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海塞的批判現實主義,值得一看漲知識

作者:由 走遍天下都不怕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9-26

什麼叫批判現實主義

赫爾曼·海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出生於符騰堡地區的卡爾夫鎮一個新教牧師家庭。他是與曼氏兄弟同一時期的現實主義作家。1891年迫於父命進毛爾布龍神學校學習,但他不堪忍受摧殘身心的經院 教育 ,半年後就逃離該校。1892年至1899年,當過學徒工、書店店員等,靠自修研攻 文學 。1899年出版第一部詩集《浪漫主義之歌》和散文集《午夜後一小時》,在文壇上初露頭角。後來陸續出版中、長篇小說《彼得·卡門青德》(1904)、《在輪下》(1906)、《蓋爾特魯德》(1910)、《羅斯哈爾德》(1914)和《克努爾普》(1915)等,這些作品描寫了 藝術 家的孤獨心境和城鎮日常生活,顯示了作者對自然和 社會 觀察細微、 語言 文字優美的特點。海塞熱愛東方 文化 ,潛心研究中國古代哲人老莊的學說。1911年曾到印度旅行,1912年遷居瑞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積極投入反戰運動,發表反戰文章,並與羅曼-羅蘭建立了友誼,中篇小說《席德哈爾塔》(1922)是獻給羅蘭的。德國十—月革命時,他站在革命一邊;革命失敗,他對德國失去信心,1923年加入瑞士國籍,住在鄉間,基本上過著一種隱居的生活。這個時期,他發表的重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德米安》(1919)、《荒原狼》(1927)、《納爾齊斯和戈爾德蒙德》(1930)和《東方之行》(1932)。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對希特勒法西斯暴行十分憤慨,對現代文明產生了更為深刻的懷疑,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良策,便只能從精神上尋求寄託和探索答案。1943年發表最後一部長篇小說《玻璃珠遊戲》,體現了他的 哲學 思想 和人道主義理想。

海塞的批判現實主義,值得一看漲知識

海塞在創作小說的同時,一直沒有停止詩歌創作,1937年和1942年兩次出版《詩集》。他還寫了不少散文,其中部分是以中國 歷史 為題材。他的重要散文集有《早期散文》(1949)、《晚期散文》(1951)和《回憶之頁》(1937初版,1959再版擴充)。海塞的作品把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和 心理 分析學結合在一起,熔傳統的歐洲文化和古代東方文化於一爐。他側重從精神和心理領域來描寫和分析現實社會,洞察力強,語言優美,文筆流暢,生動幽默,具有濃郁的抒情味和深刻的哲理性。1946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證書上寫道:“由於他的富於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一個範例。”1950、1960年代以來,西方社會中不少人因為厭惡 資本主義 社會的所謂“文明”,厭惡戰爭,從海塞的作品中尋得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脫,因此掀起了持續的“海塞熱”。長篇小說《在輪下》是黑塞的早期代表作,發表於1906年。小說主要描寫一個很有才能的青年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摧殘,猛烈地抨擊了德國的教育制度。這部小說的部分情節是根據黑塞和他弟弟(名叫漢斯,被經院教育折磨致死)的經歷寫成的,控訴了德意志帝國時代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和教學方法。語言簡潔,生動幽默。海塞從1920年代開始,試圖從宗教和哲學兩方面探索人類精神解放的途徑,1927年完成中期代表作、長篇小說《荒原狼》。托馬斯·曼認為《荒原狼》在試驗的大膽方面並不比喬伊斯的《尤利西斯》遜色。荒原狼是一種比喻,海塞想借此表達的是在思想破滅之後,人們變得無家可歸,陷入恐懼和迷惘,恰如一條被人趕出荒原的狼,迷茫又恐慌。小說主人公哈里·哈勒爾自稱荒原狼。他年輕時曾想有所作為,做一番有價值的事業;他為人正直,富有正義感和人道主義思想;他是一名中年作家,反對戰爭,反對 民族 沙文主義和軍國主義,卻招來誹謗和謾罵;他到處看到庸俗鄙陋之輩,追名逐利之徒,與周圍 環境 格格不入;他孤獨、彷徨、痛苦,煩躁不安,無家可歸。小說透過主人公的精神病態和危機,曲折地反映了德國社會現實以及某些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玻璃球遊戲》是海塞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他後期代表作,始寫於1931年,1943年出版。這部小說以東、西方的宗教、哲學糅合而成,包含著深刻的哲理性。作品具有烏托邦的教育小說性質,反映作者對未來和諧社會的嚮往。小說中許多地方讚美了中國的古代哲學,表明海塞對東方文化的熱愛。

海塞的批判現實主義,值得一看漲知識

赫爾曼·海塞是一個富於浪漫主義情調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詩歌和散文,都直接受到浪漫主義以及他接觸過的詩人和作家的作品的強烈影響,其中包括諾瓦利斯、荷爾德林、莫里克和海因裡希·海涅。這一切同強大的象徵主義和新浪漫主義潮流混合在一起。然而海塞成功地創立了統一的風格,使他的作品富有真實性和抒情色彩;海塞筆下的主人公在幻想、美和藝術的天地裡逃避殘酷的平凡庸俗的世界。”他的《玻璃球遊戲》就是一篇最具浪漫主義情調的長篇小說。他自己曾經在幾封信中如此說到這部長篇小說:《玻璃球遊戲》到底要說什麼,你在前言中都讀到了,我只能補充一點:我想寫的是一個玻璃球遊戲大師的故事,我給他取名克乃西特,他生活的時代就是前言結束的那段時間表。再多的現實我自己也不知道。我需要創造一個乾淨的氛圍,這一次我不用過去或無時間性的童話做背景,而是虛構了有時間性的未來。那個時代的通俗文化和今天的相似,不過還具有一種精神文化,使人覺得作為詩人生活在其中是值得的一這就是我想勾勒出的希望。讓我們別再談這事,要不然連芽都萌發不了了。其實我不該這樣說的,不過我不後悔說了出來,因為我很願意讓你知道一點我生活的方式,知道一點我潛在的創作力。說得清楚一點,我對自己長期以來作品稀少感到慚愧,因而想讓你知道,至少背後還是有點東西的。(信,1933年)我在《玻璃球遊戲》裡塑造了一個人文精神世界,這個世界尊重宗教,卻生活於宗教之外。三十年前,我在《悉達多》中也同樣塑造了一位婆羅門後代,他脫離了自己的傳統、階級和宗教,尋找宗教虔誠的形式、智慧的形式。(信,1949年)您想激勵我像約瑟夫·克乃西特一樣,走出卡斯塔裡恩教育國度,到大幹世界裡去。您想用我自己的繩子套住我。可是您忘了,約瑟夫·克乃西特並非作為改革者或救世主走向世界的,他是作為學習者和教師走入這世界的,並且最初只有一個學生,一個值得教而身陷險境的學生。他所做的其實也就是我一向努力在做的,只要我還能夠從事我的職業我就這麼做,他把自己的才華、人格和精力都用來為個體服務,他和他的朋友德西諾里相反,這位朋友是個 政治 家,他投身政治,為了能夠影響群眾而盡心力,卻失去了他的獨子的信賴。(信,1950年)

海塞的批判現實主義,值得一看漲知識

海塞的小說和詩歌有許多都是虛構了一些理想化的世界,而且這些虛構都顯得非同一般,具有震撼人心的浪漫主義力量。正因為如此,他把自己的作品所虛構的世界稱為“童話”世界,不過,《玻璃球遊戲》之中所虛構的世界不再是“過去的或無時間性的”童話,像《彼得·卡門青德》(一譯《鄉愁》,1904)、《荒原狼》(1927)和《納爾齊斯和戈爾德蒙德》(1930)等那樣,而是一種未來時代的虛擬。這樣就出奇制勝,讓人進入了一個完全可以企望的理想化世界,使人們感受到一種異乎尋常的浪漫主義情調。這種把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和創作方法統一起來的文學思想,在席勒的《論素樸的詩與感傷的詩》之中已經明確地提出來了,這種“理想詩”的文學思想,在席勒的詩歌和戲劇之中,已經初露端倪,後來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高爾基在文學創作和文學思想之中都更加突出地提出來並實踐了,而在海塞的《玻璃球遊戲》之中可以說是達到了_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峰奇觀。他的詩歌更是這種浪漫主義情調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思想的淋漓盡致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