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周世宗:只當了6年皇帝,為什麼被後世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作者:由 奇聞趣談史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1-03

第五代後人稱什麼

周世宗:只當了6年皇帝,為什麼被後世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周世宗柴榮

提到後周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透過發動“陳橋兵變”篡奪了後周政權的趙匡胤。而今天我要講的主人公是周世宗柴榮,他曾被後世稱為“五代第一明君”,這是為什麼呢?這要先從他的經歷開始說起。

從一介布衣到帝王的轉變

柴榮出生以一個富裕的家庭,不幸的是,小時候便家道中落。於是年幼的蔡榮便去投奔嫁給郭威的姑母。在寄人籬下的日子裡,蔡榮養成了謹慎處事的性子,

被姑父郭威看中,就收為了義子,

在家中打理一些茶貨生意,與此同時柴榮還利用閒暇時間,讀書、練習騎射本領。長此以往,柴榮就變成一個文武雙全的少年郎。

這段經歷不僅讓磨礪的柴榮的性子,還讓他在社會的底層待了一段時間,他對於民間百姓有更深的認識,也更瞭解地方的官僚制度以及百姓生活情況,為之後的傳奇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周世宗:只當了6年皇帝,為什麼被後世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劇照郭威

公元951年,郭威稱帝,柴榮以太子的身份被封為太原郡候等職務。在任期間,柴榮勤政為民,並堅決抵抗入侵者。而且在潭州遭遇洪水後,

柴榮積極處理百姓問題,也因此深受百姓愛戴

。公元954年,郭威病危,在臨終前將寫下遺照,死後有郭威繼承皇位,是為周世宗。

周世宗繼位與五代末年的多事之秋,他自身的在位時間只有5年。而他是之所以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

改革軍隊,增強後周軍事力量,推動歷史上的統一大業

。其次是

他改善了原先因為藩王格局遭受嚴重破壞的社會經濟

他的統治給當時的人民帶來了希望。

周世宗:只當了6年皇帝,為什麼被後世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戰爭

增強軍事力量,開啟統一步伐

五代末期的局勢,就經濟上來說,各國之間的聯絡明顯增強;在政治層面上,各國政權處於相互對立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就迫使人民順應時代“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的發展趨勢。

蔡榮知道,在戰亂的年代,武力才是能守衛國家的基本條件。在他在位的5年的時間裡,致力於統一的大業,也正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推動了各地的統一。

周世宗:只當了6年皇帝,為什麼被後世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柴榮治國

在柴榮剛繼位之初,群臣不知其能,內心大都不服。北漢劉崇欲趁此機會聯合契丹,進攻後周。周世宗不顧群臣異議,御駕親征,並取得了“高平之戰”的勝利,也從而穩定了後周的政局。在那之後柴榮便開始整頓軍務,

用來糾正"兵驕將悍"的不正之風,以及"戰勝則挾主","戰敗則投降"的陋習

,為一統天下做準備。

高平戰後,周世宗就大力制裁那些不聽命令的將領。一次殺了72員戰將。並且裁剪病弱計程車兵,挑選勇武精壯者充當禁軍。並且募集天下壯士,組建了一支強健的軍隊。

周世宗:只當了6年皇帝,為什麼被後世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周世宗柴榮

這次整頓軍隊,

實際上加強了柴榮對於軍隊的控制,使軍隊成為強化中央集權的有利工具。

而且增強了軍隊的作戰能力,並節省了軍費開支。

這為結束分裂,實現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且這支軍在之後的南征北戰當中,獲得了不少的勝利。

不僅如此,柴榮還在當時的來時背景下,力排眾議進行南征北戰。在最初柴榮準備御駕親征時,

朝中大臣都以"民心容易動搖"的理由先來阻止。

在他們看來,擁有一塊封地,獨居一偶、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已經很知足了,但他們並沒有看到在那身後還有眾多對虎視眈眈的政敵們,逃避是沒有用的。所以柴榮堅持統一的步伐,一路打下後蜀、南塘等地。

周世宗:只當了6年皇帝,為什麼被後世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柴榮劇照

柴榮在不滿6年的時間裡,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畢竟在中國的封建社會發展史上,集權政治與國家統一是很難分開的。就兩者關係而言,集權一旦不穩,統一就很難達成。集權加強同時也就意味著統一成為趨勢。所以柴榮的做法,

實際上推動了歷史統一的步伐,他對於時代而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柴榮改善了社會經濟,並給人民帶來了希望

雖然柴榮繼位後的主要精力在開拓疆土上,但他同時也十分留意於整頓吏治、減輕民困、發展經濟上,他想讓百姓們“休養生息”,也為了這個目標做了不少改革的措施。

柴榮認為,一個政權政治的腐敗,最大的問題在於吏治的腐敗。所以他登基後,便把澄清吏治、納諫任賢看作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並把它和“休養百姓”、發展經濟緊密結合起來。

周世宗:只當了6年皇帝,為什麼被後世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柴榮劇照

柴榮的治國方法主要是

"納諫"和"任賢"

,關於前者,蔡榮雖然獨攬大權,但不剛自用。他要榮曾不止兩次下詔書“求諫”,主動傾聽民聲。而且當柴榮面對群臣進諫時,也不苛求,在認為自己確實哪裡做得不對時,會改正。

關於後者,柴榮會

重用文臣,讓他們參與機密

,以此來改變自唐末以來,武將對於集權的威脅。不僅如此,他還

十分重視人才。不但嚴格科舉制度,而且對具有真才實學的人

,雖未經科舉但也給予重用。這種打破常規的做法提高了治理國家的整體效率。並且柴榮對於那些貪贓枉法之人,一律嚴陣以待,絕不姑息。這種做法使得當時朝政的風氣變好,對百姓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周世宗:只當了6年皇帝,為什麼被後世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柴榮

實際上,對人才的重用對於帝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才對於朝廷就像米之婦人。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對於國家而言也是這樣,官員是國家的新鮮血液,

有人才國家才能謀發展

。柴榮的做法即

拉攏了人心,又鞏固了政權,還能減少自己決策的失誤

,真是一箭三雕之策。由此可見,柴榮是一個睿智的帝王。

周世宗:只當了6年皇帝,為什麼被後世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柴榮劇照

此外,對於如何讓百姓“休養生息”的問題上,柴榮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他當時執行了獎勵開荒、減輕賦稅的政策。

在經歷了數十年的轉亂之後,社會元氣大傷,人民苦不堪言。一方面

社會上存在大面的空地無人開墾,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

所以

獎勵開荒、減輕賦稅

政策解決了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撫養百姓的同時,還解決了他們穿衣吃飯的問題。

作為封建帝王的柴榮,還會

經常到田間巡視莊稼、留心農事

。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他的行為給後世的帝王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將關心農事提到了國家政務的新起點

。不僅如此,柴榮還能體察人民疾苦、緩和階級之間的矛盾。

周世宗:只當了6年皇帝,為什麼被後世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柴榮劇照

柴榮為了減輕民眾痛苦,在農業生產方面,體察到百姓

"寒耕暑種之苦",能以"稼穡為憂"。

在刑獄方面,柴榮即位之年就

大赦天下,讓他們回去從事生產。

為了改善冤假錯案的情況,他經常

命人複查案件

。在勤儉節約方面,柴榮

不貪宴遊,不尚奢華

總之,

柴榮為了後周能夠長治久安,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做了很多舉措,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所以才獲得了大家的認可,才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司馬光曾評價道:“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

有這樣睿智、勤勉、謙虛的帝王是百姓的福氣,蔡榮的出現不僅恢復了社會經濟,還讓百姓們對生活也充滿了希望。然而天妒英才,蔡榮去世時才39歲。但他對百姓和對歷史做的貢獻始終被人們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