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趣味法史】得壽七十秋,便是百四十

作者: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12-03

壽翁是指多少歲

文徵明(1407-1559),享年89歲,在平均壽數四五十歲的時代,絕對堪稱高壽,即使當今,也可謂耄耋壽翁。此老長壽之謎,從他的《山靜日長》一文可見端倪。

該文首句雲“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為什麼呢?文徵明說“餘家深山之中”,因此多享野趣,盡情玩賞山水,不亦樂乎。又讀《易》《詩》《離騷》《太史公書》以及陶杜詩、韓柳文。興起,“弄筆窗間,遂大小作數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跡畫卷縱觀之”。由此想到東坡先生“牽黃擎蒼”句之絕妙,嘆道:“東坡所謂‘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若活七十歲,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

一日是兩日,文徵明當時就89歲×2=178歲了。文氏詩文書畫,全為當時一流。今人猶然津津樂道其人其作,欲覓其一墨跡而不可得,且因服膺其作而尊崇其人,那他已“活”了500多歲啦。我覺得,他老人家還將“活”下去。

蘇東坡(1037—1101),壽至64歲,當時不算短命,而64歲×2=128歲,比當今潮人所云人能活120歲尚且有餘。東坡先生,華夏千年文壇翹楚,其成其譽,遠高於文徵明,他會比文徵明文先生“活”得更長更久。

2000多年前的老子、孔子、莊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如今都“活”著呀。後來的人尖王勃、李賀、賈誼、雪萊、拜倫、席勒……個個短壽;魯迅享年56歲,亦不算長壽——但這些人都“活”在後人腦袋裡。生為雄,逝為靈,此之謂偉大靈魂澤被後人,滋潤萬物,乃是不朽的。當然如果他們長壽,可能會更有作為,更偉大。

上述諸位,“人之子”也。至於“天子”秦皇欲不死,康熙妄想“再活五百年”,我統統一個字:呸!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人之生命,當在其中。生命在流逝的時光裡展開,勿虛度,方可有成。凡人不能成為偉人,但也可把握時間,造就自己,對社會和人類有點滴力所能及的貢獻。

子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好吃懶做,無良于思,很難有得有成,即使活120歲,又有什麼意義?孔子有句極端的喻世明言:“朝聞道,夕死可矣!”凡人只要一息尚存,仍願抓緊時間學習,哪怕早上領悟了某種有益於世的道理,晚上逝去,也算沒白來人間一遭。

樹的方向,風定;人之方向,己定。孟子說:“仲尼不為己甚者。”孔夫子一輩子勤奮學習,兢兢業業,一心“成仁”,“不失其所者久”,終成大觀。到了70歲,他自謂“從心所欲,不逾矩”。

從心所欲,人皆可為;不逾矩,就不那麼容易了,也可能“老而不死是為賊”。比如“天下溺,援之以道”,是為孟子所提倡,如今“老人跌,援之以手”,不也是“天理”嗎?但據說當下有“壞人變老了”和“老人變壞了”這“一現兩表”——不指大多老人啊。可諸如被扶而訛人這“逾矩”現象,不但有而且層出。孺子可教,為老不誠不尊,敗德壞行,可就沒治了,比小孩子搗蛋更令人憂患——是不是覺著貪官撈金動輒數億,咱老漢“臨了”小訛一下才算沒白活?

再看老而德,即使只享年60春秋,乘以2,也等於120歲,“所得不已多乎”!沒準還“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呢——德行長存嘛。(王乾榮)

【趣味法史】得壽七十秋,便是百四十

原標題:《【趣味法史】得壽七十秋,便是百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