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歷史上,趙匡胤搶了後周郭家的皇位,為何宋朝卻優待柴家?

作者:由 文城歷史紀實觀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1-01

詠柳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因為後周世宗

“郭榮”被趙匡胤改回了“柴榮”,所以明眼人都能明白,宋朝所善待的“柴家”,跟後周皇族,根本沒什麼關係。

這就是個文字遊戲。

歷史上,趙匡胤搶了後周郭家的皇位,為何宋朝卻優待柴家?

後周是五代最後一個朝代,開創者乃是

“後周太祖”郭威,而郭威當年正是因為後漢皇帝劉承祐的猜忌從而造反,在這個過程中,郭威的兒子、侄子都被劉承祐所殺,後來郭威登基後也沒有再生下兒子,所以郭威是根本沒有親子可以繼承皇位的。

但郭威名下還有一個兒子,那就是

“郭榮”,這是他的養子,郭榮的本名,原來是“柴榮”。

柴榮乃是

“柴守禮”的兒子,郭威娶了柴守禮的妹妹柴氏為妻,所以柴榮和郭威的原本關係是“姑侄關係”,可是柴氏卻久久沒有生下郭威的兒子,於是便心急如焚,正好她的本家侄子柴榮對她和郭威很是孝敬,跟他們情同家人,於是柴氏便和哥哥柴守禮商量,把柴榮過繼給她當養子,柴守禮眼看妹妹可憐,就答應了:

周太祖聖穆皇后柴氏,無子,養後兄守禮之子以為子,是為世宗。

——《新五代史》

歷史上,趙匡胤搶了後周郭家的皇位,為何宋朝卻優待柴家?

於是柴榮就成為了

“郭榮”,嚴格來說,柴榮過繼給了郭威之後,便和柴家原本的關係就斷了,說白點,郭榮就是郭榮,不再是柴榮,郭榮和柴家沒有關係,所以到了後來柴榮當了皇帝,這個界限要更明確了,因為柴氏根本就不是皇族,郭威的“郭家”那才是皇族。

所以在後周的時候,柴榮有一個地方始終不可以去,那就是他的親生父親柴守禮退休後所在的洛陽,而同樣的,柴守禮退休後,再也沒有去過開封,至於柴守禮為什麼退休,理由自然是因為郭威選了柴榮當皇帝,而不是他的女婿以及外甥:

致仕,居於洛陽,終世宗之世,未嘗至京師。

——《新五代史》

為什麼不能相見?

這都因為柴榮是皇帝了啊,怎麼可能朝柴守禮下跪呢,同樣的,柴守禮作為父親,又怎麼可能向柴榮下跪呢,有的人說,那尊柴守禮為

“太上皇”不就好了嗎?

歷史上,趙匡胤搶了後周郭家的皇位,為何宋朝卻優待柴家?

這種想法就是十分之荒謬了,因為後周世宗是

“郭榮”而不是“柴榮”,後周跟柴家是半點關係沒有,如果柴榮尊柴守禮為太上皇,那麼大家就會造他的反,畢竟是柴榮這位皇帝先造的反。

話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應該明白了,在後周的時候,柴家和郭家,要把血脈拆分來看,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甚至因為身份敏感,兩家的

“局勢”甚至有些嚴峻。

那麼趙匡胤非要把後周世宗

“郭榮”改為“柴榮”的舉動意義就很明顯了,既然你郭榮怕別人拿你本姓“柴”的問題來攻擊你,現在你不在了,也不用擔心了,直接就給你改回柴榮,以後宋朝優待的也是“柴姓子孫”,這說出去,還能讓趙匡胤落一個“善待”前朝皇族的美名呢。

若是真的瞭解

“後周”的這個周是怎麼來的,不難發現趙匡胤這一招,是完完全全否定了郭威的“合法性”,從而抬高了他篡周建宋的共情感。

郭威當年建立

“周”

(後周的“後”是後人加上去的,當時就是周)

的時候,就曾說過為什麼叫做

“周國”,他的解釋是,因為他本就是周朝血脈的一支:

朕本姬室之遠裔,虢叔之後昆,

……今建國宜以大周為號。——《舊五代史》

歷史上,趙匡胤搶了後周郭家的皇位,為何宋朝卻優待柴家?

當年周天子有個親戚叫虢(

guo)叔,郭威說,他家祖上就是虢叔的傳承,所以他當皇帝了,理應用回“周”的國號,所以人家郭威早就把話說死了,有資格當後周皇帝的,肯定是得姓“郭”的,你其他亂七八糟的姓,那是篡位的資格都沒有,但如果出現了亂七八糟的姓,那就是篡位。

不得不說,郭威立柴榮為帝,本身就是埋了一個天大的隱患,既然有隱患,那趙匡胤肯定就要用。

後周世宗駕崩後,郭宗訓即位,是為後周恭帝,趙匡胤陳橋兵變,篡的正是郭宗訓的位置,後來把郭宗訓也改回了

“柴宗訓”,除了柴宗訓以外,柴榮還留下了三個兒子,分別是

“曹王”(郭)柴熙讓、“紀王”(郭)柴熙謹、“蘄王”(郭)柴熙誨

,柴榮一輩子有過七個兒子,可惜前面三個兒子都被劉承祐殺了,跟郭威的子侄一同埋葬在了後漢的開封。

這也註定了柴榮後人的悲哀命運,難逃武官篡權。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第一時間把這四個柴榮的孩子改回柴姓,其次,趙匡胤還從柴家找到了人,專門負責給後周皇族的

“宗祠”作看管工作。

歷史上,趙匡胤搶了後周郭家的皇位,為何宋朝卻優待柴家?

這一招才是趙匡胤的絕頂殺招,可以想象,一個姓柴的人,他去管理一個本應該姓郭的皇族宗祠,而尷尬的是,整個宗祠,除了郭威和他那幾個早逝的兒子、侄子以外,還真的都是姓柴的,這不僅是把柴榮的

“合法性”給降低了,甚至都能上演倫理大戲,膽子大點,都敢把郭威的姓都改了,只不過這不太可能罷了。

可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柴宗訓被趕下皇位後,確實算是

“年幼”,你指望柴宗訓打垮契丹,收復燕雲並且一統中原,那簡直是奢望,所以趙匡胤篡位,如果他能把這些事情都做到,並且好好善待柴家人,那都沒關係,可趙匡胤有善待柴家人嗎?

又或者說,趙匡胤有善待

“郭家人”嗎?

我們必須要再明確一次,趙匡胤他要做到

“厚待前朝皇族”,不是厚待柴守禮和他的子孫,而是要厚待已經改姓成“郭”的柴宗訓和他的另外三個兄弟,所以趙匡胤有做到嗎?

看看四人的結局就知道了。

先說柴宗訓,柴宗訓在趙匡胤登基後,被降為

“鄭王”,仍舊是王爵,而柴宗訓的母親被封為“周太后”,意思是後周朝的太后,和宋命沒有關係了,重要的是,柴宗訓和他母親兩人,就此被趙匡胤打發到湖北房州,也沒有住在開封城,一直到公元973年,柴宗訓去世,年僅二十歲。

歷史上,趙匡胤搶了後周郭家的皇位,為何宋朝卻優待柴家?

為什麼柴宗訓二十歲就去世,這個問題暫且不探究了,就當作柴宗訓正常活也就只能活到二十罷了,畢竟漢昭帝劉弗陵也是二十歲出頭駕崩,這也有先例,那麼柴宗訓有兒子嗎,他的兒子有被優待嗎?

他有兒子,而且有五個,他的五個兒子分別名為:

柴永崎、柴永廉、柴永惠、柴永孝 、柴永盛

在正史中,這五個人只是記了個名字,根本沒有任何的記載了,這隻能說明這五個人根本就沒有什麼爵位,也沒有什麼官職,甚至連後世子孫都沒有寫下來,很有可能他們就是

“早夭”了,以至於連歷史都發展不出來。

而在

“野史”中,據說長子柴永崎繼承了柴宗訓的爵位,但不是繼承的“鄭王”,繼承的乃是“降格”後的鄭國公,這個說法也只是野史說的,並沒有確切的證據。

因此,柴宗訓一脈,在北宋斷絕,沒有絲毫記載,可以視為根本沒被趙匡胤厚待。

歷史上,趙匡胤搶了後周郭家的皇位,為何宋朝卻優待柴家?

接下來再說

“柴熙讓”,其實關於柴熙讓,《五代史》和《宋史》根本就沒有什麼記載,特別是歐陽修編寫五代史的時候,他給柴熙讓和柴熙誨的結局來了這麼一句:

熙讓、熙誨,不知其所終。

歐陽修一句話就把他們兩人給

“消失”了,後來宋末元初的學者胡三省才“打臉”歐陽修,指責歐陽修編寫史書態度不嚴謹,因為柴熙讓明明就被趙匡胤安排到了“河北滄州”,而柴熙誨則是被北宋開國上將軍“盧琰”收養,也改了盧姓,名為“盧璇”。

其實胡三省批評歐陽修那是有點難為歐陽修了,畢竟歐陽修也是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為什麼寫不知所終?還不是因為根本拿不出手去說,比如盧璇,他確實在宋仁宗時期被封了一個侯,也當了官,但問題是,他這一脈一直到元朝以前,都是“盧姓”,到了元朝才恢復柴姓,這是屬於改姓之後再改姓,這能算是善待嗎?

歷史上,趙匡胤搶了後周郭家的皇位,為何宋朝卻優待柴家?

看看柴熙誨都需要

“改姓”才能混下去,柴熙讓結局可想而知了,肯定不是什麼好事。

最後,再說說

“柴熙謹”,看看柴熙謹能不能創造奇蹟,被趙匡胤留下一個好名聲。

翻開《宋史》,看看本紀第一,上面赫然寫到:

乾德二年

……冬十月戊申,周紀王熙謹薨,輟視朝。

好傢伙,柴熙謹竟然在乾德二年(公元

964年)就去世了,這估計沒有滿十歲就離世了,肯定是沒有什麼子孫後代了,何來“厚待”。

不過在宋朝文人的記載中,其實柴熙謹也被領養了,領養者是大將

“潘美”,只不過這個說法存疑,並沒有柴熙誨改名為“盧璇”那麼確切,畢竟人家盧璇後人在元朝有高達數萬人改回柴姓,這是有數萬人為族譜做證明的,而柴熙謹沒有。

反正即便是潘美收養了,柴熙謹也肯定改姓了,本質上就跟柴熙誨一樣,沒有討論意義。

歷史上,趙匡胤搶了後周郭家的皇位,為何宋朝卻優待柴家?

最後得出結論,趙匡胤壓根就沒有後代後周郭家皇室,所謂

“厚待”,這完全就是個偽命題。

事實上趙匡胤所謂厚待柴家人,只有那麼一個碑文,上面是這樣寫的:

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內賜自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可問題是,宋太祖、太宗、真宗三位皇帝六十多年,壓根就沒把這句話落到實處,因為趙匡胤所謂的

“柴家人”,不是改姓躲起來的,就是早夭了,根本就沒人給他用來厚待,所以真正執行了趙匡胤這個“誓言”的,乃是宋仁宗。

可問題又來了,宋仁宗也很鬱悶啊,柴榮的後人都絕了,去哪裡找柴家人,於是宋仁宗靈機一動,柴榮的後人沒有,柴家人確實源源不斷啊,於是乎,他就從柴榮的本族搬人,搬來了一個叫做

“柴詠”的人,他就是宋朝“崇義公”的始祖,所謂宋朝善待、厚待柴家人,指的就是這一脈。

這個柴詠跟柴榮有什麼關係?

歷史上,趙匡胤搶了後周郭家的皇位,為何宋朝卻優待柴家?

根據南宋李燾在《續資治通鑑長編》中的記載,柴詠乃是柴守禮的親孫子,算是柴榮的侄子,可放到宋朝裡面來,這可是跟所謂的

“後周皇室”一點關係都沒有啊,人家柴榮登基後都不敢再去洛陽,他們找來柴守禮的孫子“狸貓換太子”是怎麼回事?

但這還沒完,在嘉祐五年(公元

1060年),宋仁宗覺得後周皇室的“宗祠”太久沒人打掃了,理應找個人來打掃一下,於是下令:

“宜令有司取柴氏譜系,於諸房中推最長一人,令歲時親奉周室祀事”。

宋仁宗這個命令是很經典的,因為宋仁宗說的是,去取

“柴氏譜系”,找一個年長的,有話語權的柴家人來負責“周皇室”的祭祀之事。

於是在《宋史》之中經典的一幕出現了,那就是司馬光和王安石

“辯論”,因為司馬光看不下去了,他裝作“疑問”宋仁宗,為什麼後周的皇室要用柴家人來祭祀,後周的皇室就是“郭家人”,跟柴家人什麼關係?

崇義公柴詠祭祀不以儀式。周本郭姓,世宗後侄,為郭氏後。今存周後,則宜封郭氏子孫以奉周祀。

歷史上,趙匡胤搶了後周郭家的皇位,為何宋朝卻優待柴家?

司馬光這番話可以說是撕破了北宋

“一百年”來的一個驚天大真相,那就是後周的皇室,早被狸貓換太子了。

可王安石自知這種事情根本沒得聊,於是

“點醒”司馬光不要犟了,當時王安石和司馬光是好友,王安石也不願看到司馬光在作死的道路上賓士:

宋受天下於世宗,柴氏也。

其實王安石說這話就是沒什麼道理了,非要把宋朝說成繼承的是

“柴氏”的江山,而不是什麼郭氏的江山,但道理是什麼,太祖皇帝就是“篡位”,這就是最大的不講道理,所以爭辯沒有意義,司馬光也不是不懂這個道理,沒有吵了,但他用他自己的方法守住了他心中的“真理”,他所編寫的《資治通鑑》,有關柴榮登基前的名字,都寫成“郭榮”。

這個算是不違背趙匡胤的宗旨,也堅持了自己的正義了。

更有趣的是,宋朝人其實很多人看不起趙家的所謂

“厚待柴家”,於是在《宋會要》中有這麼一句評價:

“奈何絕人之世、滅人之祀,而妨繼嗣之福也”。

歷史上,趙匡胤搶了後周郭家的皇位,為何宋朝卻優待柴家?

“妨繼嗣之福”,指的就是宋仁宗沒有兒子可以繼承皇位,原因就是宋仁宗

“絕人之世,滅人之祀”

,這話說白了,就是宋朝文人心裡都明白著,你們趙家人就是把人家後周皇族給滅絕了,就算人家柴榮本姓柴,可人家給郭威

“傳嗣”,那就是必須姓郭,這等於就是絕了人家郭威的後啊,這不就是狠嗎?

同理的,宋仁宗自己的養子宋英宗,如果以後不認宋仁宗為父親,那麼宋仁宗自己也就是

“斷後”了,其實宋英宗還真的準備這麼做了,只不過被大臣威脅“廢皇帝”才悻悻作罷。

自宋仁宗起,一直到南宋,除了南北宋交替的幾年,宋朝的

“崇義公”都沒有斷掉,而前朝皇族“柴家”被宋朝厚待這個“概念”深入人心,可事實上,這反而是一件極其殘忍的事情,因為很多人都以為後周的皇族真的是姓“柴”,忘記了後周皇族本姓“郭”。

這算是善待嗎,那些誓言和善良都給了一個毫無相干的人,那麼這些善待,還算是善待嗎?

就算柴榮得知,也不能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