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理論學習:調研中因果關係之重要性

作者:由 選調生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10-05

對照實驗還需要排除什麼的影響

恩格斯曾指出:“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絡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認識這種聯絡,也就是發現因果關係的過程。因果概念是人們的古老思維習慣,卻又是一個難以捕捉的概念。時至今日,休謨問題終未有效破解。但因果聯絡無論在科學研究還是日常生活中都值得我們去推敲。

一、因果關係的重要性

“因果”一詞在古今中外都頻繁出現。人類對於因果的思考在各種社會活動當中都清晰可見。國家在思考政策與社會的因果關係、宗教在思考人與人或人與自然的因果關係、科學家在思考客觀事物與現象或者現象與現象的因果關係、教師在思考教學方式與學生成績的因果關係…因果關係的普遍存在使我們不得不重視。

(一)解釋因果關係是社會科學研究的目的

社會研究要滿足許多目的。三個基本的、有用的目的為:探索、描述和解釋。研究活動並不限於描述,研究者通常還會探討事物存在的理由及其所隱含的意義。社會研究的意義就在於解釋這個撲朔迷離的世界,一旦脫離了解釋,那麼該科學研究的價值便有待考慮。

社會科學研究的主要任務和使命在於面對紛繁蕪雜的現象世界,探索,釐清事件的真相,並尋找、鑑別隱藏在事件背後並導致現象發生的原因。儘管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導致現象發生的原因錯綜複雜,但社會科學研究者們仍然要盡己所能地抽絲剝繭,尋找因果關係背後可能存在的一般性規律。

(二)掌握因果關係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工具

前面說到因果關係是普遍存在的,而人們慣性地去思考因果關係,無非就是為了找出可能存在的一般性規律。我們要討論因果論證,也就是何種原因導致何種結果。有利的結果我們想要增加,不利的結果我們要預防,而更通常的情況是我們要權衡利弊。掌握因果關係為人們下決定提供了依據,權衡一下得失,規避一些風險,甚至說,改變客觀世界。

一旦發現了真正的原因,往往意味著我們可以從干預、改變原因入手從而導致結果的變化、從而使干預、改造社會環境成為可能。掌握了因果關係,人們可以更加精準、更加安全地干預環境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因此,掌握因果關係具有一定的工具價值。

(三)探究因果關係是一種科學的研究策略

人們反覆強調做研究需要問題導向。正如牛頓因為掉落的蘋果砸中腦袋而展開因果探究,最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探究因果關係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問題導向的充分結果。在生活中發現問題,並順著該問題追問下去,一層一層地解開因果關聯,這種策略不僅保證了嚴密的思維邏輯還使得論證更具說服性。

社會研究三大目的,每一個都可應用於研究設計的其他方面。探究因果關係便正是如此,對整個研究的佈局和設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究竟如何從紛繁蕪雜的現象之間發掘出因果原因?應該選取什麼樣的(定性或定量)方法來證明假說中的因果關係?這些都是研究者必須在研究最初需要考慮的,研究者事先在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件中尋找事件的相關性,並展開科學的因果論證,最終得出研究結果。

二、因果關係的建立規則

社會科學的因果分析比自然科學的因果分析更為微妙複雜,源於兩方面原因:其一是社會科學研究物件本身的特點所致。人的自我意識及行為任意性,導致社會現象具有更大隨機性,這使社會現象的因果鏈條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因果推論更為困難。萬物之中看似存在因果關係的事物是否真的有所關聯?他們存在的因果關係是一般性的還是特殊性的?如何論證該因果關係是一般性的?這都將影響因果關係探討的科學性。

(一)建立因果關係要符合基本標準

具有因果關係的事件必須是反覆出現的

因果論證的論據通常是兩起事件或兩類事件之間的一種關聯——有規律的聯絡。只有當反覆出現某種情況,我們才可以去假設其存在某種因果關係。例如,某一次該地段發生車禍,其造成因素有很多種,姑且當作意外看待。但如果重複在該地點發生意外,人們才能開始考慮,這個地點的地形或者其他原因是否造成了車禍。當我們一次又一次觀察到兩類現象總是相伴而生,“我們便認定二者之間有某種聯絡,某種力量,使其中一現象能夠屢試不爽地、確定地、必然地產生另一現象”。

即使我們對個案的經驗描述和理論解釋都準確無誤,也無法確定從個案分析中梳理出的因果關係是否帶有普遍意義。換言之,我們沒有大樣本來判斷個案所反映的因果關係是否顯著。當只考慮單個事件時,可能無法想象造成該結果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麼。只有透過對重複事件的研究,才有可能探討出通則式解釋,也就是佔主要地位的因果關係。這樣得出的因果關係往往更能容忍誤解和曲解。

原因必須先於結果發生

即使某些事件確實存在聯絡,但僅憑關聯本身也無法證明因果方向。A事件與B事件有聯絡,或許是A事件導致了B事件,或許是B事件導致了A事件。在建立因果關係的時候,人們應當認真思考何者為因何者為果。梳理其中的因果邏輯對研究尤其重要。我們通常都說一般的取向決定了特定的觀點。

另外,這裡不否定一種特殊情況存在,也就是兩個事件“互為因果”,但是他們互為因果的同時,也是互相有因果順序的,但其中的情況是很複雜的,需要梳理科學的邏輯。

不能建立虛假關係

當某些情況發生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根據經驗推斷某些事情有因果關係。但科學研究尊重事實,為人處世也要避免空穴來風。很多事物看上去有聯絡,或者確實有聯絡,但並不能說他們一定有因果關係。在建立因果關係的時候,應考慮是否另有解釋原因,也就是這個關係不能被第三個變數所解釋。也就是說,真因果關係意味著:一個變數發生了或者是改變了,另一個也隨之發生或改變。

(二)建立合理的因果推論

演繹論證與到目前為止我們研究過的各種論證不同,我們研究過的論證中即使有多個前提正確,也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在非演繹論證中,結論不可避免地脫離前提——那正是用例證、權威性等等手段進行論證的目的——而邏輯上正確的演繹論證只是把已經包含在前提中的東西揭示出來。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同樣無法永遠保證我們的前提是正確的,所以,我們對現實生活中演繹論證的結論仍然要保留一點(有時是很大的)懷疑態度。儘管如此,如果我們能夠找到說服力很強的前提,那麼演繹論證的形式是非常有用的,甚至是在前提不確定的情況下,演繹論證的形式也能為組織論證提供有效的方法。細讀該書,彙總演繹論證的形式有:肯定前件式、否定後件式、假言三段論、選言三段論、二難推理、歸謬法、多部演繹論證。

參考文章:

彭玉生:《社會科學中的因果分析》,《社會學研究》2011年第3期。

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華夏出版社2018年版。

章奇:《社會科學中的因果關係及其分析方法》,《浙江社會科學》2008年第3期。

安東尼·韋斯頓:《論證是一門學問》,天地出版社2019年版。

理論學習:調研中因果關係之重要性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