高士,在一株爬滿枯藤的古松之下徜徉,彷彿與起伏的遠山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合而為一的完美景象。畫面構圖簡潔而高曠,下半部分的實與上半部分的虛形成鮮明對比,進而產生高而深遠的意境。

二者之間以一棵長松相連,使畫面自然而然成為一個整體。由實及虛的三段遞進,將最寫實的建築、虛實相間的山崖坡石以及淡遠的山巒,組成了位於高處的平遠構圖。山石採用小斧劈皴簡略畫出,畫面的層次主要依賴點染進行刻畫。畫的中央,搖曳的藤蔓是全畫的點睛之筆,山水之間,清風徐來,畫面一下子動了起來,讓人感受到一種清涼與愜意。

南宋畫家馬麟的《長松山水圖》

淡遠山巒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詩人王維《山居秋暝》)這是一種怎樣的意境,那是一種出塵之意。就這張畫來講,它包含一種道教的隱喻。

古松下站立著身著長袍的人,然後我們注意看松樹上有什麼東西——其實是一隻丹頂鶴,它在松樹上,夕陽西下,仙鶴棲息。

我們常講“松鶴延年”,但這裡邊可能跟道家的養生有關係。為什麼呢?

南宋很奇怪的是,皇帝的身體普遍都不太好,有人做過研究說是因為他們當時很喜歡吃熱的食物、喝冷飲,腸胃系統可能有問題,這就需要養生和修行。

其實在這張畫中我們看到了古人求仙訪道,追求長壽的養生辦法,很多松畫是有這個寓意存在。所以說看一張畫除了技法之外,我們要在更多的社會、文化大語境下具體挖掘,這個就叫還原“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