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詩酒名城,為什麼是瀘州?

作者:由 瞭望智庫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1-10

興兗特曲多少錢一瓶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這是《詩經·小雅》中的一段描寫賓主宴飲的場景,鼓瑟笙簫和鳴,賓主杯籌交錯,整場宴會處於和睦、歡愉的氣氛中。

《詩經》中從來都不乏描寫酒的詩篇。文學家阿來說:“酒入詩,詩有神;詩入酒,酒有魂。”從《詩經》的“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到曹操《短歌行》裡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到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裡的“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再到楊慎《臨江仙》裡的“一壺濁酒喜相逢。”自古以來,詩與酒經常默契地出現。

詩酒名城,為什麼是瀘州?

11月10日,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六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啟幕,藝術周以“讓詩酒溫暖每個人”為主題,以強烈的時代感知和創作使命,帶領大眾透過詩歌藝術作品,去感知時代脈搏、傳遞時代精神,讓中國千年詩酒文化浸潤人心、煥發生機。

從“酒城”到打造“詩酒文化名城”,瀘州以酒為載體,以詩歌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繁榮詩酒文化研究、豐富百姓文化生活,打造專屬於的城市名片及文化IP,也探索出一套以“產業+文化”的形式帶動城市文化建設新模式。

1、

瀘州與酒

瀘州素來以酒聞名,《詩經·大雅》曾雲:“顯父餞之,清酒百壺。”這也為瀘州釀酒歷史尋到了源頭。

瀘州釀酒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瀘州地區考古發現了秦漢時期的“陶質飲酒角杯”和繪有制酒圖的東漢畫像磚,這說明在當時的巴蜀地區釀酒業已經成體系。

“好酒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白酒是天地共釀的產物,而瀘州的自然和物產,也讓其成為了“天選”的“酒城”。瀘州處在世界的黃金釀酒帶上,這裡常年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四季氤氳、水汽蒸騰,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非常適宜農作物和微生物的生長;長江、沱江在瀘州交匯,數十條河流在瀘州境內縱橫交錯,大小湖泊密佈其間;特有的紫色土壤富含鉀、磷、鈣、鎂、鐵、錳等元素,土壤發育淺,肥力高,加之溼熱氣候,能生產出瀘州地區獨有的糯性強、品質高的糯紅高粱。釀造美酒所需的種種條件在瀘州奇蹟般地實現組合。作為中國最知名的白酒品牌之一,瀘州老窖是中國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成為了“酒城”瀘州的代名詞。

作為濃香型白酒的鼻祖,瀘州老窖以其歷史悠久、匠心釀造為世人所熟知。

公元1324年,元朝人郭懷玉發明了“甘醇曲”,釀製出中國最早的大麴酒;公元1573年,明代人舒承宗始建釀酒窖池群,推動濃香型白酒釀製技藝之大成。他們的技藝和成就穿越數百年時光傳承下來,最終孕育出449年的“活窖池”——1573國寶窖池群、698年的“活技藝”——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活態雙國寶”是瀘州老窖深厚歷史積澱的最好佐證。

詩酒名城,為什麼是瀘州?

瀘州與酒

2、

雖說“風過瀘州帶酒香”,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想要讓瀘州的“酒香”遠飄萬里,需要有智慧、有規劃、成體系。

為加快城市軟實力的建設,今年瀘州市出臺了《實施文化涵養工程加快將瀘州文化軟實力轉化為新時代區域中心城市核心競爭力的二十條措施》,以二十條措施,提升瀘州城市思想凝聚力、城市影響力、文化感染力、文明感召力、輿論傳播力、工作聚合力。

詩酒名城,為什麼是瀘州?

自2017年起,每年金秋時節,各國詩人、學者、作家等文化名人齊聚中國酒城四川瀘州,感受千年酒城的人文氣韻,交流詩酒共論文化。這就是“酒城”瀘州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詩酒文化盛事——國際詩酒文化大會。

據瞭解,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是由瀘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中國作協《詩刊》社主辦,中國詩歌網、瀘州老窖·國窖1573研究院、中視華凱傳媒集團聯合承辦。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講好詩酒文化故事,讓“詩酒文化”成為瀘州靚麗的城市名片。

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創新設立了首個以酒命名的國際詩歌獎——1573國際詩歌獎,每年評選一次,頒發給全球當年最有影響力的詩人;開設“酒城講壇”,邀請知名學者、文藝界大家等嘉賓帶來精彩講座;攜手中國歌劇舞劇院開展民族舞劇《孔子》《李白》《恰同學少年》《大河》等精品劇目演出,把歌舞藝術與詩酒文化緊密聯絡在一起,合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歌劇舞劇院的藝術家們還深入古藺縣、敘永縣等多地,為當地學子帶去音樂大師課、舞蹈大師課、民樂大師課,讓高雅藝術真正在民間落地生根……以酒為媒,以詩會友,隨著國際詩酒文化活動深入開展,中外文化迅速交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

詩酒名城,為什麼是瀘州?

六年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共舉辦超過100場文化活動,邀請5000多位國內詩人、作家、翻譯家以及來自60多個國家的文化名人到訪瀘州,吸引上千萬文學愛好者參與,成為具有國際國內廣泛影響力、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的一大文化盛事。

國際詩酒文化大會一方面展現了瀘州開放自信的風貌,傳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鑑。另一方面,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惠及普通民眾,推動民間文藝的繁榮,讓普通老百姓都能融入到詩酒文化的氛圍之中。

瀘州老窖連續六年承辦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把中國的酒文化與文學、藝術搭載到同一平臺,用全世界聽得到、聽得懂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期的傳承發展和世界性傳播。

“詩酒文化”出圈

“詩酒文化”出圈

“美好的意志和情感不斷透過詩歌灌注給酒以後,酒就變成了一個有文化屬性、有精神屬性、有情感屬性的產品。而二者相互輝映相互激發,就是中國優美的詩酒文化。”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六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酒城講壇”上,阿來如是說。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底色,而新時代的產業建設是城市的新裝。如何融匯兩者,用城市文化軟實力帶動產業發展硬實力,以產業發展紅利,促進城市文化發展,是當下中國城市文化建設所需要思考的話題。

詩酒名城,為什麼是瀘州?

瀘州給出思路,以“產業+文化”的方式驅動城市文化發展。

業內專家認為,以產業化思維和產業化方式帶動城市文化建設,從資金投入、活動策劃、品牌建設等方面為城市文化建設帶來了寶貴資源。同時,文化的建設也增加了企業的文化厚度,尤其是在注重文化傳承的白酒行業,城市文化歷史的挖掘,也增加了企業的文化底蘊。產業與文化二者相得益彰,是未來城市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實踐路徑。

而從中國文化的傳播意義上看,詩與酒是中國傳統文學和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國哲學思想的重要表達,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講好詩與酒的故事,就是講好中國文化的故事,更加有利於中國文化自信建設,讓中國文化走出去有了很好的載體。

以產帶文,以文興產,“產業+文化”城市發展模式,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公共文化服務日益完善,帶來更大的改變是市民文明素養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顯著提升,從城市文化公益活動中,一個有氛圍也有溫度的文化城市,讓市民更有參與城市建設的參與和獲得感。

“酒城”瀘州如今正煥發出新的面貌,“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向世界傳遞了中國文化的魅力,也讓世界認識了瀘州,這是文化的魅力,也是產業發展的魅力。

詩酒名城,為什麼是瀘州?

(資訊)