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支付橙分期如何登出
眨個眼就算授權,小心“購機惠”成為分期貸
營業員熱情推銷業務,卻閉口不提貸款實質;消費者眨個眼就“被辦理”分期貸款,只要忘繳話費就會經歷“爆炸催款”
商家在消費者不知情或不充分知情的情況下,只強調優惠,不提風險,誘導其購買存在較高風險的金融產品,明顯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本報記者馮松齡、魏董華
“手機免費拿”“手機1元購”“信用購機”……近年來,一些電信營業廳裡出現了大量的“購機惠”政策,買手機時只要對著營業員的手機眨個眼進行身份認證,就可以得到幾百到幾千元不等的優惠。
有這麼好的事兒嗎?記者在北京、杭州等地走訪多家電信營業廳發現,一些營業員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存在私自為客戶辦理分期貸款業務的現象。
欠了話費卻被催貸
2019年9月,小薩收到一條催債簡訊,被告知“已經逾期四天,翼支付合約機欠款50。08元,近期將上傳逾期資訊至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
小薩對此一頭霧水,因為她從來沒辦理過這項業務。後經查詢得知,原來是她在去年1月,到電信櫃檯辦理“碎屏險退費”業務時,“被辦理”了這筆叫“橙分期”的業務。
無獨有偶,從未辦理過貸款業務的張女士也經歷了“被催貸”。2018年8月底,張女士到電信營業廳買手機。營業員稱,只要辦理每月99元話費的電信套餐(含三張無限流量卡),買手機就可以直降800元。
張女士沒有猶豫就辦理了業務,售價為999元的手機,她只花了199元。然而,接下來的日子,只要忘交話費,張女士就會經歷“爆炸催款”。催款電話和簡訊中屢次提到如不繳費將“影響徵信”。
張女士查詢發現,橙分期是某金融科技公司與中國電信合作推出的分期消費模式,為電信使用者提供0元購機、話費還款的分期服務。
難道“熱情”的電信營業員辦理的直降800元手機優惠是一筆貸款嗎?
2019年6月,張女士到營業廳要求登出賬號,卻被營業員告知,必須交滿當時優惠的800元,還有違約金1000多元。張女士無奈地交了近2000元后,才最終銷戶。
杭州市民陳女士也反映,除“送手機”外,在辦理電信業務時,營業員還以送電視、電動腳踏車、手錶、流量以及幫繳物業管理費等名義,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辦理了分期貸款。
記者調查發現,“被辦理”橙分期業務的消費者越來越多。自2019年1月到9月底,多名電信客戶發帖稱,自己在辦理電信業務時,遇到了此類問題。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因不知道這筆分期貸款的存在,結果出現逾期記錄。
發展“人頭”還有獎勵
“優惠購機”到底是怎樣一種銷售套路?記者隨機選擇了數十家電信營業廳進行體驗。
——隱瞞貸款實質。“如果店員沒有向您推薦直降1000活動,您可撥打17718501310舉報獲得100元獎勵。”2019年9月25日,北京市西城區一家電信營業廳的宣傳海報十分醒目。
營業員為記者辦理這項業務期間,自始至終未提及消費貸。她只是承諾道,“原價1099元的手機,只要交99元就能拿到手,但每月必須交129元的話費。”
辦理期間,記者就收到了提示分期還款的簡訊。經過多次詢問,這位營業員答覆稱,“你不用管這些簡訊,你只要交你的話費就可以了。”
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電信營業廳,記者也遇到了相同情況。一名營業員表示,“橙分期”就是一個業務名稱,但閉口不提貸款實質。
——發展“人頭”有獎勵。記者調查發現,如果消費者對“分期”業務的安全性提出質疑,電信營業員便會“丟擲”各種誘惑。作為“主打”業務,西城區這家營業廳強調,“不是人人都有這個額度,如推薦朋友來辦理,還能得到紅包獎勵。”
朝陽區這家營業廳的員工直接表示,如果今天辦理,不但不用補手機的差價,還送價值149元的無線耳機。為了表示這項業務很“靠譜”,這位營業員拿出辦理該業務的名單,上面標註許多消費者已領了耳機、茶具等不同贈品。
——用“優惠”包裝“貸款”。這項業務是電信業務嗎?記者向電信客服致電諮詢,對方首先肯定了該業務屬於電信。當記者詢問這項業務是否具有貸款性質,客服回答“是”。
那麼到底什麼是橙分期?對使用者有沒有影響?未告知客戶貸款性質便辦理業務,是否合規?電信客服表示,該業務不在客服處理範圍之內,需要記者撥打“翼支付”客服電話進行諮詢。
記者隨後致電“翼支付”人工客服,對方又為記者轉接到專業處理“橙分期”業務的客服人員。
該名客服起初與營業員回答的如出一轍:“繳納話費即可、對個人毫無影響。”
當記者追問“這項業務是不是消費貸款時?”這名客服承認了這項業務的實質:電信利用自己龐大的使用者基數,在使用者辦理橙分期業務對鏡頭眨眼的同時,實際是在授權電信以使用者名稱義,辦理一筆甜橙金融貸款。使用者交話費其實就是還本金,而貸款所產生的利息,則由電信美其名曰“紅包返現”,由翼支付直接代扣。
正常情況下,只要電信按照約定返還紅包,就不會出現逾期。但只要手機欠費,就會暫停發放紅包。這也就是為什麼辦理該項業務後,使用者不交話費,會“上傳徵信”或者“被催貸”。
——如不按期繳費,將影響徵信。用“購機惠”進行包裝的橙分期,到底是不是網貸?辦理之後會對使用者產生什麼影響?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分析稱,橙分期從穿透性監管來看,凍結24個月花唄額度,且是翼支付分期,逾期違約金較高,這些都符合網貸特徵。
“即使電信按期自動扣款,如消費者賬戶資金短缺,無論金額大小,都很容易對其徵信造成影響。”他還表示,橙分期的違約懲罰措施,分為違約金和滯納金兩部分,違約金是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四倍。很明顯,這項業務並不像營業員所描述的那樣“萬無一失”。
——營業廳還有“兩張面孔”,消費者維權難。記者調查時還發現一奇怪現象,有的營業廳熱情推銷橙分期業務,有的營業廳則表現“淡定”。
記者致電中國電信客服得知,其營業廳分為官方營業廳與合作代理營業廳。客服承認,合作代理營業廳有些並不是電信“正式員工”。而向記者推銷橙分期業務的,正是合作代理營業廳的工作人員。
消費者該如何自保
“優惠購機”活動到底存在哪些法律風險?消費者又該如何做好自我保護?
中國法學會消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認為,這種“誘導式辦理流程”,侵犯了消費者知情權。
“商家在消費者不知情或不充分知情的情況下,只強調優惠,不提風險,誘導其購買存在較高風險的金融產品,明顯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消法對此有明確的規定。”陳音江表示,因此無論是電信運營商,還是橙分期經營者,都應事先告知消費者安全注意事項、限制權利條款等,然後再讓消費者自主決定是否購買。
他認為,運營商在開展業務時,要在顯著位置公示公佈所有收費業務及標準,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有關收費標準、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等,確保每筆收費業務都真正做到全面、準確告知,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對於已辦理該項業務的消費者,雖然透過“對著鏡頭眨眨眼”授權,但這並不意味著運營商可以不擔責。如果消費者不知情,那麼根據合同法有關規定,該協議條款無效。如果有證據證明,運營商存在故意隱瞞或欺騙,消費者可以要求懲罰性賠償。
陳音江建議,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一旦發現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不僅要責成經營者退還費用和賠償損失,還要依法對其進行處罰。此外,消費者也要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